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销售模式和消费形式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形态。其中,网络直播带货由于其具有互动性、便捷性、时尚性等特点,如今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迅猛发展,异常火热。加之疫情的影响,今年线下销售渠道严重受阻,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销售者们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模式应对风险已成普遍现象,进一步促进了直播带货的发展。与此同时,此种销售模式带来了很多风险问题,诸如消费者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广告问题等。因此,应从网络直播带货现存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优化直播带货模式,为其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销售模式;直播带货;风险问题;对策
  1.直播带货的定义
  2020年5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提出了10种新兴职业,其中的第3项“互联网营销师”就包括了直播销售员。官方对“互联网营销师”的定义是“在数字化信息平台上,运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業产品进行多平台营销推广的人员。”简言之,直播带货就是指主播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宣传商品,进而给出购物链接,短时间内促成交易的广告营销行为。
  直播带货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较,具有三点优势:第一,成本较低。传统销售模式在推出商品之前必须要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调查;此外,还会举办商品推广会、销售会等线下活动,这些过程都消耗较大的成本。反观直播带货模式,不仅可以把这些过程从线下变成线上进行,而且使观看人群跨越地域局限,产生更好的效果,这就可以为商家节省大量成本。第二,高效便捷。传统销售模式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在营销环节上,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随着市场“瞬息万变”的,长耗时的营销在这时会显得性价比极低。而直播带货可以及时高效地在第一时间把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从而极大地缩短营销成本。第三,宣传到位。传统销售模式主要通过电视、报纸、街边站牌等进行宣传,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宣传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例如。随着互联网发展,相比于电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工具观看节目。在此背景下,直播带货主要以手机为平台,充分利用当代人们的休闲习惯,让消费者边休息边购物,在无形间成了商家的广告受众。
  2.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侵犯
  通过直播参与网络交易的用户,首先需在直播平台完善注册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收货地址、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其购买产品后往往会接收到商家推送的不胜其烦的产品广告及促销信息,违背了用户提供私密信息的初衷。大部分具有带货能力的主播不是网红就是明星艺人,为了博取关注度,可能会不经意间透露其所知晓的他人隐私。可以将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情形归为三点:第一点,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不合法,有些商家为牟利而使用非法手段进行个人信息交易,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第二点,使用非法技术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或利用正当途径收集个人信息然后再进行非法泄露,由此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第三点,有些商家会对用户传送电子垃圾邮件或广告,用户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清理、删除这些邮件、信息,不仅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生活、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使个人生活安宁权受到侵扰。
  2.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网络直播带货靠的是人气、粉丝数量。由于不少网络主播虽然人气爆棚,但他们本身缺乏商品与服务的品鉴力和辨别力,也可能部分缺乏诚信的经营者给主播们提供的体验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远高于他们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再加上虚假、不实广告问题,或者商品、服务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使直播带货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但网络主播却急于将自己的人气资源变现,把流量变成效益,把粉丝多变成收入多。导致不少网络主播不关心商品、服务的质量,或者对质量有心无力,甚至有少数不法主播推销劣质商品或者服务的情况时有出现。消费者不明真相,在网络主播的煽动、鼓动下购买了商品或者接受了服务,事后却发现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跟直播中所描述和保证的质量状况相去甚远,消费者大失所望。
  2.3虚假不实广告宣传
  网络直播带货缩短了消费者购物思考与决策的时间,秒杀的常态化操作加速购买行为,拥挤的直播间里没有留给理性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获得了一种主体性的满足与自主选择商品的错觉,这种错觉还会因为消费者参与时大量相同的意见聚集于直播间被放大”。消费者抱着“种草”的心态,全凭主播现场的介绍、宣传、测评等等直接获取商品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购买,因此常出现直播中商品与实际商品不符合的情形。网络主播在直播中推荐商品或者服务时应当实事求是,对商品的原料、性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状况有充分的认知,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体验等全面了解,并在宣传推介时,不能进行扩大或者不实宣传,客观全面地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但有些网红缺乏自律,在利益的诱惑下,夸大宣传、不实宣传,影响了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监管的薄弱
  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督困难在于其节奏的快速。通常,一个主播在几小时的直播内可推荐数十款产品。对于一些热门主播,成千上万份商品在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也是常有现象。在如此高密度的直播中,一些以次充好、伪劣假冒的产品便会出现。因此,相关执法部门、直播平台及消费者的合力监督必不可少。对此,2020年6月初,“国家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直播平台主播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之一。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有关主体法律责任’‘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依法查处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三个方面做了说明”。但是,相对于直播带货的发展速度,当前对其的监管力度依然尚显薄弱,直播带货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若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外部监督,又难免出现信息迟滞、资源消耗大等问题。   3.针对直播带货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对商品质量的保障
  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应严格审查主播的带货资质,对各类商品的带货主播和企业分别进行专业考核并设置级别,建立诚信考核标准和黑名单机制,提高主播准入门槛,防止唯利是图且责任感较低的人员进入直播带货行业。直播平台除审查主播资质外,还应该建立事前抽样审查带货商品制度,重点排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直播带货时,直播平台要规范主播的语言表达,严禁使用夸张的标题和虚假宣传。同时直播平台应该设置回放功能并及时抽样审查直播带货回放记录,严查違规现象,必要时主动进行减少导流和警告封号处理。简而言之,直播平台为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投诉后审查,要竭尽所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购买环境。
  3.2平台完善保障体系
  平台作为网络直播带货的依托载体,不能轻而易举地撇清关系、坐享其成,反倒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提高准入门槛,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宽标准,毫无底线地盈利。平台还应该与相关部门搭建联系,建立售后保障体系,从解决产品售后到处理投诉,有完善的后台体系。例如人民网消费频道、人民优选平台就专门推出了“直播投诉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接受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并且平台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管与督促作用,催促商家解决投诉问题。平台作为把关商家、监督直播间合理运作的第一道门槛,应该冲锋在前,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更要及时处理不良的商家、无诚信的机构与主播,合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3监督部门、直播平台及消费者需要进行合力监督
  对于直播带货,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因此,需要各执法部门的“合作分工”或者设立专门的直播带货监管小组。另外,执法部门需要和直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完善实名直播制;落实直播档案管理、直播视频保存;建立主播信用评价体制与行业黑名单;建立主播行业工会等等。消费者也应当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监督主播在直播时的表现,还可以在收到货后监督商品是否是“三无”、质量低劣或者假冒仿。当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及电商平台进行及时反馈。当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常怀维权意识,恪守监督职责,不良的商家与主播便会无所遁形。对此,相关部门与直播平台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监督。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在当今商品交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后,其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科技成果之一。由于该模式正处于前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阻碍,包括前文中所述消费者隐私权问题、商品质量问题以及目前对其监管薄弱等。因此需要做好应对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带来的风险问题,加强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协调,提高网络直播平台自律意识,提高主播入行门槛,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对拟发步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
  [2]张小强,李双.网红直播带货:身体、消费与媒介关系在技术平台的多维度重构[J].新闻与写作,2020,37(6):54-60.
  [3]李坤.直播带货有望从“野蛮生长”走向“健康成长”[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08-13(4).
  [4]马雅星.网络直播带货中商品质量保障问题探究[J].潮流理论,2020-12-22.0031.
  作者简介:刘宇琳(1996-),女,汉族,辽宁营口人,西北政法大学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抓好系统党建工作从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看法。  关键词:党建;法治理念;廉政  一、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常见问题  1.领导班子工作力度不够。领导班子成员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理论跟不上,工作上不去,自身管不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发展大局把握不准,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有的工作不深人,怕苦怕累,有些政策未能落实,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蕴含着巨大的优势使得传统金融业开始以互联网为媒介和平台进行拓展,与之而来的是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理财也成了当下热捧的一大理财渠道,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依旧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时期,各种制度还不够完善,互联网理财平台还不够规范,投资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防范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期刊
摘要:新媒体信息化教学应用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可扩大学生学习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师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健全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教学优势,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化教学;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态势,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人才稀缺,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重视,2010年,
期刊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期间,在响应“停课不停学”政策号召下,以在线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即云课堂模式大范围实施,本篇将会在把握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云课堂模式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云课堂;疫情期间教学模式  1.云课堂的基本情况  1.1云课堂简介  云课堂不同于以录播为主的线上学习资源,是一种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云课堂实质上属于全方位互动性学习
期刊
摘要: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专院校的后勤管理对校园环境建设、教学设施维护、校舍环境的建设、校园安全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教学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后勤;管理;服务模式  一、大专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概述  (一)大专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内容  大专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
期刊
摘要: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正式启动。新的发展机遇摆在我们面前,要求高职院校以政策为导向。其中,专业群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从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教材、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浅谈改革心得。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教学资源;实训基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
期刊
摘要:21世纪,我国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自从进入了微时代以来在学生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出学生与以往阶段的不同。这是因为微时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具体的教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  1.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社会背景下,微时代的到来,让信息获取更加快捷、生活因此变得更丰富多彩。人们确实享受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截止20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人数达到7.49亿,使用率高达到79.7%。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其消费行为更受关注。本文以2020年双十一购物节为背景,先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双十一的消费现状、消费心理及原因,并给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双十一;消费行为  1.当代大学
期刊
摘要:2013年以来,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充分重视及响应。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拓展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成为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互联网技术对接普惠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普惠性与可持续性。如何解决二者对接过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监管缺失以及产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整合企业电子数据,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强对数据预测工作的重视,改变企业决策方式,并不断更新信息来源,从而促进企业更加高效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1. 引言  企业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