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根據王宝柱的作品改编,全文用第一人称,先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妈妈的对话,讲述了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迫切心情。再以一个北京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爸爸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要告别高楼林立的城市,去遥远的新疆走走看看的急切愿望。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和城里的孩子向往新疆的心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与文章的碰撞过程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会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内涵美。学生的语感是在读中培养,读中落实,读中熏陶的。
  课文共分两段,前后照应,语言对仗工整,表达很有特色。尤其是每段最后“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读出两个孩子那种发自心底的渴望。读这个关键句的时候,可以设计对比。思考:读一次“我多想去看看”和反复读两次“我多想去看看”有什么区别?哪个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心情更迫切?对一年级学生不要讲太多概念化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营造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的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中还有诸如“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一类的短语,体会形容词的恰当运用,可以让表达更加具体生动。这个部分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表达练习,如:除了“弯弯的小路”,你还见过弯弯的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小路呢?语文课堂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语言训练要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喜闻乐见。
  本文的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有多么壮观,新疆天山洁白的雪莲有多么美丽。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可以在教学中发出倡议: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标自然段序号。
  2.尽量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3.借助工具书自学12个生
  字,并画出来。
  4.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北京、天安门、新疆、天山、雪莲。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诉”等12个生字,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2.会写“会、走”等6个生字,努力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结构美观,卷面整洁。
  3.认识感叹号,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感情饱满、充沛。
  5.体会新疆和北京两个小
  朋友心中的渴望,激发爱国主义
  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感叹号,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识字方法,能独立识字,并在生活中养成识字的好习惯。
  2.把生字写得工整、漂亮。
  3.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2.学生自制字卡,准备字典,查找天安门升旗、天山、雪莲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民族的人们,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一个生活在新疆的小朋友,他特别渴望去北京看看神圣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一个生活在首都北京的小朋友特别希望能去遥远的新疆,看看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有个叫王宝柱的人用文字替这两个小朋友表达了心中的渴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题目?注意读出心中的渴望。(指名读)
  师:下面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你能说说哪个是天安门,哪个是天山吗?了解这两个地方吗?(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伟大的祖国,在潜移默化中落实目标。从题目的朗读入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同时重视书中插图,图文对照学习课文。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在交流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搜集、整理、处理信息。)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读,整体感知,圈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读的,特别是生字词的读法。
  2.教师范读后,请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评价。
  3.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反复识记。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对教师范读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自己朗读的过程。这种评价就是导向。学生把生字圈画出来,在每次读课文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多一分关注,这样“生字”慢慢就变成了“熟字”,新朋友就变成了老朋友。)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汇报参考。示例:我认识“想”字,它的读音是xiǎng,上下结构,查“心”部,剩余笔画九画。我是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上面“相”,下面心字底,合在一起就是“想”,“想念”的“想”。我还能用它说句话:我很想念奶奶。
  学习重点生字,可以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的几种意思,这样对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有帮助,字义理解了,形近字就能更好地区分开。
  小组交流时,教师深入指导,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找到那些记不住、容易混淆的字,全班交流。学生已经学会并熟练掌握的,不要耗费过多时间。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来教同学,讲解生字。
  教师鼓励学生识字方法要多样化、个性化,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的学习更加聚焦,更加有效。)
  四、生字回文,再读课文,练习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和课后短语
  1.把生字送回文中,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两个自然段的结尾都用了感叹号,请同学们思考:感叹号在这里表达了两个小朋友怎样的心情?试着替他们读出那份激动、那份渴望。试着说一个用感叹号结尾的句子。
  3.读读课后题中的短语“弯弯的小路”等,体会形容词的正确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设计意图:认识感叹号,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感叹句,再试着说一句感叹句,从认识,到朗读、运用,螺旋上升,层层推进。)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内容;出示字卡、词卡,复习生字词。
  2.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有着怎样的美好愿望?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份美好表达出来吗?
  新疆天山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北京的小朋友想去天山看洁白的雪莲。你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试着完成心愿卡(见右上图)。然后把心愿卡读给小组同学听听,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意图:学生的朗读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上,才会更有意义,语感才会真正形成。学语文,应该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设计“心愿卡”,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和心愿。)
  二、指导写字,注重方法
  1.遵循写字规律,先独立观
  察,再熟练描红,最后正确临写。
  2.关注多音字“会”。
  3.强调“北”的笔顺。
  4.学习“走”字时可以拿走之旁对比。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习识字、写字是重头戏,尤其是汉字的书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美,体会汉字的文化。写字指导要扎实有效,不能心急,欲速则不达。)
  三、布置作业
  完成挑战卡等。(详见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开放的作业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挑战卡。
  挑战卡:仿写《我多想去看看》
  告诉我, ,就会走出长春。 ,有
  , 。我对 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2.你最想去哪里看看呢?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美景美食,回到班级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和爸爸妈妈一起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资料链接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
  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是中国的标志和象征,太阳升起的时候国旗将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在那里觀看神圣的升旗仪式。同学们佩戴的红领巾就是国旗的一角,戴上红领巾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的腹地,天山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全长2500千米,南北平均宽250~350千米,最宽处达800千米以上。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天山同时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
  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
  山系。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在听完一些名师的课后,常有人赞叹:“哇,好厉害哦,这节课上得好好哦!”也常有人感叹:“这个设计好妙哦,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没有哪个名师天生就擅长上课。那些光鲜亮丽的课堂背后,有许多他人难以看到的良苦用心。  和易志军在一起共事十年多了,他上的每一节公开课我都听过。我们是同事更是朋友,不管正事还是闲事,经常在一起聊。所以,我有幸能看到这些好课背后的一些东西。  一、磨砺  2012年,志军经历
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使得语文要素成了引人注目的高频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本教材的关键。  一、语文要素里藏着教学标准  一篇课文、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教师必须清楚,否则,缺位、失位或越位就不可避免。统编本教材的“语文要素”使用了行为动词来描述所要达成的教学标准,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层次分类理论加以解读。  1.识记。就是对已
阅读要点  一、奇特的幻想  幻想小说表现的是超自然的幻想世界,它带给学生新奇的意象,激发他们思考。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远离所处的世界,以一种令人振奋的方式,塑造、重建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探索和创造,并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在未知之地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期望国、幻觉城、结论岛……还有许多神奇的人物:让人失去目标感、分寸感的感觉采集官,不让人把话说完的夺词鸟,磨蹭人类做事的时间杀手……它们都以充满幻想的形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支架建构’”,这里的“支架”是指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的路径、方法,形成多角度、多样态、可视化的助学系统,助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个体建构、学伴建构、场域建构,并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过程,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支架建构”,使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循序渐进、螺旋上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美丽的秋天”安排了四篇课文。“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优美的单元导语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秋天。秋天,是天高云淡,是金桂飘香,是果实累累。秋天在诗人眼中是“最是橙黄橘绿时”,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秋天在学生眼中,是金色巴掌的小树叶,是叶丛间蹦跳的小脚丫,是虫鸣雁去的叮咛。这么美好的贴近大自然的一组课文,秋思秋雨秋声秋景
成语是长期流传下来的习惯使用的词组或短语,大都出自典故。成语有整体性的特点,作为完整的词来运用;有定型性的特点,不可抽换颠倒词中的任何文字。恰当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简练,生动形象。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加以运用。可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学生所知道的成语屈指可数,真正懂得其含义并能灵活运用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实际上,很多教师空有意识,而缺少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要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学情视角。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情判断大多处于一种想当然的经验状态,所获得的学情信息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的审议和梳理。如何建立一种具有信度与效度的审议视角,较为精准地把握学情,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教学呢?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果园机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从观察中不仅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展现着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习惯于让学生抄写背诵、诗句翻译、阐述思想,很喜欢用“搬运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诗词知识记忆背诵、抄读默写。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对诗人写作背景的深刻认识,缺乏对古诗词意蕴的独特理解,更缺乏对古诗词自我探索、研究、感悟的过程。为此,语文教师应站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现代人才的高度,积极创设以铸魂立根为宗旨
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中,想象似乎是无处不在的。然而再细想想,正因为“无处不在”,我们在进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中,似乎忽视了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似乎忽视了儿童想象时的好奇心,于是想象被常态化,被同质化。怎样才能挖掘儿童诗独特的想象元素,发挥儿童想象力应有的作用呢?也许,想象,要来点不一样。最近听了一堂低年级语文课《彩色的梦》,不妨以此为例。  一、解读,来点不一样  《彩色的梦》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