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明天会更好!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校学生调查,有很多不良的学习心理现状,如厌学自弃型、焦虑自卑型、惰怠自负型、包袱自压型。为了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心理的成因,教师应找到自己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 成因 对策
  一、现状一受伤的心真的好痛
  通过调查我校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现状,学生心理不良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厌学自弃型
  主要表现为:厌学情绪严重(被动接受知识,偏课现象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无学习目标,混一天、算一天)。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一种厌倦、憎恨心理。
  2、焦虑自卑型
  自卑心理较强,不敢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并由此產生焦虑情绪,害怕老师,害怕提问,害怕考试。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学习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状态。
  3、惰怠自负型
  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时间观念不强,缺乏合作意识、创造性。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回避难题。或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缺乏积极进取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4、包袱自压型
  学习较刻苦,但学习心理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很大,害怕失败(学习成绩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
  二、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而这一时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中,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活动时间又集中在课堂。因此,也可以这样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在于45分钟的课堂。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抑感,解放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在不出现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自发性地主动学习,从而保证了健康地成长,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对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建立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营造温馨的班集体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授常常以师生间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型的教师易形成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专制型的教师易导致情绪压抑、气氛紧张;放任型教师则易使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互不合作。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因和谐的氛围,愉悦的情绪,可使感觉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阻碍认识活动的开展,从而降低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方法有:
  (1)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感
  教师积极的情感,亲切的教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启示点拨,心情舒畅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有益的争论。
  (2)尊重和信任学生
  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当学生感到被教师尊重、信任甚至欣赏时,就会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并努力报答教师,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和蔼可亲”。
  2、调控课堂教学,营造紧张、活泼的学习心理氛围。
  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制约着课堂的心理气氛。教师如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有愉快稳定的情绪等,学生就能在这一良好环境的影响下健康成长。为此,笔者很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只要一进入课堂,就一定调整好心态,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避免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外来心理应激源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愉快”,首先自己必须“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暖的怀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形成良好的心境。并能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训练(如,训练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归因,厌学型采用“优点轰炸”法激发兴趣,焦虑型采用“放松疗法,自信疗法”诱发其良好情绪,自卑型采用“鼓励期望法”让其走出自卑的阴影,冷漠惰怠型采用“激励法”还其学习的热情。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推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坚信,心育,明天会更好!
其他文献
一、全面搞好农村教育的可行举措  1、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应向农村教育倾斜  中央和省级财力应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很大,不是“涓涓细流”所能奏效的,必须引来“滔滔江水”方能解除“多年少雨的万顷之渴”。  2、切实减少农民承担教育成本的份额  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大量辍学,高校的农村学生数量下降,农村特困生增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无力承受沉重的教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政治课教学的任务难以落实。诸如,初中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等与课本中的某些不相适应。例如,初一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初二某些法律条款、初三教材中的某些理论,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其逻辑性、趣
一、更新观念  政治课中学生的消极应付,是一种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须更新传统教学中的固有观念。  1、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
一、短文改错做题秘笈  1、名词(单复)是关键,上下文中断不难,主时(谓语定语)看,宾时(主语定语)观,(可不可数)要浏览,其之(定语)可判断。  2、代词(物人)常弄颠,(不定反身单复)看,It用法考频繁,(形主形賓强调)换,反身代词(补宾)占,前后一致记心间,是男是女睁大眼,火眼金睛扫一遍,疑代疑副特问见,连代连副从句连。  3、形词副词常互换,所作(成分)来判断,形词常把定表兼,名前系后见空
[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及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措施。  [关键词]物理 创新 能力 教育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
[摘要]创新教育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素质 教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个人成功的动力与源泉,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竭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知识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那
【摘要】教育是生命主体——“人”的教育,所以教育必须直面生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便使知识有了生命,使生命丰富了内涵。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命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4-01  就在学生自杀现象频繁见报的同时,我身边也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情。与我校仅有三里路程的另一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