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生命主体——“人”的教育,所以教育必须直面生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将地理学科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便使知识有了生命,使生命丰富了内涵。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命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4-01
  就在学生自杀现象频繁见报的同时,我身边也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情。与我校仅有三里路程的另一所初中学校,进行了一次寻常月考,学校不过想了解一下开学初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名女同学与以往相比成绩下降了一些,因而遭到父亲的责怪,一时想不开便从六楼的家中一跃而下,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悲哉!痛哉!这生命的代价向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再一次敲响了警钟,生命教育容不得半点忽视,这血的沉痛也引起了我对目前教育现状及教育问题的再度思考:怎样教育才能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意义与成长着的快乐呢?那就是将生命意识教育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全方面,融入到学生成长的血脉,使每一名都能珍视生命、爱惜生命、壮丽生命。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感知学习是一种享乐,是积蓄生命的价值;成长是一种幸福,是践行生命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生命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为学生拓宽了生命荣光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树立生命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是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决定着生命教育的成败,换言之,如果教师没有生命教育理念,是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重视生命教育,这样才能自觉承担好生命教育的重任。我就是这样做的。例如,备每一节课时,我都要认真找出书本知识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然后结合学情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创设富有生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画中、在做中、在玩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真谛。例如:进入期末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先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再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而是让学生拿出我让他们课前准备的学具:一张空白A4纸、一把小剪刀、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各色彩笔、各色彩纸。当学生按要求摆好学具时,我请同学们做好,认真听我布置学习要求。要求是这样的:用铅笔在空白A4纸上画出“地球表面五带划分示意图”,示意图上有五带分界线,在图左侧分界线对应处标注相应的纬度;在图右侧五个温度带所对应的区间表明温度带名称,并写出对应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在五带区间内,用彩笔画上植被(典型代表植物);将各温度带中典型的代表动物用彩纸剪出,可贴着对应的温度带内,也可放在一旁备用。写、画、做时,可以看书、可以同学交流,也可以问老师。完成以上任务后要写出做后感,包含所学到的知识、学习体会、生命感悟三个方面。时间是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淘宝,即到各同学处欣赏他们的杰作,时间是五分钟,五分钟后回到自己的坐位,完善自己的作品,时间是三分钟,最后,轮流到台前描述自己作品中的知识信息,朗读做后感。这本是我对复习课创新的一种大胆尝试,令我高兴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全情投入,热情交流,争抢着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对所涉及的知识解说的清楚明白,体会感悟更是深刻。有的说: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无论什么样的条件都有生命的存在,如南极企鹅、北极熊;有的说:生命是美好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有的说:生命是顽强的,狂风暴雨阻挡不住生命生生不息;有的说:生命是有价值的,树木防风固沙、鲜花装点大地……就这样,一节课,同学们复习巩固了三节课的知识,还深刻领悟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尊重学生生命情感
  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并给每名学生展示的机会,使每一名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及自身的长处,从而悦纳自己,自信、阳光。我多采用情境法、探讨法、趣味法教学,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发现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在体验感悟中升华情感,彰显生命情怀。
  三、融合生命教育于地理知识之中
  地理学科包含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要素。可见地理学科蕴含丰富的生命要素,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生命素材,积极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课时,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地球与人类、地球与生命、地球与自身的关系,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应爱护;地球开启了生命之门,然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生命是不可逆的,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地球是我的栖身之所,我是地球的建设者,我是有价值的……在学《自然灾害》相关内容时,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及启示。同学们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之大,对此人们应该积极防御,学会自我保护,学会遇险逃生……这种将地理知识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了生命之真谛。
  教育是生命主体——“人”的教育,所以教育必须直面生命,只有将学科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才能使知识富有生命,使生命富有内涵。
其他文献
一、要有广博的知识、整体的历史观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数百年来的人类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民族、外交、社会生活等内容,并且历史又是在时光流逝中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会不断向后延伸,现代史逐渐变成近代史、近代史又逐渐变成古代史,当代史又在不断扩展。公之于众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挖掘的新成果也会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史学理论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历
一、全面搞好农村教育的可行举措  1、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应向农村教育倾斜  中央和省级财力应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很大,不是“涓涓细流”所能奏效的,必须引来“滔滔江水”方能解除“多年少雨的万顷之渴”。  2、切实减少农民承担教育成本的份额  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大量辍学,高校的农村学生数量下降,农村特困生增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无力承受沉重的教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政治课教学的任务难以落实。诸如,初中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等与课本中的某些不相适应。例如,初一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初二某些法律条款、初三教材中的某些理论,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其逻辑性、趣
一、更新观念  政治课中学生的消极应付,是一种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须更新传统教学中的固有观念。  1、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
一、短文改错做题秘笈  1、名词(单复)是关键,上下文中断不难,主时(谓语定语)看,宾时(主语定语)观,(可不可数)要浏览,其之(定语)可判断。  2、代词(物人)常弄颠,(不定反身单复)看,It用法考频繁,(形主形賓强调)换,反身代词(补宾)占,前后一致记心间,是男是女睁大眼,火眼金睛扫一遍,疑代疑副特问见,连代连副从句连。  3、形词副词常互换,所作(成分)来判断,形词常把定表兼,名前系后见空
[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及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措施。  [关键词]物理 创新 能力 教育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
[摘要]创新教育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素质 教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个人成功的动力与源泉,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竭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知识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