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的意蕴美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写的一篇优美的经典散文。从文章的一字一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语言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朱自清笔下的春是有灵魂、有感情的,在人们的眼里,她或许是一位曼妙的少女,或许是一位风情万种的高贵女郎。因为春是母性的、有活力的,所以她给自然带来了生机,给人类带来了希望。本文中作者化身为一个童心未泯的孩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着身边有关春的一切。俏皮的文风和风趣的语言使得这篇文章也像他笔下的春一样平易近人,让人能够充分融入到春的世界里,感受春的美丽。
  一、构思轻巧的韵味美
  朱自清的散文一向以朴素的风格、细腻的描写以及和谐的情调著称。《春》这篇散文就是用新颖的构思以及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即盼春——绘春——赞春。本文总共描写了五幅春景图,每一幅图都能让人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以及不尽的情思。散文创作注重的就是构思新颖、意境优美,本文恰好具备这些特点。作者不是为了写春而写景,而是从小孩子的心灵出发,借助小孩子的眼睛来观察春天,将自然与心灵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让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从文章的开篇就能看到,作者模仿小孩子的口吻喊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好像是一个天真的孩童在欢呼着迎接春天的到来一样,喜悦之中也让春天拥有了生命的活力。如“刚睡醒”“睁开眼”“涨起来了”“红起来了”等,这些都是拟人化的手法,先听其声后现其形,以山色、阳光、春水勾勒出一幅明媚的图画。其含蓄精炼的笔墨,更是惹人遐想连连。从春天的先知——小草写起,小草偷偷地钻出来预示着春天来了,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花也是春天的象征,百花齐放更是春季最美之景,朱自清从姹紫嫣红中挑选了桃、杏来表现春色。他抓住景物的形态、色调来描摹春天的风景,描绘出充满意蕴美的秀丽画面。
  二、形象比喻中的惬意美
  春景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春雨了,朱自清对春雨的描绘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画龙点睛:“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他并没有用繁杂的语句来形容雨景,而是用简练的语言把雨点缀在春的世界中。披着蓑衣拿着油纸伞漫步在乡间小路的行人,是多么的惬意自如;小镇的青瓦上空不知是雾气蒙蒙还是炊烟袅袅,此时明媚的春又变身为神秘的异域少女,蒙着面纱。她在充满淡淡泥土清香的空气中飞舞,引诱着所有人,就连正在“孩童”时期的朱自清也被勾了去。笔者十分喜欢他笔下小镇里的闲适景象,闲来无事在雨中漫步,或许就算有事,也会故意放慢脚步享受这短暂的惬意时光;放下人世间的繁杂,聆听春雨的声音。就像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是在抒发自己的乡愁,但是聆听那窗外的交响乐却可以让他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春雨不像夏雨那样多变,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雷声震耳。如果说夏雨是一位充满活力的阳光少年,那么春雨则是一位处在深闺的妙龄少女,她腼腆苗条,带给我们绵柔细腻之感。
  三、虚实结合的意象美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只要有春天就会有希望,作者看到了孩子就是看到了希望。这里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风筝在天上飞扬,这就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而孩子们在柔软的草坪上奔跑就意味着明天充满了希望。这一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再现了这个温馨幸福的春日图画。
  朱自清最擅长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描绘的画卷中,使人身临其境。我们再回到文中,男女老少都纷纷走出家门来抚摸春天,春是有声音、有味道、有温度的;听听那悠扬婉转的雨声,闻闻那小草刚刚萌芽而顶出泥土时的清香,感受一下春风吹拂每一寸肌肤的温暖。是的,这就是春天,朱自清笔下的春,它不断地拉扯读者进入到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进入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画卷里。
  文章结尾作者三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生活,欣赏他的文章就像是在观看一场电影,欣赏的过程会带领你享受其中的美妙,而在放映结束后又回到现实生活;品读他的文章又像是品味一碗清茶,饮进口中,咂一下双唇,回味无穷。最后,作者还用了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充满了生机:“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本篇文章大概写于1928到1937年,此时的朱自清在历经世事后很少在文章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而是更多地表达一种心灵的感受。就像古代众多文人墨客一样,靠寄情于山水排解心中的苦闷,但是当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希望与生机,所以他笔下的春也是这么的富有生命力。
  综上所述,朱自清文章的最大突破,就是能将寻常的事物写得与众不同。在《春》这篇文章里,他的语言清澈透明,所有的文字都只为“春”这个主题服务,内容也是积极向上的,并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向往之情。这些都反映出朱自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听,春的脚步加快了,她是听从朱自清呼唤而来的,在他的装饰下,春变得更美了。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越剧怎么捆?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感到纳闷吧。记忆中,我还真有一次“捆越剧”的经历。  在我五岁那年,爷爷来到我家。爷爷是个“越剧迷”,只要电视里播放越剧,他就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全神贯注地从头看到尾。看到高兴处,还会“嘿嘿”地笑出声来;看到伤心处,则会偷偷地抹去眼角的泪水。因为爷爷平时十分疼爱我,所以只要电视里播放越剧节目,我宁可不看动画片,也要把电视让给爷爷看。  一天上午,爷爷上街买菜去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构成旅游大系统三大要素的主体、客体和媒介来看,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营销管理的一项
主题公园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独特形式的旅游开发方式,这种方式以崭新的面貌突破了传统旅游以资源为导向的开发方式,在现代旅游开发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在主题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in FRUCTUS TOOSENDAN and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ferulic acid cont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Method] C
黄龙的景观可称为一种高寒山区的地表岩溶堆积地貌景观。这条“黄龙”完全是由钙华堆积而成的,它是数万年的岩溶地质作用下的产物。但近年来黄龙钙华出现了干涸、变黑、沙化等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结合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学科。语文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在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更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式的学习。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因为语文的本质就是表达思想、承载文化。在阅读教学的过
地形、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我国成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地增多。不仅仅是自然带来的灾害,还有科技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