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镁合金接骨板体内降解行为及力学性能

来源 :医用生物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可降解镁合金接骨板修复骨折过程中的降解行为及力学性能.方法 将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镁合金接骨板组,n=18)及对照组(钛合金接骨板组,n=18),分别利用镁合金接骨板及钛合金接骨板进行骨折固定.术后通过X线片检查、扫描电镜检查、能谱分析、失重试验及4点弯曲试验,评价镁合金接骨板修复骨折过程中的降解行为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 镁合金接骨板在体内可逐渐降解;镁合金接骨板随着体内植入时间延长,其降解逐渐加深,且表面为均匀腐蚀;镁合金接骨板随着降解过程的加深,力学性能逐渐减弱.结论 镁合金接骨板在体内可随着骨折愈合而逐渐降解,其力学性能也逐渐衰减,但是其仍能满足骨折内固定的要求,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可降解骨科植入材料.
其他文献
在全世界的许多潮间带,潮起潮落间露出的广袤陆地上都活跃着许多纤细的鱼儿.如果你有幸近距离观察这些活跃在潮间带上下的小鱼,你会发现它们虽然可能形态不同,但都共享着一些特征:高突在头顶的一对大眼睛、强壮有力的胸鳍以及肚子上由腹鳍愈合而成的吸盘.这些特征彼此组合,指示着一个神奇的类群——弹涂鱼.
期刊
中医外科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面临着课程内容广泛、知识点复杂、学习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衔接性不高等教学难点.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停留于表层学习.因此,我们构建了“三地一体”布局、“三全双向贯序式”模式、服务新医科的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构思、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评价革新”四步曲,以混合式教学为方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达到学生深层学习的目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目前,机器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分析脑电信号的热门方法.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在脑电信号的分析中取得了很好的预测准确率.本文对公开脑电信号数据集EEGMMIDB进行分析处理,并使用小波变换结合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型搭建和训练.实验证明:在脑电信号的分类问题中,本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分类方法的准确度达到了 0.79.
目的 探究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风险管理模式在年龄>60岁腹股沟疝(I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04例年龄>60岁IH患者(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2)、对照组(n=5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HFMEA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前、术后1 d、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管混凝土桁架焊接T型管节点模型,进行支管轴向拉力作用下管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CF)研究.结果表明:T型管节点的主管冠点处SCF与管径比、径厚比和壁厚比均成正相关,而主管鞍点处SCF虽与径厚比和壁厚比成正相关,但与管径比呈负相关;相比于主管,支管SCF整体水平较低,且随几何参数变化幅度较小;主管SCF沿管节点相贯线的分布模式与管径比、径厚比相关,但受壁厚比的影响很小;管节点SCF最大值与径厚比、壁厚比成正相关,随管径比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处理平台迅速兴起.大数据处理平台具有高吞吐量、网络协议多、端口多、数据量大、高并发等特征,借助传统入侵检测技术很难实时监控网络危险.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笔者提出一种改进模糊C均值算法,对分类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使用Kafka技术处理采集的数据,通过Spark Streaming读取网络实时传输的数据流,并对检测到的入侵数据进行实时检测.
随着近年来昆山市省干线航道升级整治逐步推进,内河航道尤其是重要航段助航标志的配布优化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昆山市巴城湖航标工程为例,介绍了杨林塘整治工程完工后该湖区航标配布的思路、方案、特点及成效,为其他湖区航道航标设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隧道爆破施工前,需对隧道周边围岩的强度等力学特性进行了解,以减小爆破对周边围岩的损伤.为了解深埋特长隧道爆破开挖对围岩损伤区的影响,基于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周边围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分析了爆破全过程围岩破碎情况.结果表明:围岩单轴压缩试验主要为剪切破坏,破坏角度大致呈45°;炮孔起爆后,应变发生在围岩受冲击荷载的一瞬间;两个炮孔爆破耦合会扩大围岩损伤范围,第二个炮孔起爆后,围岩损伤范围比第一次爆破后扩大了约1.2倍.
SPECIFIC GENETIC TESTS(CFTR AND INTRON 8 SPLICE VARIANT TESTING)AND THEIR SIGNIFICANCErn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and cystic fibrosis(CF)began as separate entities with an apparent clinical correlation.CBAVD occurs in 1%-2%of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反应学说”指出,单核细胞在炎症信号引导下进入内膜,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并最终转化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可通过某些机制从斑块中迁出,这一过程决定了斑块的发展或消退.迄今为止,有关单核细胞迁入迁出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受体方面.CCL2/CCR2、CCL5/CCR5、CX3CL1/CX3CR1参与单核细胞的募集和迁入,CCR7/CCL19/CCL21参与巨噬细胞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迁出.此外,一些神经导向分子,如Netrin-1和semaphorin 3E,对单核细胞迁移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