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摄影师李明杰拍摄了一组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通过新老影像的排列产生了更强的视觉传达性。
  问:为什么想要拍摄抗美援朝老兵?
  答:拍摄此项目是研究生期间开始的,这也算是机缘巧合。我在公园散步时和一位老人聊天,后得知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于是我给他拍了一些肖像,他也邀请我去他家,并给我看了很多当年的照片和物品,我逐渐对此产生了兴趣。
  问:最终呈现形式是拍摄前就定好的吗?
  答:之前并没有定好最终呈现的形式,因为拍摄这个题材不是计划的项目,并且在每位老兵家里能够拍摄到什么也并不确定。刚开始拍摄的影像很多是环境肖像及老物件,在整理所拍摄的影像时,慢慢发现将两个时空的影像排列呈现有更强的视觉传达性。
  问:在拍摄中老兵有与你分享什么故事吗?
  答:老兵们与我分享了很多当年他们的战场经历,如:战友们如何牺牲的、自己如何幸存下来以及与美军士兵合影等。还有在抗战胜利后与朝鲜士兵庆祝,在采石场采石拼成和平鸽图案,我想今后再有人想要知道这些故事,也只能靠仅有的文字描述和几张老照片拼凑了。
  问:为什么参加索尼青年摄影师计划?
  答:我是在《中国摄影》杂志上看见索尼青年摄影师计划项目的,此计划能有索尼公司的资金和摄影器材支持,帮助我完成接下来的拍摄项目。
  此次获得索尼关于摄影器材以及项目资金的支持,有什么进一步的拍摄计划?
  在近期我想拍摄关于瑶族民间文化的项曰,当下现状是城市包围农村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着装、住宅、饮食和一些民族习俗都逐渐被同质化,身为本民族(瑶族)的我,除了身份证上的民族不一样外,现实生活中的我与汉族没有任何的区别,我想通过镜头把瑶族的本原文化和民族的本质记录下来。
其他文献
从《诗山河考》中古人的吟诵之地,到《碑录》里黄易的考察线路,塔可的两部正式的作品,基本都落在了一个“考”字上。因由文化地理的承载,使“考”的意义脱离了通常世俗艺术的虚幻与无病呻吟,而进入到具体的文化景观图像收集与创造中去。  黄易(1744-1802)是清乾嘉时期书画名家,善篆刻、通金石:乾嘉时期也被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是自宋之后金石学的又一个高峰,搜碑访石,蔚然成风。塔可的新作《碑录》就是根据黄易的
期刊
维多利亚·桑布纳里斯生来就是个流浪者。她是希腊移民的女儿,其家庭于1950年定居于宾夕法尼亚。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她们家常常在周日开车游览阿米什人居住的乡村,感叹工业景观与农业景观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已经成为她的摄影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车窗外的商业发展、企业发展和郊区发展的景色格外留意。她回忆道,她总是好奇这些建成环境如何叙述着美国着力发展的方向和美国梦,而她的父母则把追求这些东
期刊
此次“侯登科回顾展”的所有展出作品全部采用了银盐相纸手工放大,策展人李媚用“出乎意料的精美”来评价这次展览照片的制作。这些照片是由路泞和付羽两位摄影师联合完成的,他们是国内少数仍然坚持传统摄影实践的青年摄影师。路泞还是侯登科的学生,对侯登科以及他的作品有深入的了解。是尽量忠实于侯登科在30年前简陋条件下放大的朴实“原作”,还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条件还原出影调更加丰富的作品呢?这不仅是观者所关心的问
期刊
我和侯登科的交往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让我们认识的是《现代摄影》的李媚。当时我是这份杂志的撰稿人之一,侯登科则是另一个撰稿人。同时,他还是摄影家,不时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那个时候中国摄影界正在刮“西北风”,大声疾呼摄影的“真实”,一些原来习惯了唯美风格的人有点不以为然,所以不时会有争论,有时还很激烈。  有一天,李媚给我看一篇署名“秦言”的文章,笑着问我能否读懂。那年头,我还年轻,对理论有兴趣,也
期刊
第一次看到克莱门特·瓦拉(ClementValla)的作品是在学校组织的讲座上。当时对他说的一句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我关注的是那些本不是为了让人观看的图像”。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图像都是为了让人观看才被创造出来的,但瓦拉的这句话表明,如今有许多图像已不再是为了人的观看而产生的了,因此,他要去探索这些不是为了人观看而存在的图像的意义到底何在,以及它们对我们的观看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瓦拉的作品
期刊
松下Lumix GX8是松下Lumix微型单电中的旗舰机型,也是微4/3阵营中首款有效像素达到2000万的型号,另外,这款相机还具有松下首创的“机身+镜头”6轴双重防抖功能。  1.GX8是松下G系列的新旗舰,具有很多有趣功能,比如具备了“双重影像稳定”(Dual I.S.),这是将镜头影像稳定器和传感器偏移影像稳定器结合使用的功能。  2.取景器能够倾斜至90度直立位置,这使拍摄接近地面的影像或
期刊
公元,作为中国感光材料工业的重要代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主建设到引进技术、从薄弱到兴盛并最后走向衰落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来去匆匆的公元,你为中国摄影史留下什么呢?  公元胶片的创始人林希之先生于1969年辞世,而他的同事、徒弟、同辈亲人以及公元厂的历届领导、公元的元老级见证人,有些已经去世,而健在的也大都八九十岁了。我着手调查公元史发现:公元感光材料
期刊
2015年2月7日,由天津日报社编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破茧八O年代:一座城市的的集体记忆》与读者见面。同时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同名影展上,观展的市民更是拖家带口,络绎不绝。  是什么让一部摄影书和影展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光影,而是真实,是照片与自己生活经历的共鸣。  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文革”的十年浩劫,经历了长期的精神压抑和闭塞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
期刊
佳能公司在2015年初发布了有效像素高达5060万的EOS5DS和EOS 5DSR相机,将135全画幅相机的分辨率提升到“中画幅水准”。现今流行的135全画幅数码相机有效像素大都在3000万之下,而佳能此前最高像素的数码单反相机EOS 5D MarkⅢ仅仅为2230万有效像素,因此,这两款超高分辨率的相机一经发布,便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  EOS 5DS及EOS 5DSR两款相机采用相同的影像传感
期刊
奥林巴斯E-M1O是OM-D系列的重点入门产品,前段时间发布的奥林巴斯E-M1O MarkⅡ对多个重要技术进行了升级。  每次谈起奥林巴斯的无反相机都要从5轴防抖说起,因为很多摄影爱好者都认为是索尼a7Ⅱ首次运用了5轴防抖技术。其实不然,实际第一款拥有5轴防抖技术的相机是奥林巴斯O-MD E-M5,后来在O-MDE-M1上也使用,而这次搭载在E-M1O MarkⅡ,也是与上代机型E-M1O采用3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