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个方面。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现代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及装备。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实验技术等手段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相结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它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这些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还要在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下,积极使用常规的实验技术、音像技术,如录音、电视、投影、录像以及理化实验仪器设备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研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把握好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它包括:设计、开发、应用、评估、管理等五个基本环节。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多媒体的教室网络环境的协商学习环境;虚拟现实仿真教学方式;基于因特网的远程通讯教学和直观的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三、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优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要科学的揭示和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校教学优化过程中的客观事实,探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中各因素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力图从教学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建立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还应当从:(1)以现代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2)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要科学客观地运用整体性和系统论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揭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优化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方法;(3)在全面研究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优化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方面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人的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来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功能,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服务,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明确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确立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选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内容,增强其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养;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上的广泛使用,使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就应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下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组合的灵活性和使用性,研究在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下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充分利用其资源优越性发挥其效能,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从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项值得倾注全部心血而为之的工作,因为沉甸甸的付出之后,换回的是沉甸甸的爱。作为一名教师要无条件热爱每一名学生,让你的爱在他们身上延伸。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更要懂得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  让我们把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天空中一颗颗美丽的星星
期刊
9月22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省教科文委工会主办,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  下面我就自己的参赛课和收获做如下汇报:  参赛课目和教学方式:我的参赛课目为北师大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授课时间为40分钟。(与人教版的区别是《物体的质量》和《质量的测量》是2课时内容。)课前我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
期刊
小学低年级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不久。这些孩子刚刚从涂鸦期进入了图示期,这是最好的绘画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最浓,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愿意接受技法的限制,没有比例空间的概念,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随意夸张某一部分。例如:孩子想让自己画的小朋友个子很高,就把他的腿画得很长很长;想让小朋友在天空中飞翔,就给小朋友身上画翅膀等等。这是孩子创作才能的萌发。我们不要禁锢他们的思维,应该让他们直接
期刊
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下的新情况,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经营。新课改追求地是学生充满激情地自主学、随着课时的减少,学生学习时空的增多,仅仅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率的教学是难以奏效的,下面就高中学生有效学习进行探讨研究。  一、在生本课堂上催生学生的有效学习  生本课堂把学生的学放
期刊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
期刊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较多,语文教师觉得它好用,好教是主要的。笔者在三年前才接触到这套教材,经过一轮的使用之后,颇觉这套教材的新颖和实用,尤其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更是以往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所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套教材在选编方面尚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 选文中相关知识与其他知识链接缺失  1.七(上)《紫藤萝瀑布》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在《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中学习),学生对文化
期刊
课前预习是一种课堂教学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下预习,但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方法,笔者试图从课前预习的几种方法入手浅谈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从语文教学内容来
期刊
面对今天的世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处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
期刊
虚实手法是我国给传统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书法、园林、诗词诸领域中常常用到。蓄势,就是蓄积一种表现的势能,含蓄而有能量。  虚实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好例非常多。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四字而可以想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
期刊
据悉全国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们4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二是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这四条中的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