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我认为其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基本内容。以问题引导为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的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应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带有趣味性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中送生日礼物这一实际创设了几个连贯的情境,其中之一是这样的:“女儿:嗨,小婷的生日礼物真难买啊!爸爸:有啥难买的,商店里礼物多着呢!女儿:不是为这。爸爸:那为啥啊?女儿:唉,上个月,她天天下“流星雨”这个月因“大长今”迷人了“韩流”之中。我是不清楚她下个月会爱好什么?爸爸: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些情境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后顺利地总结出这种心理属于从众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问:如何评价这种心理呢?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联系的观点。”时,我创设如下情景: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呢?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学生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两个小孩在吃橙子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割裂它(不沟通不交换)就要受到惩罚(两个小孩都吃不好)。
  
  二、教学情境应围绕教学中心。带有针对性
  
  教学情景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劳动者与就业》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本课知识内容,了解我国现实的就业状况和劳动者工作状况,我以劳动者为核心设计以下题目:1、为什么要就业?2、我国就业的现状怎样?3、如何促进就业(分三组:一组代表企业;二组代表国家;三组代表劳动者个人)?4、劳动者就业了,他们的权益状况怎样?5、我们怎样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分三组:一组代表国家:二组代表企业;三组代表劳动者个人)6、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义。这些问题即从整体理顺了本课的知识,同时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渴望着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同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成都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情景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师生的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要让学生多动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多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作用和创新能力。
  
  四、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应注意教学的目标性
  
  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多先进的教学法,都必须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该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富有针对性,能有效地帮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设问要简明、新颖,这样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我要求学生作了如下准备:预先分组收集材料安排
  第一组负责回答收集到的我國古人对金钱的看法;
  第二组负责回答收集到的外国古代名人对金钱的看法;
  第三组组负责回答收集到的我国当代人特别是一些名人、富豪对金钱的看法;
  第四组负责回答收集到的外国当代名人特别是一些富豪对金钱的看法;
  第五组负责回答收集到的你周围的人对金钱的看法。
  授课时设置了五个问题:
  (1)金钱是什么?是天使还是魔鬼?
  (2)金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金钱如何获取?什么叫取之有道?为什么要取之有道?
  (4)金钱应该如何使用?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之有度?
  (5)你的零花钱是怎么花的?你如何看待中国过年的“压岁钱”?
  上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都能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辩论。最后要求学生将讨论中得到的观点加以归纳整理,并以“金钱”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设计的几个问题层层深入,从理论到实际,从书本到生活,便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将学生的思考与认识以黑板报形式刊出,能将课堂引向课后,加深学生对树立正确金钱观的认同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比如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刨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之,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政治课堂上引人情境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使教育改革沿着良性轨道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  李青发    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搞好此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学生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初中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
期刊
浅谈政治课的兴趣激发  王玉洁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使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习,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目前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枯燥乏味,没学头;有的教师也对政治课信心不足,感到该课越来越难教。那么,如何才能让本学科教学兴趣盎然,收到实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期刊
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寄情山水的文学犹如璀璨群星。这些文学名句时常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由此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积极落实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把生活实际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  孙会英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最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才确定为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更起到一个培养示范作用。从而培养他们不迷信教材,敢于用科学的方法创新,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   
期刊
【摘要】 随着篮球防守技、战术的发展,要求防守更具主动性和攻击性,防守中假动作的运用丰富了个人的防守技术,增强了个人的防守能力,在篮球比赛中适当的运用防守假动作能够提高防守的主动性,摆脱防守的被动局面,同时使防守更具攻击性。  【关键词】篮球比赛;防守假动作;运用;基础条件    前言    假动作是篮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篮球基本技术的高级发展。假动作是指攻守双方为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先做个
期刊
【摘要】 教学方法历来讲究创新,但绝不唯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依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直至今天,“发现教学”这一模式仍在为各学科教师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就历史学科而言,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一些理解难度和思维能力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章节,充分发挥“自主一探究一发现”模式的功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发现教学;历史;课堂教
期刊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天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听”的参与
期刊
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在以前知识教育基础之上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