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寄情山水的文学犹如璀璨群星。这些文学名句时常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时段的月相等等。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运用学生熟知的文学语言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起来,创设情景,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对降水量的影响
  
  朱自清先生在《春》里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密密地斜织着……”中“寻常”二字领悟春暖花开,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春风不度”是说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度地域差异对热量的影响
  
  引用《在希望的田野上》里简洁明了的“北疆哟播种,南国啊在打场……”两句歌词,更能说明在热量分布上受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从而产生农业地域差异。南方地区水热配合状况比较好,是以水田为主,北方则反之。
  
  河流流域的水文特征差异
  
  如长江流域,《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从水文的角度分析“云崖暖”三字,足见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再如,早春时节,南方地区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育,已初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山之朗润,水之清秀的“春色满园关不住”的遣通风光;而北方还不缺为“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雕玉砌的粉妆世界。说明南北地域的热量差异导致不同流域在同一季节水文特征的差异。
  在降水和气温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貌特征的区域差异的表现
  如:“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南岭以南及云贵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风化侵蚀作用强烈,显得支离破碎;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也同样说了地处内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七言绝句<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清草池塘处处蛙”、《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等,反映东部季风气候区江南水乡雨中美景的地貌特征。
  
  在气候、水文、土壤、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被也存在水平和垂直地域的差异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从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景观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地域差异特征,从而总结不同地带性经济活动和由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点出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一望无垠景象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唐朝诗人岑参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人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反映西部内陆地区黄沙漫天的荒漠景观。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來”与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
  
  运用类比的方法深化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勃在《藤王阁序》里写道:“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的动态美,加上“秋水共长天一色”,使人感到天的蔚蓝和水的清澈,二者融为一体。《沁园春·长沙》“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样写出了秋水澄清。秋江碧波。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邀游,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浓墨山水画,与当代工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形成鲜明的对比,归结出可持续发展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荡气回肠的文学名句为地理教学所用,把地理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审美素养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全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北外刘润清教授说:“English can’t be taught.Itmust be learned.”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构建新
期刊
教学民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灌输民主思想,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的公民,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现代教学的核心,也是研究“主体”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是教学民主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论总是过分地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
期刊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它除了认识的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外,还有教师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三方面”问题。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学生要认识客体,首先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加工的材料既来源于外界物理环境,又来源于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以思维加工为中介的物理环境与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使物理认知结构重新组合,最终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新的认知结
期刊
活动教学法内容形成多样,其中英语游戏活动是针对学生年龄偏小,注意集中不够持久,兴趣易失的特点而科学合理采用的方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轻轻松松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    一、安排英语游戏要遵循的原则    1 交际性原则  语言学习是一种活动,它是一种行为。是在习惯形成过程中获取的(
期刊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識,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文章结合新课标的实施,探讨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课堂教学;参与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也正密锣紧鼓地进行着。然而在偏远地区,特别是一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十分不容乐观。    一、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
期刊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學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
期刊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  李青发    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搞好此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学生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初中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
期刊
浅谈政治课的兴趣激发  王玉洁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使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习,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目前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枯燥乏味,没学头;有的教师也对政治课信心不足,感到该课越来越难教。那么,如何才能让本学科教学兴趣盎然,收到实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