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应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加强快乐学习体验,注重实践检验真知,以求多层面,多角度改进中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一问题,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促进。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教学实践与不断地反思,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和意志。它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学习方法能发挥高效作用。”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旨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潜力。亦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 开发中职学生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基础薄弱,尤其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呈逐年递减趋势,高中学校也放低了门槛,进入中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我管理和控制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复杂,有因经济原因而读中职的,有因成绩差读不到普高而就读中职的,也有因为想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并缺乏真诚的求学意愿,认为考不考大学,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好就够了。表现在作为基础课的英语课程上,情况尤甚。每逢新学年的入学之初,我校都会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查:有些同学把26个字母读成汉语拼音;思想上持典型的“英语无用论”,认为学英语没必要,不会英语很光荣。“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我爱国。我不崇洋媚外”,“它们(英文)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学生们这些自嘲式的调侃集中地反映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基于此种情况,又何谈他们能热爱英语呢?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们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知识观和自我认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信和自强的性格。引导他们养成追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影响语言活动的质量。
因此必须重视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对此,应重视下面两点:
1.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引导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情感上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的欲望,甚至反感的话,他就很可能在英语学习上“恨屋及乌”,所以老师要用满腔的爱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双向反馈”。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
2.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注意引导。中职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也容易随客观情况迁移而变化。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观的好恶,不经过理性的分析。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机的教育,把握好学生的思路脉络、心理状态,通过察言观色随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容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征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坚强、乐观、上进、豁达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时的心理素质。
三、非智力因素开发的保证——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次上关于购物内容的课,新单词都和穿着有关,像裤子,T恤衫,裙子,牛仔裤等,我没有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读,记忆、然后提问。而是说:“今天们要考察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把你平时喜欢的服装用纸剪出来,有创意的,可以得到加分奖励。当然了,顺便还要记住它们的英文表达。”结果大家一下子就有了热情,画的画,剪的剪,忙得不亦乐乎,乐颠颠地把剪好的衣服甚至鞋帽拿给我看,我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上,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后得奖的是班里英语成绩很差的一位同学,但他这次充分地参与进来验到了成功,并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当他无意中说:“原来英语课也挺有意思的!”时,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由此可以看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启发,多表扬、鼓励学生。2、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模式单一,课堂就会陷入枯燥,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做游戏、猜谜语和角色扮演等。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就“cooking”这一话题,可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最拿手的菜,甚至要该同学请大家品尝他的拿手菜,实际的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冬至那天我给同学们带去了饺子,大家也都记住了“dumpling”这个单词。3.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中职教材取材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实际生活情境融入课堂,如讲授天气时,可以让同学们表演在不同天气里的感受,让其他同学猜这是什么天气,也可以让同学们来一段英文版说唱形式的天气预报。这样就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延伸——课外活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所以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所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例如,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英文读物或电影的推介,课前英语三分钟演讲,英语兴趣小组。等等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尽可能地学好英语,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与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五、结论
1.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职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2.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姚青萍
[2]《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田慧生
[3]《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邱晓菁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一问题,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促进。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教学实践与不断地反思,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和意志。它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学习方法能发挥高效作用。”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旨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潜力。亦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 开发中职学生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基础薄弱,尤其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呈逐年递减趋势,高中学校也放低了门槛,进入中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我管理和控制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复杂,有因经济原因而读中职的,有因成绩差读不到普高而就读中职的,也有因为想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并缺乏真诚的求学意愿,认为考不考大学,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好就够了。表现在作为基础课的英语课程上,情况尤甚。每逢新学年的入学之初,我校都会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查:有些同学把26个字母读成汉语拼音;思想上持典型的“英语无用论”,认为学英语没必要,不会英语很光荣。“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我爱国。我不崇洋媚外”,“它们(英文)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学生们这些自嘲式的调侃集中地反映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基于此种情况,又何谈他们能热爱英语呢?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们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知识观和自我认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信和自强的性格。引导他们养成追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影响语言活动的质量。
因此必须重视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对此,应重视下面两点:
1.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引导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情感上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的欲望,甚至反感的话,他就很可能在英语学习上“恨屋及乌”,所以老师要用满腔的爱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双向反馈”。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
2.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注意引导。中职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也容易随客观情况迁移而变化。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观的好恶,不经过理性的分析。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机的教育,把握好学生的思路脉络、心理状态,通过察言观色随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容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征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坚强、乐观、上进、豁达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时的心理素质。
三、非智力因素开发的保证——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次上关于购物内容的课,新单词都和穿着有关,像裤子,T恤衫,裙子,牛仔裤等,我没有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读,记忆、然后提问。而是说:“今天们要考察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把你平时喜欢的服装用纸剪出来,有创意的,可以得到加分奖励。当然了,顺便还要记住它们的英文表达。”结果大家一下子就有了热情,画的画,剪的剪,忙得不亦乐乎,乐颠颠地把剪好的衣服甚至鞋帽拿给我看,我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上,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后得奖的是班里英语成绩很差的一位同学,但他这次充分地参与进来验到了成功,并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当他无意中说:“原来英语课也挺有意思的!”时,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由此可以看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启发,多表扬、鼓励学生。2、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模式单一,课堂就会陷入枯燥,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做游戏、猜谜语和角色扮演等。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就“cooking”这一话题,可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最拿手的菜,甚至要该同学请大家品尝他的拿手菜,实际的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冬至那天我给同学们带去了饺子,大家也都记住了“dumpling”这个单词。3.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中职教材取材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实际生活情境融入课堂,如讲授天气时,可以让同学们表演在不同天气里的感受,让其他同学猜这是什么天气,也可以让同学们来一段英文版说唱形式的天气预报。这样就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延伸——课外活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所以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所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例如,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英文读物或电影的推介,课前英语三分钟演讲,英语兴趣小组。等等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尽可能地学好英语,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与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五、结论
1.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职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2.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姚青萍
[2]《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田慧生
[3]《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邱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