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数学中的“三味”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儿童,要让儿童学会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调出“三味”,即儿童味、数学味、生活味。
  引入情境,调出儿童味
  儿童有别于成人,他们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学习效果主要受所学内容是否有挑战性、教学方法是否有趣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挖掘数学的趣味因素,营造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乐园。
  例如:在“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本课创设成蚂蚁叮叮和当当多次爬行比赛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比赛双方中的一方,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说话。第一次比赛,要求它们绕各自的树叶场地爬行一周。出现的情形是:叮叮沿树叶的边线爬,但未回到起点,当当回到树叶的起点但没沿边线爬。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分别找对方的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属性(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实现了对周长的认识。第二次比赛,两只蚂蚁仍在各自原来的场地爬行,这次它们既有沿边线爬,亦有回到起点,并且是同时回到起点。此番辩论更激烈,不仅有叮叮当当各自忠实拥护者的声音,更有“公道人”认为比赛平局了。在这三种声音的唇枪舌剑中,学生又一次达成了共识:两片树叶的形状不同,周长也就不同,只凭同时爬完各自的路程这一条件无法判断谁是胜者,只有比较出两片树叶谁的周长大,才可宣布谁获胜,从而进入了对测量计算周长的探究。第三次比赛,让学生帮助叮叮和当当选择路线并说出理由,将学生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出第四次比赛,第五次比赛又可能出现什么情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王国里翱翔。
  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构建了周长的认知。整个过程中,学生被故事情境所吸引,被数学问题所吸引,对每个问题,欲说还休,课堂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生活中导入数学味
  “数学味”是怎么样的?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课堂结构的设计严密,数学问题有效又合乎逻辑,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这些都是数学味。说到底,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
  捕捉认知冲突,引领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多年的数学学习后,不仅是对数学问题,即使在各种现实的非数学问题情境,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思考应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
  例如:教学《有趣的测量》一课,笔者出示了一块土豆,复习了体积的相关知识后,开始了下列数学思考活动,用什么方法可知道土豆的体积?
  生1:将土豆浸没在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内(水没有溢出)。算出含有土豆的水的体积,减去不含土豆的水的体积,即土豆的体积。
  生2:将土豆浸没在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内(水没有溢出)。用容器的底面积乘水位增加的高度,即土豆的体积。
  生3:将土豆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测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即土豆的体积。
  生4:将土豆切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从而计算出其体积。
  生5:从土豆中切出一块长方体,测出长方体的体积及重量,再测出整块土豆的重量,根据这些信息可求出土豆的体积。
  如果是一块巨石或是一粒细小的绿豆,又能用什么方法测出它的体积?如果我们把课堂当成思维训练的支点,是否可以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开发得更加充分?
  运用数学思想,提升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一课,笔者出示了一把筷子,让学生将它们想像成一条条直线,并复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然后用“分类”的思想来贯穿课堂始终。①教师将筷子一撒,有的掉在讲台上,有的掉在地上。提问:让你们把这些直线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有学生说:“一类在桌面上,另一类在地面上。”这样的回答解决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概念。②出示同一平面的8组直线,每两条为一组,并编上序号。提问:把这8组直线分成两类,你想怎么分?有学生说:“相交的为一组,不相交的为一组。”在分类中解决了“平行”这一概念。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研究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融入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到强烈的生活味。
  克莱因曾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希望教师们能在平时教学中,调出数学的“三味”,使数学学习充满愉快的情感,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有共同追求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有为教职工所认同的价值规范和观念,有围绕学校特色建立起的制度支撑体系和行为,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就能使特色学校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高家基小学创建于1906年,百年风雨,岁月如歌,熔铸了博大精深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越来越花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却失去了它的本真。面对这些问题,很多语文教育者呼吁把语文教得“实在”些,还语文本真的面目,把语文课上的更有“语文味”。所以,语文教师要把实实在在作为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真切切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实实在在地识字,夯实语文基础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