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事业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各科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学科,在改革过程中,也应遵循新课标要求,着重强调“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探究欲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9
  现阶段,我国愈发注重素质教育,在各阶段教学中,都逐渐将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并引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也应遵循新课改要求,基于“以生为本”视角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现存问题
  1. 形式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入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一些教师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未能将其充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仅对教学活动进行表面上的改变。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而在新课标要求下,一些教师为了展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但是整体教学方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只是将板书换成了多媒体屏幕,改革内容十分简单,不存在實质上的变化。同时,一些教师也仅仅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入作为一项应对公开课的手段,仅在公开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平常的课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历史教学改革形式化严重,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及新课标要求严重不符。
  2. 过度化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度化问题刚好与形式化问题相反,是教师过度偏重“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所产生的。一些教师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十分认可,未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这一理念的应用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反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虎门销烟”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中,提出“林则徐行为不利于环保”的观点,历史教师为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对其所提出观点展开探究,并要求学生对其他销烟方式进行探索,但是却未能考虑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超出了历史教学范围,不符合历史教学目标,对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提升无法发挥明显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 简单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入存在简单化的情况,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且提问内容多为“同学们对这一观点是否认同”等缺乏引导性及启发性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多采用鼓励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师问题敷衍应付,无法得到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 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这一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水平程度,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问题,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学生对小组成员都十分熟悉,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成员展开激烈的讨论,实现思维的融合及碰撞,得到了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有效地补充、巩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既符合“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2. 正确引导学生探究路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意“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作用发挥的“度”,对课堂进行良好掌控,正确引导学生探究路径,以免教学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思维发散、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观点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也应正确引导,使其思维始终在教学主线上。例如,在学习秦始皇、武则天等历史人物时,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相关内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区分真实历史事件与小说、电视剧虚拟情节,始终将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在教学内容上,以达成教学目标。
  3. 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教学
  过于简单的教学方式变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官渡之战”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编制历史情景剧。初中生对表演十分感兴趣,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获得历史知识的补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充分融入角色,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三、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入至关重要。目前,一些教师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深入理解,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机会,正确引导学生探究路径,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其他文献
道德主体与道德体验都是以个体作为出发点,需要个体去亲历和遭遇.
该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信念、途径及情景.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信念较强,途径多种多样,但缺乏情景的创设,行动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为了
摘 要:本文是幼教一线的老师在“更新理念、实践理念”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希望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行云流水的“放” 踏雪无痕的“收” “教与学的智慧”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72-01     记得一位老师叙述自己教学中失败的一幕:音乐课上,老师扮演狐狸妈妈,幼儿扮演狐狸宝宝,狐狸妈妈说:“宝贝们,你们可以自由地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告诉我,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观念:rn一、德育观念.学校教育德育为本,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学生爱
摘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意义;理论依据;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意义  英语课是语言课,学
摘要: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需要,必须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地理;主动性;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体育与健康》确定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是与育人总目标要求一致的。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改革体育教学;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创造性地贯彻新大纲和用好新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教师  中图分类號: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5  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学生有着活泼的思维、鲜明的个性,使教学过程充满变数,课堂教学中“非预设生成”的发生需要教师即席的“再创造”.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因势利导、合理处置,能给学生创造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成为目前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深化改革的目的与硬性要求。目前,我们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微课的应用力度不够。这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发展进程,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以及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
摘要:对联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既充满趣味,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联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对联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08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