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生态体育旅游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凉山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随着社会进步,在发展地方经济、外来文化、无序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凉山彝族火把节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逐渐失去原本味道。本文就对凉山彝族火把节中开展的原生态体育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原生态体育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凉山 彝族火把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151-02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有着丰富的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凉山彝族火把节就是其中之一。节日期间彝族同胞通过各种原生态身体活动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传承民族文化,达到祈福、娱乐和教育等目的。随着时代发展,火把节呈现出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和文化功能又引起了众多游客的关注,逐渐成为原生态旅游的热点。拌着商业化的开发,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表现出民族文化内涵日渐减少,民族精神、符号化内容逐渐淡化;而表面化、形式化、迎合游客需要的肤浅的、商品化的活动充斥着火把节。这些原生态的体育活动随着经济大潮涌动,失真的开发,已让传统逐渐流失,如何开发原汁原味的传统体育活动?如何保护这一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传统习俗?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1 凉山彝族火把节发展历程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和四川十大名节。1987年以来,凉山州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关规定,将彝族火把节作为自治州主体民族的传统节日,通过政府举办节日的措施,提高了相关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4年,凉山州举办第一届国际火把节,通过宣传和广大游客的亲临感知赢得了广泛赞同,还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火把节成为了一个旅游品牌。至此火把节的形式有了民办和官办两种形式。由州级政府主办的每3年或5年一次的彝族国际火把节和由布拖、普格、西昌等县市分期举办的县级火把节。2006年,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颁布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列》使火把节保护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2017年,春晚分会场在西昌成功举办,以彝族火把节的民俗活动跳朵洛荷、达体舞、打火把等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凉山,了解凉山彝族,了解凉山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民俗活动也因丰富多样,体验性强,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到凉山体验彝族民风民俗,感受非遗文化已经成为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了。
  2 传统火把节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
  火把节是彝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彝族对火的崇拜。每年的农历6月24日举行,为期3天。彝族谚语说:“过年3天可尽情吃,火把节3天可尽情玩,结婚三天可尽情说。”由此,火把节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最佳娱乐和社交活动。火把节的第1天彝族同胞在祭完祖宗,便点燃火把,在家中各处照耀,接着舞动着火把挨家挨户串走,再到田间,最后向寨中心的敞坝上汇聚,开始举行第一个火把夜的欢庆活动。小伙子们玩起了彝族传统体育活动“老虎抱蛋”;姑娘们则玩着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抽”;小孩自也在尽情地玩着自己的游戏,“老牛跳栏”、“拔圈根”、“老鹰抓小鸡”等。火把节第2天最为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山头大草坝——火把场。在这里举行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的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爬杆、射弩、打磨秋、蹲斗、达体舞、跳朵洛荷、选美等活动。火把节的第3天,为“送火神”。这天人们在杀鸡敬神后,来到户外燃起篝火,对歌跳舞,迎接来年的丰收。在传统的彝族火把节里,人们通过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来达到人与神相通,祈求神灵庇佑并求得心灵上慰藉,这些娱乐活动是彝民族所共同保留和传承下来的火把节核心内容,体现彝族火把节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彝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生活习俗,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显现。
  3 凉山彝族火把节原生态体育活动发展现状
  目前凉山彝族火把节形成了以州府西昌为中心举行的“城市版”火把节和以普格、布拖、昭觉等县为外围的“乡村版”火把节。
  (1)西昌是凉山州州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城市基础设施齐备,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来西昌观光旅游。自1994年,凉山州举办第一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赋予了凉山彝族火把节新的时代内涵和国际特征;西昌举办的火把节更是被标上“东方狂欢节”、“ 东方情人节”的美称。火把节的文体活动也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到世界。火把节中举办的摔跤、射弩活动已经改成了正规化的竞技性比赛项目,如,摔跤擂台赛和射弩比赛;达体舞表演变成现在的万人牵手“玩火”娱乐;以前还在西昌市区举行的赛马、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因场地等原因已经安排到近郊的几个乡镇去了。另外,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地方政府承办了一些现代体育比赛项目,如自行车、滑轮、帆船、拳击、龙舟、足球等。“城市版”火把节更多的是借助“文化搭臺,经济唱戏”的形式推广凉山,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可以看出,火把节城市节日庆典化程度不断增加,原生态的农耕文化节庆正在淡化,传统体育活动也就表现在形式上,民族文化内涵却逐渐流失。
  (2)相对于“城市版”的“乡村版”火把节确一直在努力保持原生态的景象。“乡村版”火把节以普格、布拖县的火把节最具代表性。普格是火把节的发祥地,是凉山彝族地区的第一个火把节场地。相传阿黎兹莫管辖着普格的日都迪散一带,他想借助张扬英雄个性而威慑四方,在火把节民俗娱乐活动中,增加了更多尚武类体育竞技活动,并亲自为获胜者颁奖。这样扩大日都迪散火把节的影响力,其他地区纷纷效仿,使火把节的节庆活动愈演愈烈。在日都迪散传统火把节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狙击到火把场周围山坡上,以“朵洛荷”-彝族女子集体歌舞进场的形式开始一天的活动,接着“牛顶”-斗牛、爬杆、“格”-彝族式摔跤、斗羊、赛马等活动依次举行。在举行传统体育活动的同时,当地一些彝族民间传统艺人也在现场进行进行原生态的“高腔”、“月琴”、“口弦”、“吹叶子”等表演。活动场面盛大、场上竞争异常激烈,高潮迭起;场下观众看得热火朝天、欢呼雀跃。这些活动中以爬杆比赛争夺最为激烈。在场坝中央立有一根去皮的白杨树干,并涂抹上猪油,在其顶部挂上装有奖金的麻绳网兜,现场的彝族小伙子们争先抢后,你推我拽,都想成为第一个爬上杆顶的抢得红包的人,成为当年火把节期间最红火的人。另外,整天活动的最后一项压轴戏——赛马追逐赛,比赛是一对选手骑马围着圆形场地相互追逐,追上前者为胜。骑手在马上只有手里的缰绳,没有马鞍可坐,全靠身体的协调性和腿部力量骑在马上;另外,参赛的选手不乏十来岁的青少年,别看年龄小,其骑术不比年龄大的差,比赛中经常会出现年轻的骑手获胜的情况,下场观众也为这些小选手呐喊助威,比赛异常精彩。从普格县举办的火把节来看,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就是彝族原滋原味的原生态文化,参与每一个彝族同胞都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通过亲临感知、实践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4 从旅游开发到非遗保护的思考
  (1)凉山彝族火把节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传承了彝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是彝族独特的山地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外在表現,其具有的独特性、娱乐性、趣味性、可体验性,能够满足游客追求异质体验需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与利用价值。
  (2)凉山彝族火把节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作为旅游开发的产品来说,具有商品属性,能够满足现代旅客对追求异域文化感知、体验的消费需要,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能促进民族交流和社会和谐发展;而作为彝族传统节日里活动来说,是彝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娱人、健身、交流、教育的主要手段。
  (3)开发彝族原生态体育活动作为火把节旅游项目要同中求异,要突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让游客能真正感知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突显传统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
  (4)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对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专项挖掘整理。特别是对各活动产生历史、发展演变、功能价值等进行系统研究。再次,技艺传承人和族人要积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宣扬民族传统文化。最后,政府在非遗保护过程中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实施整体性保护;另外要合理开发利用,不能让传统失真。
  参考文献
  [1] 阿牛木支.凉山彝族火把节整体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4.
  [2] 韩勇,李万友,张平莉.四川凉山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有然科学版,2006(3):119-122.
  [3] 曾洪林,韩勇.四川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抢救与保护[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5-117.
  [4] 余达忠,陆燕.原生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兼论民族旅游的发展[J].凯里学院学报,2015(2):76-80.
  [5] 阿牛木支.试论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承与变迁[J].中华文化论坛,2014(5):157-161.
  [6] 罗建新,王亚琼.对贵州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维审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68-72.
  [7] 王明贵.传承核心内容创新发展模式—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布拖模式”的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0-55.
  [8] 韩勇,苏高.论彝族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104-107.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足球课的练习密度与强度作为衡量与评价足球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指标[1],不仅受体育教师重视,也得到了相关学者关注。本文就校园足球课程练习密度与强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合适的足球强度与密度在提升初中生足球技能及足球课程兴趣上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初中足球课程练习密度与强度设计建议,期望为教师更好开展足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球教学 练习密度 运动负荷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和企业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找出两者之间需求的切入点。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与周边企业合作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为实例。以体育资源为桥梁,搭建校企合作交流互动的平台,用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学院体育资源与企业体育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互利共赢,为高校校企合作、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体育资源 体育需求 可持续模式  中图分类号:G8
摘 要:新颖、独特而有创意的队形及其变化对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编排的艺术价值和表演效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2017(ICU)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啦啦操前六名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分析,探究世界优秀队伍花球啦啦操队形变化的编排特点,为我国从事啦啦操教学和创编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集体花球啦啦操 队形变化 2017啦啦操世锦赛  中图分
摘 要:男幼师作为幼儿园工作的有力补位,在体育活动组织上为园内提供女幼师不可替代的能量供给。以体质健康测试为契点,研究男幼师的体质健康状态,发现:形态指标较好,但体能与素质不足,总体体质水平一般。分析原因,认为:传统观念致使学校和学生重视不足;总体技术水平有限,导致运动动机乏力;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男生较易从众。鉴此,提出对策:改善测量方案,科学规范实施;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素养评价策略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网球大师赛观赛者进行调研,了解了目前大型体育赛事门票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型体育赛事的门票服务改进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于赛事门票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服务、住宿旅游服务、抽奖活动与纪念品服务、赞助商品牌购买服务、其他服务等五个方面,但目前大型赛事门票服务开发力度不强且种类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关键词:
摘 要:剖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了解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和激发其鍛炼动机的有效途径,解决不利因素,促进全面发展,为“全民健身”战略做出贡献,致力早日实现“中国梦”。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兴趣爱好和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直接动机,主导体育锻炼行为。应加强工作侧重,有的放矢,系统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动机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
摘 要:这次研究结合李宁公司实际情况,就如何充分利用CBA联赛做好品牌推广工作以提高李宁公司的品牌力量、品牌价值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地位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为李宁稳固的消费群体,实现增长销售额的目标。近年来企业利润的实现,与企业赞助CBA联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CBA联赛是中国最好的体育赛事之一,通过对CBA联赛现场观众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体育爱好者男性人数明显大于女性人数
摘 要:近年来,浙江籍运动员不断创造和刷新中国竞技游泳的历史和奇迹,逐渐形成了“中国游泳看浙江”的现象;浙江籍运动员占据了中国游泳事业的绝对主力,“浙江模式”也成为中国游泳事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逻辑辨识和推进策略两个维度分析“浙江模式”给中国游泳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借鉴“浙江模式”,为中国游泳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
摘 要:以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所有承接本次赛事的学校体育场馆的调查分析,得出现代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的新特点及趋势:体育场馆建设趋于节能环保化、高科技化、功能多样化。同时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开发利用意识不足等问题,建议高校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引进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健全体育场馆创收管理制度,形成体育场馆发
摘 要:足球教学作为初中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是学生初步接受系统的足球理论知识的主要阶段,该阶段足球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高度。基于此,从应用、尝试以及思考的整个过程出发,寻求游戏教学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学当中的运用途径,并对其运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为初中足球教学游戏教学模式的全新尝试与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足球教学 游戏教学 运用效果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