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须处理好四种关系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个复合概念,其包含的诸多层面及其若干关键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實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促进语文课堂的真正转型,必须改变单一的、惰性的、线性的教学思维方式,运用关联的、统整的、动态的“关系思维”来优化语文教学。
  一、处理好显性与隐性之间的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分别对应语言、认知、文学和文化维度。这些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一个互为包容、相互建构的整体。在笔者看来,语文核心素养就像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是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言建构与运用”;而潜在水下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是使用语言文字时的言语思维、审美及文化的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从外显的“语用”视角作为突破口,通过显性的八分之一去探究隐性的、更为丰富和巨大的八分之七。以显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牵引出丰富的隐性的教学价值,课堂教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寻找显性与隐性的最佳共振点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关键。
  比如传统名篇《詹天佑》(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从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及京张高铁谈起,然后还原到一百多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创设语言实践活动情境:詹天佑要举办京张铁路开工记者招待会,你就是现场中外记者中的一员,你会问詹天佑什么问题呢?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找到关键的语言信息,联系自然环境、社会语境来提问:“詹天佑先生,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您真的能完成这样的工程吗?”“当时,科技十分落后,没有技术人才,您有信心完成吗?”“有一家外国媒体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听到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感想?”提出问题后,学生把课文中的话“转换”成詹天佑的话,以“我”的口气答记者问。接着创设第二个语言实践活动: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学生提出了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放弃?”“是什么支撑您修筑成功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会不会破坏长城?”“设计人字型线路,是不是要绕路了呢?”……学生筛选核心问题,聚焦在“困难”上,并抓住感受最深的事例,以詹天佑的口气来回答,将詹天佑“爱国”“杰出”的品质具体化、立体化了。最后写一段献给詹天佑的颁奖词,将学生的情绪推向了最高点。
  这样的教学做到了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有机统一。站在显性的语用活动的视角来设计,学生在自主提问、读书、演说、写作等言语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潜移默化地达成了情感的共鸣。
  二、处理好语感与语理之间的关系
  语文素养的养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感性的,通过学生的语感体验来培养;一条是理性的,通过学习语言的规则、知识来建构。语感偏重于直觉感悟和应用, 语理则偏重于理性分析和认知,两者不可偏废。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有一句名言:“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语言的“有限手段”即是语言的规律性,亦即“语理”或“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把最核心的“有限手段”揭示出来,并用这种“有限手段”来提升语感和语用的品质。
  因此,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一个“下沉”与“上浮”的过程。即:先让学生“下沉”到文本语境和生活经验当中,通过感受性、感悟性的语感体验活动接触文本,从文本中读出意义,然后经历体验、探究、思考,再将语文学习“上浮”到语文规律、模型、运用的层面。这里暗含语文教学的一个原理:“言语-语言”模式,从活生生的“言语”入手,进而从言语现象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掌握规范的“语言”规则,领悟语言运用的规律,再回到个体的“言语”运用中去。
  教学《牛郎织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笔者引导学生尝试变换人物出场的顺序,运用多种方式讲故事:男一号牛郎先出场,女一号织女先出场,男、女一号同时出场,从“鹊桥相会”开始讲,从最惊心动魄的“织女被抓”开始讲,从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开始讲。这样就运用了“人物出场顺序与叙事”的文论知识,巧妙地理解了正叙、倒叙、插叙的用法,提升了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和质量。为了让学生感悟民间神话故事的特点,笔者将《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孟姜女》四大民间故事的结尾整合在一起比较阅读,学生沉浸到神奇的想象之中,并发现了文本创作的密码:都是爱情故事;故事结尾美好,过程却一波三折;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都含有“化生”:牛郎织女化作两颗星星,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生命化成另外一种生命形态也要在一起;都有一个反对者;都有神秘的力量,等等。这些发现既是感性的、具体的,同时又是理性的、深刻的。用这些“有限手段”来阅读同类文章或创编相似故事,就走向了语言的“无限运用”。
  语言是带有规律性的。语文教学若仅仅停留在语感的层面,不能触及到语言的规律层面,就会失去理性、自觉和深刻,无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建构。但失去了语感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就会“省略了心灵和想象力”(威廉·多尔),唯有两者融合起来,从自然习得走向自觉运用, 才能够立体地、科学地、高效地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三、处理好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元素,如自学、展示、评价、练习等,不同的组合和变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教学结构和课堂形态。无论是哪一种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之间的关系。
  首先,语文教学设计要调动个体思维。儿童言语生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途径:自发生成、生长的;由某种动力、技术等造成的。自发生成的言语学习可以称之为“习得”,由某种动力、技术等造成的可以称之为“学得”。语言内在于生命的意欲。每一句精彩的言说,都是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言语的解读与创造,都包含着鲜活的生命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创造最佳的心理动力、条件,激活学生学习的原欲,调动学生自发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引领,把学生自发的主体性提升到自觉的层面上来。   其次,语文教学设计要引发群体思维。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课程资源,要通过个体思維引发群体思维,通过群体思维来提升个体思维品质,这就须要设计高品质的教学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的实质“就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没有激情的对话,是游离于心灵、没有温度的对话。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前提下,切莫忘记教学的“原则”,当然还有“重要事物”,就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它不停地呼唤我们去发掘教材中引人入胜的知识,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力和综合素养。
  笔者教学古诗《墨梅》(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生课前先充分自学,自己尝试读懂诗歌。教师引导:“怎样证明自己已经读懂了呢?”学生自我的学习经验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能把这首诗翻译出来”,有的说“我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有的说“我知道王冕创作墨梅的用意”,有的说“我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在学生个体的学习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倾听,相机生成群体性的教学对话、活动。如一位同学说到“借物自喻”,诗人借写梅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不向世俗献媚的态度,教师相机引发讨论: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传递诗人的感情和态度呢?学生找到“淡”“满”“流”“清”“只”“不”等字,充分陈述理由,最后选出“流”字最能表现诗人的感情,进而揭示“流”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懂得阅读古诗须要去探寻诗眼。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学生自主地钻研教材,开发自我的学习经验;然后依据个体思维状态生成富有激情的教学对话,引发了更高质量的共同学习,从共识层面走向了纵深层面,突破了过去那种接受、记忆、模仿的框格,变语言驭“我”为“我”驭言语,变“我”在语言的泥淖中挣扎为“我”在言语的海洋中自主遨游。
  四、处理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核心的形成,须要系统设计与点滴积累。对于一篇课文、一节课来说,都要增强核心意识, 运用统整与优化的关系思维,找到教材中的核心教学内容,并将其置入整体的目标框架下,设计“学习任务群”。
  如笔者教学《三打白骨精》(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首先引领学生感悟:为什么一打不行,二打不行,一定要写三打呢?在文本研读中领悟反复叙事、一波三折的写法。进而补充阅读《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和《三打祝家庄》,感悟“三与古典小说的故事性”。教学至此并没有结束,将中高年级带有“一波三折”特性的课文聚合在一起,如《爱之链》《牛郎织女》和《穷人》等,探究这一类文本言语生成的密码和解读策略。之后延伸到写作模块,探寻一个复杂的故事如何写得一波三折,一个简单的故事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写得一波三折,直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为止。这样的教学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以某一核心知识来统整教学内容,建构学习任务群,高屋建瓴、以一御万、训练有序,真正帮助学生形成素养性的东西。
  上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的内容天然地依附在课文之中。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必须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对“教什么”,能够从课文中发掘出那些有价值的“语文要素”有效地遴选、整合,并站在学生视角来优化教学设计。一是要做到系统地教,按照年段重点目标,依据学情循序渐进地设计语文学习内容,较为系统地锻炼核心技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水涨船高。二是要选择性地教,把文本中最独特、最有表现力、最有课程价值的语言放大,从言语作品中选择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并进行有效拓展,凭借一个又一个例子来唤醒、拓宽、丰富学生的言语图式,发展关键的读写能力。三是要创造性地教,打破固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和惰性化的教学思维,采用统整的、儿童的、语文的方式来教,教出语文的整体功能和独特魅力,优化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宁.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2] 帕克·帕尔默.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沈桂芳,金洪芹,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正>教育活动是任何社会、国家、团体组织都回避不了的一种发展行为,与个人、家庭息息相关。因此,当社会上出现任何状况时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教育相联系。特别是当出现
期刊
今年春天,我校开展了一次题为“春天里,我与诗词有个约会”的全校性语文综合活动。这个活动整整持续了三个月,在校园、家庭和社区都营造了浓浓的学习诗词的氛围。  5月24日,年近八旬的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创始人叶澜教授(虽然平时都和很多人一样称叶老师,但鉴于这一次收获至深,觉得还是称呼“叶澜教授”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亲临我校,与学校管理人员与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就学校经历十年“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带来的
<正>小学数学课堂上常使用的文本以教材为主,以教参、练习册等补充材料为辅,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是课程目标的呈现载体,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编者的心血。教师文本解读的
针对铝合金车轮在整车耐久道路试验中出现轮缘变形的问题,设计对比试验、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90&#176;冲击台架试验结果标定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出问题车轮90&#17
车身扭转刚度和模态是白车身性能的重要指标,刚度和模态的高低决定了整车可靠耐久性能和NVH性能。对某改款车型进行模态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拓扑优化找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习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作业和作业
牧羊人
1.防舍温过高。对过夏的怀孕母猪,要营造凉爽环境,以防造成死胎。
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萨瑞电子株式会社携其17款解决方案亮相于3月14日—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2018上海慕尼黑电子展。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是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话题。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针对当前英语教师所关心的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