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已列入教育计划且是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可通过以下几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他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象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我在讲到Word2008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做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用E—mail寄来的贺卡,这就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伏笔。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学生既学到了贺卡的制作,也学到了该学的内容。
  有些老师会认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很高。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可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射击精英等都让学生兴奋不已;还可用双击鼠标猜图、拖动鼠标拼图来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等,从而达到练习鼠标的目的。
  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任何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自己不可能将之内化。
  下面的Excel题目没有明确的说明要用到筛选,而事实上它是将筛选和填充相结合的题目。这个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筛选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图表略)要求:85以上评价为“优秀”,60以下为“差”。
  讲了排序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项之后在上机时对学生可提出如下任务:要求学生按成绩总分排序,再排名次,最后还要重新排成原来的顺序。而关键就在最后一个要求是要激发学生去思考什么才是原先的顺序,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为了这要求需要做什么。
  3.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如我们在学生练习文档的润色时可对学生说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示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学生刺激,在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而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没有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国家就很难步入世界先进之林。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这样的目的下培养学生是否就等于教会他们使用现有的软件而已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要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就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引起计算机教师的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思想内涵是我们不能只是为教信息技术而教信息技术,而应该为时代的发展向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宣传信息技术所代表的现代科学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现代学习意识和现代学习习惯。
  3.由此而引起的另—个相关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的考试制度和方向。从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个方向——能力的培养。高考明显加大了对能力的测试,而对于作为衡量当代人能力的标志之一的信息技术来说更要注重能力的考核。那么,考Word,Excel等知识是否就是能力的测试了?这当然是能力的考核,可是这样够吗?为了体现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我想至少还应该增加这一部分的能力考核。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就说明了思维和兴趣是学好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就尤为重要了。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学生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在人类社会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孩子一生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向与误区。  一、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变得无能  孩子生下来是需要保护的, 18岁之前家长都有监护的义务,为什么会说过度的保护?过度的保护是指该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替他做了。比如说衣食住行吧
【摘 要】能引起心灵互动的数学评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作业 评语 体会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是的,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还是一则善意的批评,都能激
【摘 要】初中生都是处在半成熟的心理成长时期,我们要在心理学教学方式里加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教学中的聆听学生心理、实例分析引导、促使学生团结协作等方式对他们实施心理成长历程教育,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内心心理的提高,再对他们实施进一步的引导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探析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学是在持续进步发展的。当前社会所普及提倡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怎样使素质教育可以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除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地不断深化,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应运而生。新课改标准指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应该注重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本文主要攫取了小学数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小学数学学习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引言  倡导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髓之所在。这
一直做语文教师的我,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因为,我信奉: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我要让我的孩子们不怕写作,我就要先爱上写作。我要用我的研究,改进我的工作;我要用我的体验,来指导孩子们一天天爱上写作。我研读新课标。新课标提出“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张扬个性,合作分享,以读促写”等新的习作教学理念,而且还分学段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习作教学既要呈现系统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