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借助它,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习作离不开想象,习作必须以想象为基础。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扫除思维障碍,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和思维两者联系非常紧密,想象往往是由思维调节的。因此,不扫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要解决想象力贫乏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如许多学生写《我的妈妈》,所选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千人一面,文章也千篇一律,没有丝毫新意。要克服这种模式化思维,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力。
  为了避免这种选材老套的毛病,笔者在教学中,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妈妈和孩子之间发生事情的图片。比如教孩子学骑自行车,孩子学会后露出欣慰的微笑;妈妈生日,在KTV一展歌喉的风采;周末,妈妈疯狂购物的样子……搜集好图片,在图片旁配上简单的文字,制作成PPT。上课时,笔者让学生看PPT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眼中的妈妈有哪些特点。这样,学生思维打开了,一个个立体的有个性的妈妈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想象能力由此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鼓励畅所欲言,培养想象能力
  在网络里,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有些比较腼腆的学生,一些怕讲错活遭人嘲笑的学生,一些怕被熟人知道自己想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达平台。因此,教师可创设博客、班级论坛、班级社区,制订好规章制度,学生自行取名加入,在这些平台上发表文章,交流对事对物的看法。
  笔者为学生提供了這样的平台,让学生在有规可依的前提下畅所欲言。有时,一件事会引发一系列的评论,而某个学生的评论有时又会衍生出另一组另一个话题的讨论,真是精彩纷呈。比如,有一次班上有个腼腆的女孩听到班主任嗓子嘶哑,就悄悄送了瓶秋梨膏,并留了张纸条,写道:“老师,快点好,我爱你!”班主任很感动,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学生。当晚,班级论坛上很多学生赞扬了这位女生,并表达了人的确要有感恩之心这一观点。可有个学生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搞贿赂,博好感,切!”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学生就“什么叫贿赂”和“什么叫感恩”进行了一场大辩论。这样的畅所欲言,是在既有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言论,学生需要再现生活场景,调动脑中储备的词汇句子,进行语言的重组。这一做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鼓励质疑,培养想象能力
  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把什么问题都提了,那么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提呢?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则其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和发展。
  因此,当学生在电脑上将习作写完后,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以引导:(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否定性假设。即假如不是这样写情况又将如何,还可鼓励学生以同样的题目写出不同内容的文章。(2)网上成文后,让学生把文章上传到班级社区,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要发表见解。这样,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培养想象能力
  教材精选了许多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把这些生活场景再现,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脑海还不能完全呈现这些生活场景,这对学生的习作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把这些生活场景在课堂重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甚至是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以唤起学生的记忆,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博罗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索溪峪的“野”》的作者是著名散文作家曹敬庄。在教材编排中,编者将其定位为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跟随作者的“心”声一起感受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以便体验作者那种身处大自然的畅快心情。简而言之,可以说作者着实过了一把“野”瘾:山野,水野,物野,人也野。笔者重点扣住“野”,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解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之“野”  题目是课文的核心,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索溪”,
如此分享  豆妈:豆豆,妈妈做的早饭喜欢吗?  豆豆:嗯。  豆妈:有点诚意好吗!  豆豆:好——吃——  豆妈转身去拿纸巾,发现豆豆在猛喝豆妈的牛奶。  豆妈:豆豆,你怎么不喝自己的,喝我的干嘛啦?  豆豆: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学会分享。  豆妈:那我怎么不见你把喜欢的东西和我分享?  豆豆:妈妈,你不应该和小孩子太计较的。  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幼儿:肖智杰口述 妈妈:左琳记录  买警
老街上的人,都喜欢在屋子前种一种神奇的花,它在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盛开,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收拢,所以大家都叫它“夜饭花”,挪威鼠米多的家门口也种上了这神奇的花。  米多可喜欢夜饭花了,每天要看好几次。瞧!午饭后,米多又去看夜饭花了。烈日下的夜饭花把花朵收得紧紧的,像一个个小手雷。“如果能采一朵当手雷,那样子该有多英勇!”但米多才舍不得!  咦?纺织娘怎么在哭啊?米多赶紧跑过去问。?“纺织娘,你为什么哭啊
开学啦!三位小朋友要上幼儿园,请问怎么走才能到达幼儿园呢?请你选择相应的班级路线,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走,试试吧!  从哪条颜色的路能走到小班呢?  一位刚上一年级的小姐姐很想回幼儿园看看,但是她只能走计算得数为8的路线,你知道怎么走吗?  有几条去大班的路呢?  我是中班的小哥哥!看看谁走得快! 比一比  (训练观察能力,学会比较)  比比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呢?最矮的请涂□最高的请涂■ 
【摘 要】中职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工作要在前置评估上下功夫,遴选项目管理的合作企业,增强针对性;在按需服务上动脑筋,推进校企合作的项目定制,彰显有效性;在校企合作运行服务方面求创新,实行项目管理的分层次实施、分层次评价,力求规范,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粗放管理;项目管理;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热点问题。“教什么”涉及内容层面, “怎么教”侧重于方法层面,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下面我以《月光启蒙》一课为例,探寻基于三种不同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研制与教学方法选择。  一、基于课文教:以课乐教,文本奥秘没有得到挖掘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示,我将《月光启蒙》的重点教学内容定为品味语言文字和母亲的
近年来,我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常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当他们完成一篇习作后,没有几个学生能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写;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评习作时,没有几个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习作理解教师讲评的意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是由于学生习作的思维不强造成的。下面谈谈我自己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说文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师示范说文、师生共同说文、学生独立说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文训练。  1. 教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这只母鸡总是“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实在是让人心生厌烦。但是后来,作者为什么不讨厌它了呢?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读起来除了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之外,更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所折服。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看,厘清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课文的写
趣味“數”玩
期刊
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情境创设应自然、不着痕迹,如踏雪无痕、春风拂面,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预设好的情境中。在这个“无痕”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让口语交际变得真实有效。下面笔者就以 “打电话”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在“无痕”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身临其境,让倾听训练“踏雪无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