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实验东校:多元主题实践课程让劳动教育更生动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養的全过程”。那么,作为一所奠基少年儿童人生的小学校,如何抓实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儿童夯实劳动之根基、养成劳动之习惯、培育劳动之素养、获得劳动之情趣、体悟劳动之意义与价值,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
  介休市实验东校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随着教育思想和体系的日渐完善逐步充实和拓展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和外延。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劳动教育主题课程,长期的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小当家·家园生活”课程:在家务生活中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一直以来,学校在儿童家园生活课程中设置“家务劳动清单”,依年级逐级设置劳动内容和目标,不仅仅是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收拾整理,更培养学生务实做事、踏实实践的优良作风,让家务劳动成为孩童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
  疫情期间,我们本着“小当家·家园生活”课程增长度、添温度的原则,带领实验东校的孩子们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停课不停学,德智体美劳齐上阵。实验东校的家务小能手们扫地拖地、洗衣做饭,家庭垃圾分类,整理书桌、衣橱、鞋柜等等,一月一习惯,一月一坚持,且日日在钉钉群里坚持“我是劳动小能手”家务打卡。这个时期,恰好父母也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孩子帮助与指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亲子间的和谐互动使得劳动教育更增加了长度、提升了温度。
  生活即教育,劳动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实验东校家务小能手们经过一波波家务劳动,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家人,并从胜任中获得掌控感以及自立、自强、自信、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

二、“小农夫·田园体验”课程:用田园实践培养学生劳动兴趣


  学校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班级日常绿化清扫、学校大扫除、“学雷锋、见行动”公益劳动等等,每年都要落实到位。2019年开春,我校经过多重设计、周密部署,因地制宜建起了“智慧园·自然生态实践教育基地”,开设了“小农夫·田园体验”课程。“生态实践基地”首先划分出责任田,分给2-5年级的所有班级(即实验东校的每一位学子升至二年级便开始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各班分到责任田,“各显神通”分头经营,不仅成立了蔬果园家委会,聘请有农学特长的家长做志愿者老师,而且每周都要利用课间边角料休息时间进行浇水、除草、施肥、松土,生长记录记载、拍照,聆听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讲解等。自从有了自己的责任地,各个班级的学生每天都会跑到地里观察好几次,看看自己地里种植的蔬菜的生长情况,再瞅瞅其它班级地里的蔬菜是否长出。在孩子们的细心照料下,智慧园里的蔬菜悄然发生着变化。到了蔬菜成熟、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学校又及时组织大家收割,制作美味菜肴,上街义卖,再拿义卖所得进行公益慰问。
  2020庚子年春,疫情肆虐,但春耕不能误时,学校因时制宜,请各班于播种季节分时错峰种植管理,实验东校“智慧园·蔬果种植实践教育基地”稳步开种。2-4年级各班派出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错峰投入各班责任田,西红柿、辣椒、茄子、大头菜、芫荽、西葫芦等蔬菜纷纷下种,翻地、摊平、播种、浇水、塑料膜覆盖……这年春天孩子们参与田园劳动有了更别样的意义和价值———辛勤劳动、强身健体、勇敢战“疫”。
  田园体验课程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提升观察能力,转换思维方式,品味和探究美的真谛,也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血液和学生成长的记忆之中,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

三、“小能手·劳技大赛”课程:用比赛激发学生劳动潜能


  劳动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都与植树节、学雷锋日、劳动节、地球日、环保日、艺术节、科技节等诸多节日紧密结合,先后开展了“小巧手做手工”“小能人废物利用”“我是科技小创客”等比赛,以赛激能、以赛促技、以赛励志。
  今年的新冠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极好的生活教材。为了丰富学生的“宅疫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自理能力,我校特别开展了“我是最棒小厨神”烹饪大赛。通知发出,孩子们纷纷系上小围裙大显身手,凉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西芹炒木耳、清炒土豆丝……各种美味菜品齐上阵。而身后的家长则满心欢喜地利用抖音、快手、剪映等手机软件为孩子现场录制视频或直播,融洽的亲子关系令人动容和欣慰。
  在复学复课后的“五一”节,我们又特别向全体少先队员推出“劳动·创造·致敬”劳动节学习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劳动节的意义,致敬身边的劳动者。其中一、二年级开展“寻找古今劳动工具,完成绘画手抄报”活动,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工具,了解人类劳动史;三年级进行编织手工制作,彩条、彩绳、毛线、丝线、草叶等五花八门的编制材料在孩子们手中不仅幻化出各种精美物件,更让孩子们惊叹手工制作的美妙和神奇;四年级学生则动手做介休美食,并争做“小小推销员”,在钉钉直播平台开展云上“介休特产推介会”;五年级孩子则绘制介休一日游路线图,并化身“三贤故里小导游”,助力“游客”畅游介休,感受导游的辛勤和不易。
  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我校大队部和政教室又联合策划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特别活动。其中制作香囊和包粽子两项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了民俗的智慧,感受了劳动的快乐,并充分感受到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民族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苔花米虽小,亦学牡丹开。作为一所建校仅有九年、生源复杂的城中村小学,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处于初步开发和实施阶段,与更多优质学校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但我们坚信,只要砥砺奋进、勇敢追梦、锐意创新、毫不懈怠,我校定会把劳动教育真正融汇到德智体美四育的场域之中,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相信,劳动是追寻幸福生活的必由路径。
  (作者单位:介休市实验东校)
其他文献
“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下,一方面突出了语篇能力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却以概念的形式架空了语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字词句为核心的要素教学也被冠以语篇教学之名。以此为导向,不仅学生的写作思维日益碎片化,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忽视文体,而且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分歧较大的问题。  一、英语写作评价的逻辑冲突  2019年11月5日,我校初二年级参加了太原市统一的阶段
期刊
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充分利用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重大机遇,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水平,培养学生冰雪运动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12月28日,大同市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学观摩推进会在北师大大同附中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轮滑训练队队员跟着欢快的歌曲节奏和整齐的鼓点表演轮滑花样过桩,专业教练在滑冰场上进行了滑冰表
期刊
平遥县汇济小学是县教科局直属小学,始建于1998年,于2016年8月迁入新址,现有教学班60余个,在校学生3000余名,专任教师143人。学校班班配备多媒体,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各种功能室、专用教室齐全,建有200米标准塑胶操场,是一所环境幽雅、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标准化学校。近年来,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以“幸福教育”为标识文化的发展之路。  一、文化统领,创建“惠
期刊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的青年教师王智,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职教百花园中默默耕耘。传道、授业、解惑是王智对教师职业的注解,“为师者要无愧于心”是他始终恪守的信念。平日里,王智以一颗平常心潜心钻研教学;课堂上,他又如缕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  坚定信念 扎根职教  2004年,王智于山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大同市第二高
期刊
探究课影响下的孩子  王玉娟  2017年9月份开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融合探究,也就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展开学习和研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小豆芽们”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首先,孩子们思维特别灵动,做的东西特别富有创造性。比如,在探究完“时间”后,孩子们自己动手做钟表,做出来的钟表各式各样
期刊
2017年7月至今,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实施了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立项的规划实验课题“小学低段IBC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陪伴学生经历了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这种融合式新型学习之后,家长们在给老师的反馈信中这样写道:“这就是许多真正爱孩子、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也懂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家长所希冀的。我想借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融合课程:一物串起的世界。一个融合课题之后,不仅将分散的
期刊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以寥寥数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教育图景。如今,在严酷的教育竞争面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书山题海充斥着校园,让无数学生苦不堪言。然而近期的一次采访,记者发现,这样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教育情境就真实地发生在山西通宝育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如何让课堂多姿多彩,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山西通宝育杰
期刊
良法善治重在有效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有法可依固然可喜,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执法更为重要。近年来,沁县师范附属小学建立了由学校党政部门牵头、各班级密切配合的学习宣传机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及家长对法治的知晓率,努力使他们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通过近几年的系列普法活动,学生们接受了深刻的法治教育,了解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了辨
期刊
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效显著,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体育教师由50.2万人增加到59.5万人。师资队伍规模的扩大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美育工作的开展。  “十三五”期间,体育、美育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党中央、
期刊
“立麟山之厚德,养绛水之善品”,这是长治市屯留区麟绛小学校名的由来,也是该校的校训。自建校起,学校就致力于把麟小建成一所敢于创新与变革,勇于担当,让师生热爱阅读与运动,注重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旨在让学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人文底蕴、有科学精神的人。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学校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从学习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