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这里真实发生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以寥寥数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教育图景。如今,在严酷的教育竞争面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书山题海充斥着校园,让无数学生苦不堪言。然而近期的一次采访,记者发现,这样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教育情境就真实地发生在山西通宝育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如何让课堂多姿多彩,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山西通宝育杰学校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校长詹文龄接触到了IB国际课程,这一课程的先进性、灵活性和广阔性深深吸引了她。经过和学校领导班子反反复复的商议、研讨,决定试验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这一被中国化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前不久,记者来到通宝育杰学校,感受了这所改革开放后山西省首所民办中小学校的独特魅力,也了解了IBC课程的勃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当时该校小学部四年级学生正在进行“神话”主题的融合课程探究学习。四年级主任王玉娟介绍,以“神话”为主题的融合课程结合四年级课本内容,由语文教研组所有成员集体参与,共设置了“神话与人类”“神话与人物”“神话与文学”“神话与迷信”“神话与现代科技”“中外神话的异同”“神话与社会”“神话的分类”八个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依据兴趣选择并成立小组,展开为期六周的探究学习。在四年一班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孩子们先是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周末收集到的有关“神话”的资料,然后和同伴商量如何分工展示,有争论、有质疑,有分工、有合作,而两位老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时而个别指导,时而鼓励点拨……动态的课堂闪烁着师生智慧碰撞的光芒,让记者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一课程的热情。
  融合课程中国化:摸着石头过河
  IB国际课程是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规划下,专门为外交使节子女及全世界优秀中学生统一设计的两年制大学先修课程,后来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一体的课程体系。IB课程专注于学生在学术、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世界公民意识。其主题超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指向人类、世界与宇宙的普适性、根本性议题,旨在让学生形成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关怀。
  此课程理念被引入国内后,呈现出了更多本土化的特征,被称为IBC融合课程,“C”所指代的即为“China”。它的理念是以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现行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主题鲜明、精彩有趣的“主题单元”打破学科限制,整合各个学科的精华内容,实现从分科学习到综合学习的转变,与传统课程中简单传授知识和能力、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方式迥然不同。其中蕴含的重要目标就是将教育扩展到智育之外,让教育真实发生。这样的课程理念正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作为山西的老牌民办中小学校,通宝育杰学校把“尊重生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作为发展理念,致力于让学生成长为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情怀的人。“这种发展理念需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学习要与现实世界相关,要开展超学科学习,不能局限于传统学科领域的界限之内,而应该得到它的支持和强化,这就需要实现分科到全科的学习转换。”据通宝育杰小学部周海平校长介绍,IBC融合课程最初是被广州佛山元耕山语湖双语国际学校构建的,这所学校成立于2015年9月,开学之初就开启了以中国文化为课程原点的融合性学习的探究。“他们灵活运用IB课程项目学习的探究方式,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融合不同学科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教育精华,最大化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良好学习状态和多项技能的整体提升,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真实发生,这正是我们渴望的教育。”
  2017年7月,在省市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通宝育杰学校《小学低段IBC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经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立项,同时开启了一年级六个班IBC融合课程的探究实践。
  超学科主题设计,开启学生的“为己之学”
  在课程体系设计之初,学校的教研团队采用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六个超学科主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这六个维度的主题超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指向人类、世界与宇宙的普适性、根本性的重要议题,旨在让学生建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整合起来的方法,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具体探究主题就是以超学科主题为线索、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确定的,“目的就是让学习真实发生”,周校长告诉记者,“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唯有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者,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归纳力和理解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而要达到这个愿景,就特别需要在每个主题设计时加以考虑,在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和社会性学习之间达成平衡。”
  因此在IBC融合课程探究主题的选择上,通宝育杰学校以满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需求为标准,力求使之具有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重要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具有趣味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相关性意在确保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当前的日常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挑战性就是能扩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性则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各种经验之间的共性,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超学科性质。
  “我们认识到,儿童的学习不是简单积累,而是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为此我们选择主题十分慎重,如一年级小朋友第一学期刚入学时对学校有太多想了解的内容了,我们设计了‘不一样的学校’这个探究主题,克服学生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心理;面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聚集在一个班级,我们设计了‘身体的秘密’这个探究主题,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期末快过年的时候,学生有了共同的经历,我们设计了‘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的探究主题,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教研团队的项目负责人王玉娟主任告诉记者。   在三年的课题实践中,通宝育杰小学部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不一样的学校》《身体的秘密》《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春天的秘密》《文明让我们更高贵》《揭秘垃圾》《神奇的水》《奇妙的纸》《有趣的故事》《便利的交通》《简单机械》《土壤中的动物》等12个主题教学方案,使IBC融合课程的探究学习有了基本的抓手。
  自主、合作、探究,助力学生形成深度理解
  探究是通宝育杰小学部IBC融合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探索了一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准绳的新路子:由三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包班合作上课,将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遵循“四环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这“四环节”依次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总结提升”“解决问题,分层落实”。
  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环节是融合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小组,在小组中分担角色,发挥团队作用解决难题,“在探究课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为主。在探究课上给孩子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加深理解。”在谈到探究课的时候,王玉娟主任给记者举了诸多实例:在探究“文明让我们高贵”这一主题时,孩子们纷纷对学校领导、老师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进行采访、搜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探究“身体的秘密”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心脏的跳动,老师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先是让孩子们爬楼梯,然后把小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其有力的跳动,接着通过把牙签插在超轻粘土捏成的扁圆盘上,让孩子们将其放在手腕的动脉处,感受心脏的强大……
  “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正是融合探究课的魅力所在。探究课一改传统灌输式教育,把动手操作实践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孩子们对知识点既有兴趣,又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扎实。”李丽芳老师说道。
  多学科融合教学,给学生全新的认知方式
  为了将国家、地方以及不同学科和不同版本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真正实施打破学科界限、突破班级壁垒的融合教学,通宝育杰小学部课题研究年级每天下午组织两节课的教研活动,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全员参加,构建了全学科、全方位、全景式的大教研工作模式。
  “最初接触到融合课程的时候,在我的意识里,数学和其他课程是相斥的,怎么可能掺和在一起呢?一年的实践改变了我的认识。”贾亮亮老师说,“能与探究主题进行融合的内容,就在融合课中进行学习,不能与探究主题进行融合的内容,就利用专门时间,用融合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反复的教研中,通宝育杰小学部的数学内容通过多种情境、以多样的形式出现在融合课程中:在探究“大自然让春天更美丽”这个主题时,将数学中的长度单位、相差多少等内容融入到“种春天”的活动中,通过记录、测量绿植的长度,孩子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通过每周测量数据的对比,孩子们学会了“两数相差多少”这个应用题。在探究“文明让我们更高贵”这个主题时,孩子们需要在校园里完成调查并记录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探究“揭秘垃圾”的主题时,需要让孩子们运用大数据的方式了解垃圾的前世今生,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大数据……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整体的感知,他们不会有清晰的学科界限,采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世界。”王玉娟主任说,在研究“春天的秘密”主题时,各学科的老师都在跟孩子聊春天,语文老师会推荐孩子们阅读与春天有关的绘本、书籍、诗歌,引导孩子们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学习有关春天的课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说自己知道的春天”;数学课上,孩子们要记录自己找到的几种春天的代表物并进行整理、分类,学会记录表中的长度单位;科学课上,老师会跟孩子们交流“春天是怎么来的”及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音乐课上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及其乐理知识;英语课上学习关于春天的简单单词等等。
  为了让IBC课程更加丰富有效,三年多时间里通宝育杰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各科教师坚持日日教研,各年级全体包班教师围坐在一起,对每日课程的开展、收获、得失进行全方位的小结、分享,让一个个小智慧凝聚成最完美、最理想的方案,落实到孩子们的课堂上。
  个性化课程评估,关注学生事实性成长
  课程实施的落脚点在于学生成长。如何衡量IBC融合课程的优劣,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依据课程的特点开发了IBC课程实施和评估体系。评估以行动为落脚点,将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从各学科的内容中筛选出相关的概念、知识、技能、态度、行动五大要素作为评估的依据,以学生作品、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状态、学会的技能和知识系统的更新、探究后采取的行动等事实性成长等内容作为评价的要点。
  “每一个教学主题课程结束时,我们都会设计检测活动方案,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如游戏、闯关、抢答、竞猜等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识字量、读书量、基本能力、书写能力、作品的丰富度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验收、评估。”王玉娟主任说,“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小豆芽们’在一天天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探究课上,孩子们思维特别灵动,每天小脑袋里装着好多问题,动手做东西特别富有创造性,识字量也大大增加了。”
  IBC课程实施三年多来,一年级的学生在行动方面的有益反馈初露端倪。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在无形中产生了变化。二年级主任杨瑞瑞老师介绍,“身体的秘密”主题探究后,学生回家后对爸爸翘二郎腿、抽烟等行为用课堂所学进行纠正;课堂实验上看到可乐泡鸡蛋产生的腐蚀,学生回家后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按时刷牙;“神奇的水”主题探究后,学生要求家里的水要二次使用……学生体会到了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当年一年级五班赵梓骅的妈妈说:“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我很担心他是否能够适应,担心学校融合课程的尝试会不会影响到孩子正常课程的学习。然而,通过孩子每天从学校回家的反馈,我才发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家的‘小豆包’每天回家后都会给家里人讲一讲在学校探究到的新知识,成为我们家的‘小赵老师’。”
  “我就是想让孩子这样去学习。这才是我想要的感觉和节奏。‘融合’课程将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让我的孩子在逻辑思维、认知方式等方面变得更加具体与深刻。”当年一年级六班张释予的妈妈对学校的融合课程给予了高度认可。
  三年半的融合课程实施以来,不仅学生变化大,老师也感触颇深。在采访中,阎晶晶老师感慨:“从一开始的懵然不知到现在的一步步深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心态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融合课程让全校师生都感受到了教育与学习的充实,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未来的教育,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分科教学,又要有仰望星空的融合研究。”这是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实现其育人理念的诉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三年半的探索实践让通宝育杰小学部的全体教师感受到了教育的真实发生。在追求教育新高度的道路上,通寶育杰小学部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学生在这里主动阅读、观察、思考、探究,实现了真实的学习。这正是我们渴望的教育。
  责任编辑 栗树林
  (投稿邮箱:9581286@qq.com)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新时代广大家长的现实需求,切实解决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務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11月的首个星期四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并强调任何形式的校园暴力行为都是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利和健康生活的侵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方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反对和消除校园暴力、欺凌、网络暴力等行为。  确立该国际日的建议由法国、墨西哥和摩洛哥共同提出,并由193个成
期刊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断推进,思政课程被赋予了全新的育人价值和重大使命,它成为推促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重要阵地。  一、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推进思政课程的新内涵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构建“大众化、应用型”人才体系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高校,与传统学术型高校“重学科、强专业
期刊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和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理应担负起这一使命,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语文课程中的生命主题教育。既然语文课是最富有人文性的课程,那么,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其启蒙、启发和引导的功效。教师完全可以把语文课题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将这种主题性的习作分为两类,一类
期刊
“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下,一方面突出了语篇能力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却以概念的形式架空了语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字词句为核心的要素教学也被冠以语篇教学之名。以此为导向,不仅学生的写作思维日益碎片化,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忽视文体,而且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分歧较大的问题。  一、英语写作评价的逻辑冲突  2019年11月5日,我校初二年级参加了太原市统一的阶段
期刊
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充分利用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重大机遇,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水平,培养学生冰雪运动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12月28日,大同市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学观摩推进会在北师大大同附中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轮滑训练队队员跟着欢快的歌曲节奏和整齐的鼓点表演轮滑花样过桩,专业教练在滑冰场上进行了滑冰表
期刊
平遥县汇济小学是县教科局直属小学,始建于1998年,于2016年8月迁入新址,现有教学班60余个,在校学生3000余名,专任教师143人。学校班班配备多媒体,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各种功能室、专用教室齐全,建有200米标准塑胶操场,是一所环境幽雅、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标准化学校。近年来,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以“幸福教育”为标识文化的发展之路。  一、文化统领,创建“惠
期刊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的青年教师王智,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职教百花园中默默耕耘。传道、授业、解惑是王智对教师职业的注解,“为师者要无愧于心”是他始终恪守的信念。平日里,王智以一颗平常心潜心钻研教学;课堂上,他又如缕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  坚定信念 扎根职教  2004年,王智于山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大同市第二高
期刊
探究课影响下的孩子  王玉娟  2017年9月份开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融合探究,也就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展开学习和研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小豆芽们”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首先,孩子们思维特别灵动,做的东西特别富有创造性。比如,在探究完“时间”后,孩子们自己动手做钟表,做出来的钟表各式各样
期刊
2017年7月至今,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实施了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立项的规划实验课题“小学低段IBC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陪伴学生经历了通宝育杰学校小学部这种融合式新型学习之后,家长们在给老师的反馈信中这样写道:“这就是许多真正爱孩子、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也懂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家长所希冀的。我想借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融合课程:一物串起的世界。一个融合课题之后,不仅将分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