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古诗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语文教学目标便是对广大学生进行人格培育,此为当前和以后强化人才综合素质的硬性要求。语文教师要负起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古诗佳作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形成较为正确的“三观”。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古诗文教学改革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古诗文改革 人文素养 提升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强调技能而忽视人文的现象很普遍,这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文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不同于“科学主义”和“拜金主义”,区别于生命和价值。人文素质是与工具理性的实用主义完全不同的价值维度。它着重于对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追求。人文素质是一种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来提炼生活的概念,从而凝结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的关键在于如何做人。因此,无论在哪个阶段或历史时期,都必须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古诗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相融合时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很多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此类作品都是作者按照所处时代、环境特点、人生经历而创作的,古诗文中含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和领悟时若能将情感融入其中,便会深度感知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人格和素养的培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今,很多语文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教学过程中一味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语文教学,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视为重点,将人文精神培育搁置一旁,最后造成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人格有所缺失,在文化继承和发扬上不主动,也不积极。所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做好古诗文教学改革,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迫在眉睫。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优势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集情感和人格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教学。语言文字传达的也不仅仅是字词的表面含義,更是一个民族自我摸索、自我实践、自我体会而总结下的与世界人民交流沟通、阐释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准则和意义的精神追求。这就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人文性。语文自身的教材特色、习题特色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听、说、读、写优势。
  四、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目标性
  首先,要突出古诗词的日常应用能力。关于能力目标,将古诗词日常应用能力视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古诗词日常应用,其存在诸多表现,按照学生发展现状,可将古诗词内容分为解说类型、朗诵类型和演唱类型等。
  其次,要适度教育。在古诗词欣赏和写作阶段需要融入大量诗词知识,最为常见的便是诗词引用,此时学生就要吃透诗词内容,反之则会出现说错和用错等情况。要尊重以生为本的教学准则,不能进行太多的诗词延展,古诗词教学满足能力训练需求即可,以够用为尺度来进行适度教学,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
  最后,创设素质教育目标。一般来讲,古诗词在古代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诗、书、画结合式等,有时还会用吟唱来表达。因此教师务必要全面挖掘古诗词中所含的素质教育要素,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五、古诗文教学改革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强化师资力量
  若想让教学得到持久发展,教师是关键。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先决条件。所以,现在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语文教师务必要德才兼备,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用自身品德去引领、感染学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进步。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如此方可用流畅语言、丰富情感和学生之间进行融洽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从中受益。
  2.有针对性地教学
  古诗文要和当前学生基本状况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择健康励志的古文佳作,将其纳入教材,而后不断优化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在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完善相应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达成人文教育的层层渗透。
  教材所选诗文,无论是赞美壮丽山河,还是表达自身情况的作品,均需要体现出古人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由于古诗文对大河山川的歌颂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所有进行此类诗歌解读十分重要。《春江花月夜》写道:滟滟随波千万里……月照花林皆似霰。诗中描绘了江南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这些古诗佳作。学生们会陶醉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时也由心而发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多样化阅读教学
  互动必不可少,教学的过程要具有开放性,要和外界有交流,才能具备生命力。其实,古诗文学习亦是如此,学生不仅要在课内诵读,也要在课外到图书馆中去阅读画面感和趣味性强的古诗文。教师也可让学生以电子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声像一体化,促进学生形象化阅读思维的形成。这更加易于学生吸收,获取知识的路径也愈加广泛。
  教师可引入多媒体,课内通过幻灯片播放相关资料,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丰富的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欲望被点燃。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手机去搜集古诗文资料,通过手机来处理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实现阅读空间的拓展。在课外,学生通过电脑、手机阅读古诗文,既充实了学生的闲暇时间,又提升了阅读水平。
  4.精选教学内容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时事热点中也有人文价值,教师要精选语文教学内容,采取古今中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都江堰》中有这样的描述,只要都江堰不塌,李冰的精神就不会消散。如此表述也展现了作者对未来之殷切期望。教师就可以对照在李冰治水前后,都江堰的变化,对照现在成都有着“天府之国”之称,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对古人的高尚情怀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古文仍然有很强的思想借鉴价值,教师可以从时事热点出发,剖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以人文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5.开放性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要大力支持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工作,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选修课来辅助汉语教学,例如阅读中国古典散文、书法、欣赏古诗词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
  总之,古诗文教学,要借助各类路径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平台等,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育的同时,不忘专业技能强化和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基于此,通过师资强化、针对教学、多样化阅读等来助力学生提高本体人文素养,同时推动古诗文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彩虹《高职院校古诗文教学改革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策研究》,《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24期。
  [2] 姜向琼《古诗文实施高效课堂方式的分析》,《长江丛刊》2018年第9期。
  [3] 原榕丽《高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改革探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4] 贾春旭《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郭春梅,1982年生,女,吉林省通化市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小学教师面临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发展机会不均、专业生成动力不足等因素的阻碍。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水平,应构建“学业—职业—事业”的发展路径,通过职前教育,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入职后健全内外部激励机制、专业培训与自我反思协同推进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师 专业发展 路径 策略  教育
摘 要:德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最为关键的阶段,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在人本理念的带领下,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意义、现状、策略三方面,就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
“文学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感情的世界。”(鲁枢元《文艺心理阐释》)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更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呈现。人类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诗人们传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或明言直抒,或婉转曲达,但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会在诗歌作品中留下抒情的印记或符号。赏析诗歌,就是要抓住这些表达情感的印记与符号,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寻芳探幽,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悟他们隐曲幽微的情思。  一、品读“情语”,把握诗歌的
摘 要:阅读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单单关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再被强调,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实现知识目标,还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摘 要:小学正值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又是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障小学生语文发展的实质需求。情境教学是新课改衍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阅读训练,随之促使学生语文阅读与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DOI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小学阶段的习作和微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微作文的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微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 微作文 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符合近年来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是近年来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应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课堂知识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观念滞后,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将重难点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脚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方法优化,从而充分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同理心,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摘 要: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广泛应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因群文阅读的介入,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和阅读量得以有效提升,证明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后人继承并发扬。高考中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利用恰当的策略更好地完成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继承
摘 要:为了满足新《课标》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外阅读成为核心课程,因此教师需要设计阅读作业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作业设计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作业产生厌烦感。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趣味阅读作业,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掌握阅读方法。本文就趣味阅读作业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趣味阅读作业 设计  “阅读量小,阅读方法错误”,这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