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受体心脏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45502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心脏移植受体心脏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组织学和亚细胞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

9例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受体心脏,离体后立即进行肉眼检查、测量和摄像记录,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对病变的意义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用Masson染色标记心肌间质的纤维化病变,评估心肌纤维化范围和程度。

结果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心肌间质大量纤维组织呈网格状包绕心肌细胞增生,心肌细胞变性及极向紊乱;纤维化病变以左心室为重,其次为室间隔;透射电镜显示心肌间质大量纤维增生,心肌细胞肌节结构异常,肌原纤维稀少、缺失、排列紊乱,闰盘数量、分布及形态异常。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者的心肌细胞变性及极向紊乱的程度重于LVEF值正常组。

结论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组织学表现以心肌间质纤维组织包绕心肌细胞为特征,全心受累,以左心室为重;肌节发育异常为其超微结构特点。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病因学诊断,亦为深入进行基因遗传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早产对产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的3 659例妇女组成观察队列。根据是否有早产史,将入选者分为早产组(226例)和非早产组(3 433例)。随访期间观察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将入选者按基线RHR不同水平分为RHR≤69次/min组、RHR 70~74次/mi
目的探讨采用穿刺心尖圈套器固定法辅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健康实验山羊5只,开腹后分离和穿刺腹主动脉。经穿刺口送加硬导丝至左心室,沿加硬导丝经腹主动脉将带瓣膜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送至降主动脉。小切口开胸暴露心尖,直视下穿刺心尖部,J形导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送至降主动脉。沿J形导丝送入5 F多功能导管和圈套器至降主动脉。操作圈套器,套住并固定支架输送装置头端。前送支架输送装
期刊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D)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DCM患者296例,随访至少12个月或至全因死亡及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LVEF ≥ 50%及LVEDD ≤55 mm(男)或50 mm(女)为恢复正常标准。调查其发生率并分析预测因素。结果296例DCM患者纳入本
目的探讨儿童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导管封堵术的1 06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83例;年龄(7.7±3.6)岁。室间隔缺损直径(4.0±1.8)mm,合并膜部瘤336例。术后第1、3天检查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者住院期间每天记录心电图;出院后,在术后第1、3、6、12个月检查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