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舞者在综艺节目中走红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刘晓邑
星座/射手座
职业/导演、演员、编舞师

  舞台中央,一束光打在少年的身上,他慢慢支起身体,小心拿出自己的宝贝“闪闪”,那是一个红色的发光物,也是他和另一个世界连接的信号。
  23号星球,这是少年创造的世界,承载了他所有的天马行空,在那里,他不是被父母规训的孩子,而是能打败大飞龙拯救世界的勇士。
  然而在梦境之外,无论是少年时期的他,还是成年之后的他,都无法战胜现实世界的“大飞龙”。无尽的工作、电话,和巨大的生活压力裹挟着他,他渐渐忘了心中的那片星海。
  一个小生命的降临再一次唤醒了儿时的那颗星球,曾经的伙伴重新回到身边。从婴儿的摇篮里,他看到了被遗忘已久的“闪闪”,而这一次,他终于能坦然地选择熄灭……
  这部名为《关于23号星球》的木偶戏是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在收官之夜奉献给观众的最后一部作品。“像一个神奇的梦境,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做过的梦。”黄磊几度哽咽,“我们都有长着翅膀的时候。”
  刘晓邑是这部戏的编剧兼导演,同时也负责制作戏中的木偶,他的多才多艺通过这个节目被看到,之后又在另一档生活类综艺《向往的生活》里被放大。
  对刘晓邑来说,2021年确实是值得回味的一年。两部高分综艺让他走到众人面前,走在路上能被人认出来,演出后有观众能直接喊出他的名字,这一切对于从业十多年的他而言仍然觉得陌生。戏剧之外,他还有了新的身份,一个父亲,就像《关于23号星球》里所展现的那样,孩子成了重复生活中的一盏希望。
  《戏剧新生活》节目的尾声,镜头转向幕后,那是一方被微光照亮的天地,陈旧的工作台上随意摆放着制作工具和用过的道具,到处可见斑驳的痕迹。对于台上的主创来说,这些简陋和杂乱正是他们小心翼翼捧在手上的“闪闪”。
  “不要放弃。”在举着白色蜡烛的人群中,有人喊道。
  “从没放弃过。”几乎没有犹豫,刘晓邑脱口而出。

向着光滑的那一面下刀


  刘晓邑是雕刻木偶的好手,还因此得了外号——乌镇鲁班。
  他的木偶有个特点,线条粗狂,下刀痕迹明显,这是他刻意的保留。“我做的偶,中国木偶界都不承认的。”节目中,他这样说过。
  在他35年的成长经历中,挑战既定的标准和框架,似乎是他一直在做的事。刘晓邑总选择向着光滑的那一面下刀,让自己布满刀刻斧凿的痕迹,棱角尖锐分明。
  和在节目中展现的成熟与温润不同,童年时期的刘晓邑做过很多叛逆的事,是老师眼里的“坏小子”。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过起了住校生活,熟悉校内校外的丛林法则。他导演的音乐剧《悟空》里,就有一个场景取材于破旧的学校厕所,那是校园暴力常常发生的角落。
  在劉晓邑的童年世界里,父母是缺位的,但他也因此拥有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所没有的选择权。放弃学习6年的足球,在14岁这样一个年纪才开始学习舞蹈,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冒险而荒唐的决定,刘晓邑并不觉得,“所有人都告诉我有点晚,但我自己不觉得晚。”
  为自己做决定,是要底气的。刘晓邑的底气或许就建立在过去频繁的试错上,素描、国画、溜冰、篮球、游泳、羽毛球……那时候的课外班是不收钱的,只要老师问,刘晓邑就敢报。“没人管你的时候,也意味着没人会扼杀你的好奇心。”他就是这样,凭着主观的好奇和兴趣,驱动着自己一点点寻找前面的方向。
  倔强的性格注定了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长期的体育训练给了他很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但要赶上已经有多年舞蹈功底的同学,他不得不更努力,也留下了一身伤病。
  练舞的辛苦远超刘晓邑的想象,但他不敢半途而废。自主权的背后,意味着没人可以依赖,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北京舞蹈学院是唯一的目标,“没有选择,那就是学舞人眼里的圣殿。如果你学舞蹈考不上,就好像此生没有前途了。”
  北舞的教学有一套方法论,从地面到把杆,从脚心、脚腕到膝盖、胯关节、胸关节,再到颈椎的每一处,都有非常严格且统一的标准。
  刘晓邑所在的班一共有20个人,男女分开后,仅剩的6个男生组成了罕见的小班教学。但即便如此,学校也很少能做到因材施教,“北舞的基础性教学非常强,但或多或少地束缚了个性化的舞蹈表达。”
  选择个性化的表达,还是成为标准化中的一员,最终取决于个人。刘晓邑选择了前者。童年时期的他用尽全力考上这所舞蹈领域的最高学府,却在成年之后,努力摆脱它。
  2012年,一部肢体剧《怪物》让圈内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也被刘晓邑认为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怪物”这个名字来源于冯唐的小说《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其内核则取自乔治·奥威尔的《1984》,寥寥几字的简介是一句小说里的话:“在遮荫的栗树下,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他们躺在那里,我们躺在这里,在遮荫的栗树下。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永远不会欢呼,他们如果不欢呼,就永远不会觉悟……”
  《怪物》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演了两场,演员用舞蹈和肢体的语言表达着欲望、诱惑、死亡等命题,他们戴着小丑面具,做出性隐喻的动作,肢体缠绕着,表达青年独有的叛逆和反思。
  "《怪物》的灵感就是不要像学院派一样跳舞。”这是这部肢体剧创作的基础,“我会告诉演员,这里要像风一样扭动,然后由他们自己去找风是怎样动作的。打破所有的常规性动作,去找动作的源头,这个动作发出的内在力量,以及故事里面最核心的东西。”
  现场观众的热情反应让刘晓邑印象深刻,“很多人都站起来鼓掌欢呼。”尽管两场演出结束后,这部戏难逃被禁演的命运,但刘晓邑和团队在圈内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剧场是安全的


  刘晓邑喜欢泡在剧场里。剧场里的他,与平时生活中的他看起来就像两个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涉及到舞台和排戏的事,都会让他变成另一个人。
  采访刘晓邑的时候,他正在剧场里排他们的新剧《呼噜噜和咕噜噜的诗歌之旅》。第一场戏结束后,年轻的工作人员就要立马投入到第二场戏的准备中。搭建装台、布置道具、调试灯光和音乐,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在其他剧组,这样的工作或许会交给外包公司来做,然而在他的团队里,他有自己的坚持,“我觉得作为演员,只有生活在这儿,跟它融为一体,才能称得上是剧场艺术家。”
  工作状态下的他有些急性子,会在很多延宕的时刻暴躁,但当他从导演状态抽离出来后,他的说话声音又会再次松弛下来,语速也会放慢许多。
  “导演有时候就要民主又专制。”这个经验来自于刘晓邑2014年参与国家级剧目《战马》的经历。
  这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牵头的合作剧目在2013年启动,是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第一部作品,筹备两年才登上舞台。
  刘晓邑将《战马》称为人生的惊喜。他不仅在15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部戏的演员,还经过层层选拔,成了中方的马偶组导演,管理着一支150人的队伍。如何保证150个人不出错、安全地结束演出并呈现高质量的演出效果,是对刘晓邑管理能力的考验,“大项目就是这样,需要导演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01刘晓邑和演员们正在讨论剧本 图/触感实验室
02演员们在舞台上排练新剧《呼噜噜和咕噜噜的诗歌之旅》

  剧中的马偶“乔伊”长3米、高2.4米,重达108斤,要让这样一个巨型马偶在舞台上表达出层次丰富的情感,团队下了很多功夫。他们曾在北京京郊的马场生活了一个半月,为马洗澡、梳毛,放马、遛马、除马粪,做一切马夫要做的事。他们还系统研究了马的生理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马的耳朵非常灵活,听觉灵敏度是人类的40多倍。马头演员手上有两个像自行车刹车一样的杆,一捏是左耳,一捏是右耳,而每只耳朵的动作代表了马不同的心情。马的尾巴是后腿演员操作的,左边杆一捏是上下摆动,表示紧张,右边杆一捏是左右摇,表示开心。前腿部分我们叫心脏部分,用来控制马的呼吸,马的呼吸可以传递马的情感。”刘晓邑曾在早期采访中细细回忆过《战马》准备过程中的种种。
  这部戏是刘晓邑的高光时刻,然而比起这部戏所带来的褒奖和荣誉,更大的价值在于,他学到了很多。
  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很多场合提起过去英国学习后的震撼和感触,英国国家剧院的大仓库里,系统而完整地记录着剧院建院以来所有剧目的档案,精细到每一个道具的备用零件、演出服装的每一颗扣子,都可以在某个抽屉找到。“这套先进且科学的制度和管理,保证了批量生产的运作。”刘晓邑说道。
  《战马》的经历为刘晓邑打开了_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更坚定了他要出去看一看的想法。之前他有过去意大利学即兴喜剧的经历,后来又去学习法国的肢体剧,2019年他还去捷克学习了木偶制作。“在普通捷克人的家里,大人摆起凳子就能给孩子演木偶戏,艺术的发生不需要太多障碍,不需要很好的条件,随时都可以开始。”回国之后,刘晓邑把木偶的制作方法拆分成几个课程,教授给孩子们。
  刘晓邑似乎把所有的激情都给了舞台,在戏剧之外,他是安静的。他并没有那么喜欢沟通,在综艺节目的镜头下,这点也很明显。他没有其他嘉宾那么善于活跃气氛,除非是他自己导演的大戏,他才变得稍微活泼起来。
  在《向往的生活》中,他也是那个不怎么爱说话但很会给自己揽活的人。搬冰箱、修凉亭、修框架、烤肉串,他都二话不说地埋头苦干。只有在和张子枫去采青苔的时候,他才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温柔地畅想着在那片小小的青苔上,一个童话般的故事正在发生。
  “剧场是我觉得最安全的地方。”刘晓邑觉得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真正地不加掩饰地做回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批评就批评,想开心就开心。”
  以至于每次陪妻子去电影院或者去剧场看戏,都是他睡得最香的时候。封闭的空间和幽暗的环境是他安全感的来源,最熟悉的环境能让他放下防备。但他并不喜欢在剧场看别人的戏,他总是很难用观众的视角去享受。
  长时间待在剧场里,也会让刘晓邑对剧场外的世界感到陌生,所以他现在最喜欢巡演。“巡演就能见到光了。”这是他喜欢的,去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剧场,认识不同的人,一起喝酒聊天,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能有一个舞台去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观点,仅此而已。”

停不下来的人


  排練的尾声,舞台左侧的白布上播放起一段海底的影像,蓝色的海水包裹着水下的生物,安静地掠过镜头的视野,只有水声和呼吸声在作响,没有任何精彩的画面,却能让人随之在深海中放空。
  这是刘晓邑潜水时拍下的画面。“潜水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潜下去以后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只关注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特别安静,但同时你又能听到很多东西。”
  2018年,在刘晓邑情绪的低谷,是潜水救了他。
  在《关于23号星球》里,有一幕刺激着很多成年人的泪腺。长大后的少年从床上起身、敲键盘、接电话;接着昏睡,又被拽起,敲键盘、接电话;接着继续昏倒……短暂的一分半钟,这套动作不停重复,少年想要停下,但却停不下来,直到狂风吹起,他崩溃呐喊。   然而,要让孩子能够理解戏剧,理解创作者想要传递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审美,并不比做其他戏剧轻松。刘晓邑觉得,做儿童剧甚至更难一些。“孩子的东西要做得很干净,这种干净是你在经历过很多世俗的事情、在拥有丰富的人生理解之后,从其中抽出的一丝最干净的东西。”

Q

其他文献
8月的某天,当我和往常一样打开某生鲜App准备购物时,发现梭子蟹悄无声息地挤掉了我常买的海白虾,登上海产类榜首。噢,原来又到了吃梭子蟹的季节。那天以后,不管是买菜还是点外卖,梭子蟹在我的手机里无孔不入,关注的美食公众号也开始为梭子蟹带货。  仔细回想,去年差不多同一时间,我也曾被梭子蟹大军“包围”过。每到一年的某个时刻,品牌和平台方就像约好了一样,上新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说起4月那就必定会有樱花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贵州台江县苗族的“姊妹节”,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起源于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被现代人冠以“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    古镇里的银匠村    由台江县沿着山路刚进入施洞镇地域,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欢迎横幅。农历三月十二,姊妹节的主办地已洋溢出节日的气氛。    施洞位于台江与施秉两县交界处,清水江从它的身边缓缓流淌,两岸青山逶迤,零星散布着许多吊脚木楼,苗族占人口
Taube Pavilion的一處露台。  住在加州山景城Taube Pavilion的居民们,一起床便能看见郁郁葱葱的圣克鲁兹山,之后他们会在通透的公用空间吃早餐,还能在精心修葺过的庭院里泡上一天。  这听起来像个度假胜地,但Taube Pavilion其实是个造价9800万美元的心理健康中心,2020年6月才开放,隶属埃尔卡米诺医院(El CaminoHospital)。  它由WRNS工作室
写作时如何获得缪斯眷顾,我个人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要有一位喜爱的作家,作为写作的原动力。就像当年我疯狂地爱上印度作家泰戈尔一样,反复阅读他的《飞鸟集》,只觉字字珠玑,满口盈香。一遍遍吟之诵之,笔下便沾染了一点点他的才气。  二、要学会享受痴迷的苦役。要舍得花时间搜集素材,花心血反复修改,敢于穿“百衲衣”,勇于潜心“苦修”。要舍得放下自尊与他人交流,在与他人交流或探讨中,发现自己文章哪儿写得不
西双版纳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的身份证上写的是“克木人、空格人、老品人、八甲人”。    克木人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地区的一些村寨中偶尔能听到些有关克木人古王城的传奇故事。传说中的王城的兴盛是因为盐。在尚勇磨歇的地下有富含盐分的泉水,打一口井下去就能涌出盐水,放到盐田中让太阳一晒,就能收获白花花的盐巴。在当时有盐就是财富。传说中王城的沦陷经历了一场惨烈战斗;克木人把王城建在山上,周围筑有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一个由100面功勋荣誉战旗组成的方队气势如虹,震撼人心。  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海上先锋艇、神威导弹营……一面面铁血战旗,一支支英雄部队,承载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与梦想。  实现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部队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也全靠基层。”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扭住党
先生走了,在他84岁生日前整整一个月的那一天。彼时的我,正在日本,上午8点35分,许伟老师打来电话,一同来的,还有那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噩耗。  虽然许伟老师在电话那端一直强调,医生还在尽最大努力抢救,但从他的哽咽之中,分明透露出了一种不祥信息。  如今,先生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对这位著名考古学家,我总想写点什么,却又总是理不出一个很好头绪,那就还是从他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谈起吧。 
中国生产的华美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服饰文化。除了纺织材料本身,中国的花机和花本纺织技术,更是对欧洲影响甚重  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是在经历了石器文明、青铜文明、铁器文明上万年不间断的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其辉煌成就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拥有包括“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软件工程师马丁·亚科拉正在家中办公,他不想回到办公室上班。  一年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迫使千百万人开始居家办公,这不仅打乱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阻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一年后,不少企业正准备让员工重返办公室工作。但一想到即将回归办公场所,有的员工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反而为此担心焦虑,甚至恐慌不已。  29岁的马丁·亚科拉(Martin Jaakola)是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名软件工程师,他一点儿也不想回
这期杂志是在春节的余温里制作完成的。记得节后回来开工时,大家交流假期感受,被提及最多的词是:① 就地过年;② 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是我今年春节期间唯一去影院观看的一部电影,票价不菲,观感不错。这部由喜剧演员导演的温情电影,截至3月3日票房突破49亿元,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三名。《你好,李焕英》也是为数不多的,票房和口碑双赢的本土电影—上一部在短期内获得如此高关注度的,当属公映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