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途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一定而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如何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成果,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涉及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低效的问题,课堂教学低效与课堂教学低效率不完全等同,低效的范围更广泛。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另一类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在内的各方面原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引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
  2.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主观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做笔记。从宏观角度讲,应当是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主导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自身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是次要因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
  虽说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低负次要责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怠慢的学习状态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进步的根本。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同样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教师,这都是相互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有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照顾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以至于放慢教学进度,导致教学内容减少,在后期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加快速度,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把握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所以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有中心点,所谓中心点就是重点和难点,每堂课的内容要围绕中心点进行,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强调一下本课重点,引起学生注意,重点内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使学生真正地明白理解。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个比方,教师在课堂上用前半节课的时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后半节课由于学生受到教师的激发和诱导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甚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开端,也是引导学生良好学习的开始,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因材施教
  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分层次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枯燥无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笔记,学生用背诵和抄写的方法加深对教材的印象,这样只能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何况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进步呢?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让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才能慢慢树立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才能更努力地学习与提高自己,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分层次教学是目前最好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有效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低是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因素。学生对学习态度不佳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使之达到学习有兴趣,有方法,爱学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建设在教育界成为每个教师思考并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使之达到学习有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体现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
在职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教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和建立合作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 问题情境 探究活动 合作学习  陈旭远教授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
初中数学是衔接小学和高中数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数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重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述和数学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影响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应该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积极改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