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市场化媒介中的林书豪形象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525466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选取两岸市场化媒介代表,南方都市报及苹果日报台湾版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试图研究两岸市场化媒介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呈现出怎样的差异,这种差异塑造了怎样不同的林书豪媒介形象。
  【关键词】林书豪 媒介形象 苹果日报 南方都市报
  一、研究背景
  经历了多支球队辗转而不得志后,2012年2月,林书豪替补出场比赛得到25分,其后首发出场并在职业生涯头五场首发共得136分,为1974年之后最佳,意外的带领尼克斯队连赢7场,并且成为稳定先发球员,上演了一出美国式成功的好戏。
  林书豪生于美国加州,是美国公民,其父母皆来自台湾,父母一代移民美国,而其外祖父则均来自于浙江嘉兴,其籍贯情况较为复杂,当在问及其是“Chinese”还是“Taiwanese”时,曾说:“你可以称我为一个台湾篮球运动员,一个华人篮球运动员,或就是一个篮球运动员。”①,林书豪以其优异的球场表现以及球场外的人格魅力等因素,成为了媒介时代的幸运儿,占据了中美台各大媒介的封面,甚至时代周刊也采用其作为封面,将其称为“Linsanity”。
  1、研究动机与研究意义
  运动员媒介形象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媒介形象,反映着当代媒介文化的组成因素与运作特征,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镜像。明星运动员成为当代大众偶像之一, 更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媒介文化作用,对于当代社会认同、大众文化的风貌乃至未来文化的重建都意义非凡。②研究某地区媒体是怎样选择框架报道林书豪以及其塑造怎样的林书豪形象,不仅可以看出媒体对待林书豪议题的态度和行为,也可以一窥媒体的报道理念及背后的意识形态。
  2、研究问题
  (1)苹果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呈现出怎样的差异。
  (2)苹果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林书豪媒介形象。
  3、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苹果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两份报纸所有在2010年2月期间关于林书豪的报告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和神话学理论对内容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影响了公众的讨论议程。而神话学理论则认为新闻具有两重身份,针对神话第一层次,新闻是一种事实叙述,而针对第二层次,它又是一种布告。神话是两度符號化、两度意指化,神话能指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的作用:从第一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事实叙述;而从第二层次上的意义来说,它宣扬了特定的文化意义,事实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意义、一种意识形态。③
  4、样本选择
  两家报纸都是两岸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及销量比较高的商业报纸,南方都市报是林书豪祖籍所在地广东唯一省级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是中国版数最多的都市报,中国最富裕的珠三角城市群区覆盖最密集的都市报。④根据资料显示,南方都市报总销量排名大陆第七,是广东省销量最大的综合类都市报,⑤而苹果日报虽然由香港壹传媒公司创办于台湾,却是台湾销量最高的报纸,阅读率为15.9%,仅次于自由时报。两份报纸在各自的发行区域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选取两家报纸作为两岸市场化媒介的代表分析林书豪的媒介形象更具有代表性,其结果也更具意义。
  笔者选取了2月6日至2月29日期间两份报纸上所有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即在报道标题或报道正文有出现林书豪或林书豪的其他称谓如Linsanity、Jeremy Lin等都纳入内容分析的样本之中。
  二、研究结果
  1、报道数量
  在报道数量上,2月期间,苹果日报对其报道数量完全超过南方都市报报道数量,且报道并不局限于比赛日,在非比赛日也有大量报道。
  从总量上来看,苹果日报关于林书豪的报道有237篇,而南方都市报只有30篇。从日期分布来看,据上图,苹果日报将林书豪更多更密集的放上了媒体议程,这种设置在林书豪逐渐确立球队主力后显得更加明显,与苹果日报相反的是,南方都市报呈现出报道数量多的日期与林书豪比赛日期相吻合的情况。而苹果日报在2月期间则是相对均匀密集的,基本每日都有很多关于林书豪的报道。根据议程设置理论,苹果日报显然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关于林书豪的议程,而苹果日报对林书豪议题的强调即是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的,可以推测相比于大陆受众,台湾受众可能更加关注关于林书豪的报道。
  2、报道版面位置
  在报道版面上,苹果日报将其更多的放在头条和重点新闻上,南方都市报则显得单一,全部集中在体育版和评论版。
  从报道所在的版面位置来看,两家报纸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出现版面最多的都在体育版。对于南方都市报,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只在两个版面体育版和评论版出现,体育版出现了28次,占总量的93%,评论版出现了两篇报道,占7%,从版面上可以推测南方都市报并没有赋予这个华裔球星在NBA的成功太多超出体育本身的意义。对于苹果提报,体育版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占总量的61%,而有89篇林书豪报告出现在了头条以及重点新闻的版面,可见关于林书豪的报道在苹果日报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推测林书豪现象在台湾受众中的受关注程度非常高。同时,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林书豪”议题在两份报纸中被重视的程度,也跟两家报纸所在区域有关系,大陆的新闻量远远高过台湾的新闻量也是原因之一。
  3、报道来源
  在报道来源上,苹果日报报道来源更加丰富,呈现出全民参与议题的现象。
  从报道来源来看,相对于苹果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来源比较单一,本报社采集的新闻占到了总量的50%,而专家学者或名人、社会群众两大报道来源都远远低于苹果日报。可见苹果日报更注重从多方面采集新闻,不仅仅是通过本报社,还更多的采集了专家学者社会群众等更多新闻来源,增加报纸的可读性。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两报经营理念不同,苹果日报更主动的去搜集其他的新闻来源,而南方都市报更依赖于自己报纸所采集的新闻。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林书豪议题的参与程度与关注程度要高于大陆,体现在报道来源的多样性,不管是专家学者名人还是网友群众,都参与了对林书豪议题的讨论与构建。   4、报道体裁
  在报道体裁上,南方都市报相比于苹果日报更加集中于消息体裁。
  从报道体裁来看,南方都市报中消息这一体裁所占的比例略微高过苹果日报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在苹果日报报道总量如此悬殊的高过南方都市报的情况下,评论的数量只比南方都市报高了3篇,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苹果日报的过分娱乐化所致,以致缺乏严肃深度的评论,而多是一些花边消息和关于林书豪的赛场外报道。
  5、籍贯提及情况
  籍贯提及情况,苹果日报将其塑造成“台裔”运动员,而南方都市报则更加强调其为华裔球员。
  关于林书豪的籍贯提及情况,苹果日报在报道林书豪时对其的介绍会采用“台裔”的标签,这一比例达到了总报道数量的19%,如苹果日报在介绍林书豪时会采用”台裔之星”、“第一位在NBA成功的台裔球员”、“台湾之光”等,而南方都市报在报道时则会将林书豪冠以“华裔”之名,相比之下南方都市报则显得更为中立,并没有使用如“台裔之星”之类比较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8篇报道中,都是将林书豪的身份注释为“华裔球员”。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日报关于林书豪的报道,也有出现采用华裔来介绍林书豪的情况,而南方都市报则完全没有出现采用“台裔”介绍林书豪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媒体所处的政治环境,南方都市报并没有提及林书豪的父母背景与移民情况,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对林书豪的社会认同所致,笔者认为苹果日报用“台裔之星”报道林书豪主要是寻求林书豪与受众之间的民族认同,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有助于提高林书豪议题的可读性与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根据神话学理论的观点,苹果日报在报道林书豪时采用的“台裔之星”、“台湾之光”等称谓更强调符号的第二层意义,即文化意义,是一种对符号的社会评价和使用,体现出苹果日报林书豪报道的倾向性,为受众营造了林书豪即台湾民众中的一员的形象,拉近了林书豪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这种拉近不仅体现在心理上的认同,也体现出一种林书豪代表台湾人在NBA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苹果日报为受众营造了关于林书豪的神话,这种神话的营造更多的可能是出于阅读率与市场占有率的考量,苹果日报悄然在受众阅读报道间利用这些符号提升了受众的注意力和认同感,从而提升报纸销量。
  6、形象构建
  关于林书豪的形象构建,苹果日报呈现得更为丰富和立体,而南方都市报所呈现的林书豪则基本局限于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这一形象。
  笔者将林书豪的媒介形象分为球技出色的、受欢迎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以及没有明确构建某方面形象。根据这一分类,从上图可知,苹果日报构建的林书豪形象显得更为丰富立体,球技出色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受欢迎的基本均匀的构成了林书豪形象的三个主要方面,而南方都市报所塑造的林书豪形象则多体现出他的球技出色这一特点,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构建某方面形象,可见南方都市报对林书豪的态度是比较中立和客观的。
  结语
  综合来看,苹果日报采用了大量的篇幅、重要的版面位置来报道林书豪议题,并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具有人格魅力且球技出色的在顶级联赛获得成功的台裔运动员,苹果日报不仅仅是出于市场的考量,这其中也体现了新闻的神话性,虽然苹果日报是一份完全的市场化报纸,但仍然需要生产神话给受众消费,从对其的称谓比如“台湾之光”等可以推测林书豪所代表的文化意义、神话意义,悄然间所代表的台湾的成功和台湾人的成功,为受众带来了满足,这一点在苹果日报的报道中体现了出来。而同样也可以称为华裔的林书豪,在大陆地区的南方都市报得到的“待遇”则全然不同,南方都市报仅仅是将其限制在了体育版,绝大部分报道只是将其塑造成了一名体育成绩出色的黄种人运动员,对其身份的无视和回避,仅以華裔球员代之也体现了南方都市报背后的一些政治考量和意识形态。
  另笔者认为本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在于受限于人力,样本选择量较少,两岸媒介代表性或许不足。
  参考文献
  ①http://zh.wikipedia.org/zh/%E
  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和转发动机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受众伦理角度对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对于末日谣言微博的转发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娱乐心理和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而对于转发行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受众应当提高伦理意识,承当应有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方面查找信息来源,了解不同声音,减少“第三人效果”造成
【摘 要】1898年于上海创立的《女学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刊物,它在维新派男性精英的支持和协助下,由女性创办并以其为宣传对象的历史产物。它的出现给中国妇女办报带来了一次高潮,而相继创办的《女报》也是在其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两报办报的历史背景,它们同时又是在近代中国男性办报的影响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需要下萌发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近代女报 妇女刊物 《女学报》  一、《女学报》与《女报》诞生
【摘 要】如今网络等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报纸这一传统媒介受到很大的冲击。地方都市报没有电视形象生动,没有网络新闻丰富快捷,更没有可与国家级、省级媒体匹敌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应从加强策划,立足本地,关注民生,报网互动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地方都市报的竞争力。  【关键词】都市报 竞争力 本土新闻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其即时报道、海量信息、图文视频
经历过几十年前动荡与经济困难时期上了年纪的人们,在社会安定经济生活大为改善的今天,都渴望能多活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尽情享受生活,弥补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是合情合理的希望与追求,也是人之常情。  希望归希望,人老了,患上这样或那样的小毛小病也是不可避免和自然的事,所以如何保健和养生就成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受到特别地关注和重视。  然而,老年人群这一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追求,却被一些不良商家,巧
【摘 要】最近几年,好莱坞连续推出了诸如《血红帽》、《白雪公主与猎人》、《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等一系列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的影片,但在剧情与主题的处理上却具有颠覆性创作,原本那个无数观众耳熟能详的童话城堡已经逐渐变成一个陌生而冷酷的黑森林。本文从“黑童话电影”这个概念入手,探讨研究其出现的历史原因,以期通过对此类影片出现的原因及独特之处的分析,能更有效地掌握并了解此类电影。  【关键词】黑童话
【摘 要】党报新闻照片不仅仅是记录领导活动的载体,更是树立领导形象、展示领导风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党报摄影记者而言,如何在方寸之间更多地集聚新符号,更好地刻画新时代领导的精气神,是一项常思常新的任务。  【关键词】党报 新闻摄影 领导人形象  地方领导代表一方形象,展示一方精神,其活动也是一方群众关注的焦点。党报新闻照片不仅仅是记录领导活动的载体,更是树立领导形象、展示领导风格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
【摘 要】2010年以来,微博以其简洁、开放与透明的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产品并不断发展,对地方社区网站的浏览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仅姑苏网2012年首页浏览量与2011年相比,就下降了60万次。因此面对微博的冲击,地方社区网站如何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微博 社区网站 发展策略  1997年,大陆的BBS论坛发展火热,各种BBS网站纷纷涌现。同时,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一些
几乎所有的人都做过这样的梦:等我中了五百万,我会怎么办?我和老婆是这样想的:除了交一百万的税外,实际到手的也就四百万。拿出一百万来,赡养双方的父母;再留一百万给孩子做教育基金。剩下二百万,我想都买成房子,每月的房租比我现在的工资还多,我就辞去工作,天天在家读书写作,换来的稿费大概够我们的日常开销,房租收入就用于每年的旅游。前两条,我们意见比较一致,但在另外二百万的处置上,我们谈崩了。老婆说,你太理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各地掀起了节事活动的热潮,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重大节事比比皆是,节事活动在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还使国家、城市的形象得以提升。本文分析了节事活动带来的积极作用,更深入地探讨了节事活动传播效果的评估体系,以期提供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节事活动 传播效果 评估体系  举办大型节事活动,能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众多国家和地区对举办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显著,微博成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新途径,在2010年、2011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渐成风潮,成为两会新热点。本文着眼于微博的传播特性探究微博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条件,针对微博传播及两会微博问政现状作一些反思,由此展望微博未来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两会微博 公共领域 公众话语    一、微博公共领域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