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的媒介化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是中国最大的电视海外传播平台,《中国新闻》是这个海外传播平台上一档大型的、权威的新闻综合栏目。它自1992年开播,至今已过二十年。曾历经多次改版,而2009年的改版更进一步彰显了该栏目的国际化、官方权威性色彩。“世界新闻,中国报道”是《中国新闻》栏目的传播口号与理念,也是该栏目最简洁、生动的形象阐释。世界大事与中国重大新闻是该栏目的内容选择重点,在报道技巧上,常常善于从中国的报道视野,全方位地传播世界,进而强化中国的声音和见解,建构表达中国的强势话语权形象。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与新闻框架的理论,试图探究《中国新闻》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性建构,具体演绎为:它建构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在这种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传播策略及新闻框架?媒介中的中国形象与客观现实之间有多大的差异?新闻报道在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章认为《中国新闻》的新闻报道塑造了一个政治体制稳定、经济发展强劲、社会和谐开放包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对外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样的媒介形象与客观现实既相吻合又有差距,即经济上对外树立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形象,但是并未兼顾到现实中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上对外树立了清廉高效、体制运转有序的形象,但未能全面反映腐败、机构臃肿等社会现实。在国家形象的媒介建构中,《中国新闻》栏目运用了多种传播策略,包括注重信息本体、改变传统语态、创新新闻制作模式、保持权威性加强国际化等。中国的媒介形象,是该栏目工作人员在突破旧有新闻框架并建构适应新时代条件与对外传播需求的新闻框架过程中逐步树立的,同时也是传播者与所有华语受众共同意义建构的结果。当然,在媒介化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中国新闻》的新闻报道也出现了某些偏差,如注重官方话语使百姓失语、政策预期与现实有一定差距等。而要消解这些偏差,《中国新闻》新闻报道须进一步更新报道视角、放低报道姿态,摆脱为官方政策做注解的传统报道基模,将更真实的社会情景呈现在新闻报道中,尽可能多元立体地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NaC1胁迫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萝卜在盐胁迫土地上高产栽培及抗盐育种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探讨了NaCl胁迫对萝卜种子萌发
研究自动变速箱壳体强度分析的方法,即利用应力测定的方法进行变速箱壳体的静扭转测试。分析采用应变片测定变速箱壳体应力的原理,通过扭转机对变速箱总成施加扭力,进行变速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是东南亚地区人口和军事大国,素有中南半岛的前沿屏障和重要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越南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中越两国山水相依,交往历史悠久,又拥有
2001年教育部公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明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着积极意义。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已经有师生互动的
以映霜红桃为试材,于硬核期分别对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研究果实生长发育时期的外观、大小、品质以及成熟期各项品质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套袋处理对映霜红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利用钻孔岩心观察、煤体结构频度统计及取心化验数据统计等资料,研究黔北煤田JP区块上二叠统煤层气的综合地质条件、含气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JP区块中、下煤组煤岩结构完整
通过对变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中学数学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操作思路更是模糊.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数学变式教学进行再认识.
研究背景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和可及性,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人享有健康目标的实现,2009年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
产业集群有效的加速了生产力发展、改善创新条件,是当今世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内在规律,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
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蓬勃发展,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升级,物流活动在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然而社会物流成本逐年攀升居高不下,特别是其中的运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