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计算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人数,介绍如何用韦恩图表示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思考怎样列式解决问题,从而渗透集合的思想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笔者通过巧设障碍、多元表征、数形结合和关联建构,让学生充分感知集合圖,感受用集合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领悟集合思想。具体操作如下:
  一、巧设障碍、激发认知冲突
  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课始,笔者借助学校运动会创设问题情境:学校准备举行各类单项活动比赛,三(1)班学生的参赛情况统计如下表。先课件出示表1,并让学生口答“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远、掷垒球这两项比赛”,根据名单学生准确地给出答案:共八人。接着用课件出示表2(擦去了表中的具体姓名,只标明参加跳绳的共9人,参加踢毽子的共8人),并让学生回答“参加跳绳、踢毽子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有学生脱口而出17人,也有学生猜测是16人,提出可能有1人重复参加,马上又有学生反驳,是15人,也有2人重复的可能……
  此时的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不断争辩的过程中发现了重叠问题。
  二、多元表征,感悟集合思想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时,笔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参加这两项比赛人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先后展示了连线法、画圆片(表示两项比赛人数,重复比赛的人用涂色圆片区分)、韦恩图(不标准)等多种方法。这样用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在此基础上列式解决问题,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
  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笔者有意让学生结合韦恩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借助直观图示理解韦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列式为9 8-3=14,笔者让学生结合韦恩图说一说求出的是哪一部分,体会两个集合的并集,再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体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的个数”这一基本方法。学生列式为8-3=5,9 5=14,并说明“8-3”表示的是只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在韦恩图上指出是哪两部分相减,“9 5”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加上只参加踢毽子比赛的人数,同时,在韦恩图上指出是哪两部分相加。
  三、数形结合,构建集合模型
  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由空白表格中可能隐含的“重叠”到“韦恩图”里藏着的“重叠”到最后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从具体表象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抽象,把元素从具体的学生姓名抽象为数,推进数学化过程。在探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教师质疑:怎么可能9 8=14呢?学生借助韦恩图直观、形象地表示集合及其交集和并集,此时对重叠问题中应该“减几”的理解水到渠成,在脑中自主构建了“A B-C=总数”的数学模型,轻松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练习中,设计开放题:三(1)班还有10人参加跳高比赛,12人参加跑步比赛,其中6人既参加跳高比赛又参加跑步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学生应用韦恩图解决此问题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题中,有6人既参加跳高比赛,又参加跑步比赛。还可能有几人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最多几人?可能是11人吗?最少是几人?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中的韦恩图不断变化,由包含关系到两个集合没有交集,学生直观感知“大圈套住小圈”“大、小圈分开”,丰富学生对集合认识的同时,“A B-C=总数”的数学模型得以灵活应用。
  四、关联建构,完善集合认知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开始接触集合的思想方法。例如,学习数数时,利用韦恩图表示集合的方法,把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分别用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学概念;在比较多少时,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实物一一对应,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时,用圈一圈的方式,利用集合直观理解乘法的意义“几个几”和除法“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等。
  本节课结尾,教师利用课件直观、有序地一一再现这些渗透集合思想、方法的截图,通过“关联”,丰富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变无意识地感知为自主建构,完善学生对集合的认知。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体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群策群力,探索出一条家校合作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途径。  加强沟通,正确引导。过去,家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参与者往往是班主任和家长。为了让家长重视体育,学校发动体育老师也参与到家校沟通中,使家校之间的沟通更有针对性,例如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属于常规体育项目,可以在任何场地进行,也是学生与家长容易接受的运动项目。体育老师在家访或者家长会的时候,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汉字本身的原因、学生个体的原因、识字方法的原因、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影响等。本文主要谈谈汉字本身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三多”是罪魁祸首  汉字有“三多”:同音字多、形近字多、笔画数多。“三多”是催生错别字的“罪魁祸首”。  1.同音字多  汉字总量数以万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但是,用来给汉字注音的《汉语拼音方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课程作为“让人成为完整人”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等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因此,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应是每位数学教师追求的境界,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设计数学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
2019年2月13日,省教育厅在黄冈市举行2018年“湖北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全省共有25名基础教育名师入选。在入选的名师中,潜江市“张安芳名师工作室”是全省唯一被授牌的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我愿意时时处处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张安芳在授牌仪式上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  “需要”是一种信任,“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自理、自控、自护能力较差,更需要爱。幼教老师只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结果往往是学生记住了若干道理,行为却背道而驰。笔者采用“三借助”的方法,把道理渗透到具体的情境或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学科融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很多知识是相通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能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和好书交朋友》时,教师先给学
为了让长期教学鄂教版的教师能够顺利衔接即将全面铺开的统编教材教学,学校教研组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对于“预测”策略的编排理念融入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对第七单元进行重建尝试。将三篇平行结构的精读文本设计成有精读、略读的梯度性文本。  一、重建目标,定位“预测”策略  首先,对三篇课文进行目标重建。将《点金术》作为精读课文,将《狮子和鹿》《黑眼睛的大红鱼》作为略读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是“一边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深度、品质品位、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洪湖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洪湖实小”)以洪湖水乡区域文化符号“莲”为学校文化的基本元素,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高度出发,对“莲”的君子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度挖掘,将学校文化定位于“莲文化”,文化建设以莲为核,校园环境以莲为景,校本课程以莲为文。通过“莲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传正
《逃家小兔》是根据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同名作品创编的绘本故事。绘本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借用重复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小兔想要变成鳟鱼、石头、小花、小鸟、帆船、马戏团的空中飞人离家出走。妈妈则表示,如果这样,她就变成捕鱼的人、爬山的人、园丁、树、风、走钢索的人把小兔追回来。小兔最后决定留在家里,当妈妈的小宝贝。在兔妈妈和小兔富于韵味的对话中,妈妈温情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绘本中
新闻写作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话题,要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基础,不仅要在学习习惯上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让学生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了解新闻的着重点和定位,更要在实际采访和写作中,发现新闻事件、分析新闻热点、捕捉新闻线索,从不同的立场选取切入角度,最终融合成“独家新闻”。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新闻的阅读、采访和写作三大块进行编排,所以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可以按照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