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并且,《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二、训练“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
  (一)重视范读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 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
  (二)要指导学生读到位
  1.准确发音,感受音韵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生动地再现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也就是说,朗读的最本质特征是靠声音表情达意。因此,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首先,进行有效地正音。其次,注意音变现象。
  2.把握语调,感受节奏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因此把握好语调,进行有节奏地朗读。
  3.理解意蕴,感受情理
  作者所记叙的事情或描绘的景物之中闪烁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察作者的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
  (三)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这样的阅读基本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
  (四)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除了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之外,一是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二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以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難之处。三是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总之,学生“读”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必然受益终身。
  三、要及时进行朗读总结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刘勰曾经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记叙文课堂教学是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我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不可少的类型题之一,为此,教给七年级学生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记叙文阅读的做题思路,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就显得迫切而又必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正是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和倡导
期刊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语文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
期刊
七年级英语是初中的入门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  一、先要养成听说的习惯  抓好课堂45分钟,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关键的一点,而抓课堂的关键就是抓好学生的听课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一项工作非常重要,预习是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当然还具体指导。一般在学生预习的时候,老师
期刊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學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这对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的观念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局面。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课,让语文走向素质教育。  一、语文活动课的概念及特征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期刊
自2012年以来我们这里已经全面覆盖教学都使用 “班班通” 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班班通迅速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个角落,这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物理学科的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作用。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深知“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误区及针对误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究,以此来促进“
期刊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項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
期刊
一、阅读好书与时代呼唤  近几年网络文学、校园文学、甚至短信文学的出现,其中不乏快餐文化、垃圾文化。对当代中学生阅读是一个误导。学生们正直青春期、他们大多沉溺于郭敬明、韩寒,还有什么“星”。爱读《男生女生》之类的符合中学生口味的文章。这些应时而生的所谓“文学”,除供消遣外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相反有的垃圾文学像“鬼故事”之类的恐怖故事、色情故事、还有一些艺坛的“花边新闻”……学生
期刊
跳绳是体育教学中最普通的一种体育器材之一,又是一项趣味性很强的体育活动。跳绳能培养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灵活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果组织不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降低,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单人跳、双人跳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单人跳。每人一条小绳,采用交换腿跳或双腿跳。方法有前摇、后摇、前交叉、后交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