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作用很關鍵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對未來本澳發展AI 教育有哪些期望和建議? 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發揮哪些推動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未來在AI 教育方面,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作用很關鍵,而且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可缺失,表現在;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教青局等持續對大、中、小學加大投放教師的專業培訓及軟硬體資源配置。另外,針對15歲以上居民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多年,若在有關部門指引之下,推動更多辦學機構開設編程、機械人、資訊科技以及現時最熱門的AI教育科普課程,對提升整體社會的AI科普知識及應用的興趣和認識,是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澳門電腦學會陳永健理事長:澳門資訊科技落後問題潛藏很久,現在社會發展太快,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政府要配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推動科技資訊發展的政策,比如:推動產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產業和學校多方向合作,產業帶動創新需求,為學校培養人才指引方向。
   澳門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澳門人要站得高,看到澳門的國際優勢,看到澳門在大灣區和國際之間的價值,從而找到自身的定位。我認為,澳門打造智慧城市,引入AI人工智能人才,是一個契機; 讓澳門人參與大灣區資訊科技發展,也是一個契機,在大灣區框架之下,澳門同內地教育接軌很重要,將來可和大灣區教育部門加强合作,成立一個大灣區中小學教育合作交流平臺,可借助大灣區教育科技發展教育政策,共同培養未來澳門所需的人才。
   澳門培正中學創新科技科劉冠華主任:澳門缺資訊科技人才是客觀現實,但這不等於我們沒有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而是,往往這類在澳門或在外地培養的人才,由於種種原因,看不到在澳門發展的前景,甚至根本找不到一個實現專業抱負的平台,而最終選擇在其他行業或者赴外地發展。近年,特區政府意識到科技興澳、人才建澳的重要性。然而,如何留下這些有科技能力的人才,為澳門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才,社會各界應思考。
   對於培養人才環節,政府要交給社會一個可見到的遠景,除了政策上對學界給予支持,還要努力推動與科技創新相關配套行業的發展,爲科技創新人才創造就業機會,亦讓青少年學生看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將來在澳門有學以致用的平台。
其他文献
中、西醫新視觀:  互為配合,各盡所長   中醫藥在澳門已歷百餘年,並且深入民心。以前,澳門醫療條件尚且不完善,中醫為保障底層社會華人的健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家庭的淵源,尤記得小時候在自家鋪頭門口幫祖父揀藥熬藥,為街坊分派涼茶防暑。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澳門醫藥發展一直比較偏向西醫的,尤其在社會動盪的年代,居民生活條件差,各類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而感染的傳染病比較多發,在這樣的社會
期刊
8月是本澳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的日子。作為今屆選舉唯一入閘的候選人,他提出的“協同奮進、變革創新”理念,承諾深入傾聴澳門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聲音訴求,無疑是貼近了當下的社會發展形勢需求的,因而得到本澳社會各界普遍的認同。很多有識之士都看到本澳回歸20年來,一路走過,表面風光,但其實繁華背後,不論民生經濟還是法制基建都存在不少或大或小的問題,有的甚至堪稱社會惡果令本澳全社會集體買單,因為這類的惡果太多,
期刊
AI(人工智能)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而發展離不開人才,為此,全球各地近年掀起一股重視科技資訊發展,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浪潮。而據資料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AI(人工智能)人才有80萬,印度有15萬,英國有14萬,而中國有5萬,以上數據,可窥知為何國家如此急起直追培養科技人才的原因了。在澳門,特區政府正在努力打造澳門為智慧城市,如何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以助澳門迎接人工智能世界的挑戰,已成
期刊
由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組織的澳門中文傳媒50餘人珠海啖荔活動於7月19日舉行。活動內容安排豐富,先後參觀橫琴總部大廈、南方電網琴韻變電站、橫琴長隆、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澳門大學科技研究院等單位實地訪問交流。此次活動受到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午4時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廣豔及橫琴新區等領導的陪同下出席媒體見面會。   姚市長致辭時表示,珠海將舉全市之力,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主
期刊
打造智慧城市,AI科技人才是關鍵,您認為澳門AI人才市埸怎樣?解決AI人才需求有哪些途徑?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智慧城市是21世紀城市規劃和發展的主流。早前,國務院及主管部委也就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原則和目標等訂定了指引,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亦將成為特區政府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   配合特區智慧城市的發展策略,本局期望人工智能可跟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朝向兩個
期刊
教育是提高人口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澳門回歸以來,透過健全和完善教育法規,不斷推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多元化,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澳門教育體系。回顧澳門教育發展史,從回歸前到回歸後,澳門教育的近現代化走過了艱辛而漫長的歷程。  時代變遷,澳門教育進化史   回歸前,當時澳葡政府在很長時間裡對社會教育都沒有足夠重視,除了一些葡人學校之外
期刊
AI(人工智慧)教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您認為澳門需要怎樣的AI教育?針對全民的培養AI興趣教育?還是針對學(生)界的專業技術教育?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現今一個地區的發展已離不開資訊科技,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該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故澳門特區政府一直支持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期望利用資訊科技提升教與學效能,另一方面,培養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
期刊
官民合作,澳門特色民生態勢   澳門回歸前,社會治安不靖,秩序紊亂,黑社會橫行,搶劫、兇殺、綁架等惡性案件屢見不鮮,經濟更是持續下滑,連續多年負增長,失業率高企,居民收入低,社會民生出於非常低迷的水準下。回歸後,隨著“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在澳門特區前後四屆政府的帶領下,實現和諧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失業率連年降低,市民安居樂業,整個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20年間,澳門經濟增長提速、
期刊
您是否贊成AI 教育低齡化?針對內地已掀起自幼兒開始AI 教育熱潮,您是持支持鼓勵還是反對的取態?澳門是否應該傚仿?   澳門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曾祥財副教授:近年內地盛行AI 教育風潮,各類為中小學編制的AI教材紛紛出現,去年全球首本人工智慧高中版教材被部分中學試用,從基礎教育階段推動人工智慧(AI)教育的發展。反觀澳門,近年中學推行“STEM 教育”看似很火熱,個別小學已開設有開設STEM課
期刊
澳門推動AI教育的條件是否成熟? AI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帶來哪些衝擊?背後有哪些因素和挑戰存在?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黃健武廳長:近年世界各地致力推行創意和實踐教育(包括STEM教育/創客教育/應用性教育等),當中結合如編程、人工智能等資訊科技知識、及其他科學的知識,強調“在創造中學習”或“基於創造的學習”。一般而言,推行創意和實踐教育需要能提供各種設施設備、工具、資源及研發場地的平台。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