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如何有效激活小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成为小学教师经常探讨的内容。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沿用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用直接的讲解和固定的答案来要求学生。这都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从创设情境教学、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改编课文、开展课堂讨论等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学生在事物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学生教材知识,用繁琐的讲解来灌输、用固定的答题模式来要求。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想象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事物的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想象力训练器”的作用,把文章中抽象的人、物、景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蚕姑娘》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蚕,对这种生物的蜕变过程并不理解,在阅读文章时会一头雾水,不能理解作者笔下蚕姑娘的变化情况,想象力无处发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几幅蚕姑娘不同阶段的图片,并附上不同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力的直观形象。这时,学生在看到蚕姑娘各种阶段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蚕姑娘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理解作者笔下的各种现象。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对蚕姑娘的赞美之情,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精心设置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兴致不高,培养学生想象力成为一句空谈。为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模式,教师应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外国学生对徐悲鸿那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有没有与外国学生争辩?他得做法是什么?”、“最后外国学生的态度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等,以此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听不动脑”的学习模式。这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给出答案:“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天赋不高”、“徐悲鸿受到嘲讽后并没有与之争辩,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作画,以事实堵住被人嘲讽的嘴”、“最后外国学生被徐悲鸿的人品和作品所折服,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以后也要像徐悲鸿学习”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原文中找到问题答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脑海中再现徐悲鸿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努力学画的情境,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改编课文、展开联想生成
课文改编是学生在坚持故事主题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构人物或改变故事情节的做法。引导学生改编课文能促使学生把记忆故事变为创造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文章引导学生改编课文,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自主改编课文。这时,学生在看完全文后,有的会改变乌鸦喝水的方法,如:小乌鸦在树上摘几颗果子,投入水中,既能解渴又有果子酸甜的味道,制作出了新型的饮料,最后成为了饮料公司的老板;有的学生看到小乌鸦渴了找水喝,会联想自己口渴时的经历,于是便会改变小乌鸦找水喝的原因,如:小乌鸦为了照顾病重的妈妈,来城里打工,口渴了又舍不得花钱买商店里昂贵的饮料,于是只能到处找水喝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用新颖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小读者,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其自身的想象力。
四、开展课堂讨论、碰撞思维灵感
课堂教学氛围影响到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处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的做法对不对?”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会给出这样几种答案:“哪吒的做法是正确的,不打死三太子,龙王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包庇三太子,最后三太子还是会祸害百姓”、“哪吒的做法不正确,他私自打死三太子会让龙王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他,会给他们一家都带来灾祸”等。同时,教师在听取了学生的各个观点后,还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哪吒,你该怎么做呢?”,这时,由于这个问题课文和课外读物上都没有准确答案,学生会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借鉴别人观点的同时,展开头脑风暴,想象自己如果是哪吒,自己应该怎么做,答案自然会是异彩纷呈。通过这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总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发挥学生主体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教学、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改编课文、开展课堂讨论等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学生在事物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采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学生教材知识,用繁琐的讲解来灌输、用固定的答题模式来要求。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想象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事物的形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想象力训练器”的作用,把文章中抽象的人、物、景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蚕姑娘》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蚕,对这种生物的蜕变过程并不理解,在阅读文章时会一头雾水,不能理解作者笔下蚕姑娘的变化情况,想象力无处发挥。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几幅蚕姑娘不同阶段的图片,并附上不同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力的直观形象。这时,学生在看到蚕姑娘各种阶段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蚕姑娘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理解作者笔下的各种现象。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对蚕姑娘的赞美之情,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精心设置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兴致不高,培养学生想象力成为一句空谈。为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模式,教师应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外国学生对徐悲鸿那么不礼貌?”、“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有没有与外国学生争辩?他得做法是什么?”、“最后外国学生的态度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等,以此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听不动脑”的学习模式。这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给出答案:“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天赋不高”、“徐悲鸿受到嘲讽后并没有与之争辩,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作画,以事实堵住被人嘲讽的嘴”、“最后外国学生被徐悲鸿的人品和作品所折服,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以后也要像徐悲鸿学习”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从原文中找到问题答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脑海中再现徐悲鸿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努力学画的情境,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改编课文、展开联想生成
课文改编是学生在坚持故事主题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虚构人物或改变故事情节的做法。引导学生改编课文能促使学生把记忆故事变为创造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文章引导学生改编课文,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自主改编课文。这时,学生在看完全文后,有的会改变乌鸦喝水的方法,如:小乌鸦在树上摘几颗果子,投入水中,既能解渴又有果子酸甜的味道,制作出了新型的饮料,最后成为了饮料公司的老板;有的学生看到小乌鸦渴了找水喝,会联想自己口渴时的经历,于是便会改变小乌鸦找水喝的原因,如:小乌鸦为了照顾病重的妈妈,来城里打工,口渴了又舍不得花钱买商店里昂贵的饮料,于是只能到处找水喝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用新颖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小读者,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其自身的想象力。
四、开展课堂讨论、碰撞思维灵感
课堂教学氛围影响到想象力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处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的做法对不对?”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会给出这样几种答案:“哪吒的做法是正确的,不打死三太子,龙王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包庇三太子,最后三太子还是会祸害百姓”、“哪吒的做法不正确,他私自打死三太子会让龙王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他,会给他们一家都带来灾祸”等。同时,教师在听取了学生的各个观点后,还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哪吒,你该怎么做呢?”,这时,由于这个问题课文和课外读物上都没有准确答案,学生会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借鉴别人观点的同时,展开头脑风暴,想象自己如果是哪吒,自己应该怎么做,答案自然会是异彩纷呈。通过这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总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发挥学生主体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教学、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改编课文、开展课堂讨论等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