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与汉族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藏族与汉族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差异。

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年龄>18岁且临床资料齐全的藏族和汉族肺栓塞患者,分别作为藏族组及汉族组。在患者出院时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栓塞危险因素的分布和短期预后差异;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2年以获得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藏族组90例,汉族组626例。藏族组年龄显著小于汉族组[(52.2±15.8)比(59.8±16.6)岁;P<0.001],且藏族组高龄患者(年龄≥70岁)比例显著低于汉族组(15.6%比33.7%,P=0.001)。藏族组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汉族组[(134.0±32.0)比(122.2±25.7)g/L、(41.2±9.2)%比(37.6±7.3)%和(222.2±97.5)比(187.5±87.2)×109个/L、3.71(2.51,4.89)比3.31(2.44,4.42)g/L;分别P<0.001、<0.001和P=0.001、0.048]。汉族组现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患恶性肿瘤更常见(P=0.011、0.001),而藏族组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妊娠或既往1个月内分娩史更常见(P=0.041、0.001)。藏族组短期病死率及2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汉族组(2.2%比11.5%,13.6%比24.9%;P=0.005、0.020)。

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在藏族患者肺栓塞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藏族肺栓塞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优于汉族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简易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先后顺序随机、双盲的方法对53例OSA患者用简易CPAP机和传统CPAP机治疗各一晚,观察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ArI),氧减指数(ODI),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患者对不同机型的偏好。结果经简易CPAP机治疗后,AHI、ArI、ODI分别从治疗前的35.7(18.1、58.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C组)、HMGB1特异性抗体处理组(IR-H-Ig组)、对照抗体控制组(IR-Ig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高活动性谵妄(PHT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Ⅳ级,且病历资料齐全、明确诊断为PHTD的患者共74例作为病例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1∶6频数匹配同期同类无PHTD发生的患者44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
目的探讨典型猝倒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QB1*0602(+)对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CRT)-1降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165例,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DQB1*0602基因及脑脊液HCRT-1测定。依据能否同时满足猝倒并DQB1*0602(+)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同时具有典型猝倒和
目的比较新型磁珠分选法(MACS-DGC)与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法(DGC)分离精子对辅助生殖(AR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子DNA碎片率(DFI)检测并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病例。根据DFI将病例分为3组:DFI异常(DFI≥20)且使用新型精子磁珠分选法(A组);DFI异常(DFI≥20)且使用传统精子密度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接受单侧髋关节骨折手术且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单侧髋关节骨折手术且年龄≥80岁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神经阻滞组。记录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骨折类型、ASA分级、术前心肺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总量),以及术后情况(住
目的研究2014至2017年中国儿童及新生儿患者(≤14岁)细菌耐药情况。方法从2014至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提取儿童及新生儿组相关数据,分析4年来儿童及新生儿患者数据变迁,并与成人组(15~65岁)、老年组(>65岁)进行比较。结果2014至2017年,儿童及新生儿组检出细菌占所有年龄段细菌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6.2%、13.8%、15.3%和16.3%。其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