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新型磁珠分选法(MACS-DGC)与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法(DGC)分离精子对辅助生殖(ART)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精子DNA碎片率(DFI)检测并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病例。根据DFI将病例分为3组:DFI异常(DFI≥20)且使用新型精子磁珠分选法(A组);DFI异常(DFI≥20)且使用传统精子密度梯度离心法(B组);DFI正常(DFI<20)且使用传统精子密度梯度离心法(C组)。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将常规体外受精(IVF)标记为1组,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标记为2组。对各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抱婴率等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IVF三组中(A1、B1、C1)正常受精(2PN)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抱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DFI的ICSI患者(A2、B2)中,A2组对比B2组发现优胚率(87.8%比46.3%,P<0.001)、临床妊娠率(66.7%比29.2%,P=0.031)、胚胎种植率(50.0%比19.5%,P=0.010)、抱婴率(66.7%比25.0%,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精子磁珠分选法对比传统梯度分离法对于IVF的临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ICSI受精周期中临床结局得到了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