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探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全民素质整体提高,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身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一分子,深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时俱进,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荣誉称号。
  
  一、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整体有了很大提高。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的特定环境中丧失了师德和人格。他们中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国家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素质?师德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所谓师德规范,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内涵。
  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其根本就是要“正师风、铸师魂,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核心思想就是要提高教师素质。这里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文化、心理品质的总和。这里明确包含了“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就是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建设和师德内涵建设,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另一方面,良好的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内在本质的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以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流的专业人才的重要因素。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是由众多个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所组成的。每一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着整个社会民族的道德风貌,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每一个体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如何,都是从儿童时期培养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幼小心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每一位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也对个体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都无法替代教师教育过程的优势。因此,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认识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政治任务。
  
  三、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建设的主要内涵
  
  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1.与时俱进,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
  深入开展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其丰富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在政治理论方面,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在日常行为方面,以“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为最高美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坚持素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教学目标;爱岗敬业,以课堂为主阵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每个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坚持高标准,教育培养具有“健美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智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最高追求;牢固树立“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理念。一句话,发展教育,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立科学的教育新理念,努力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才能真正体现与时俱进。
  2.爱岗敬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爱岗敬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没有敬业精神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教师,能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地投入;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刻苦钻研,知难而进,发扬敢于同一切困难做斗争思想和作风,不断开拓创新。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顾全大局,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会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才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育人为本,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而且育人是根本。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内涵建设,就是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坚持育人为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坚持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常与家长联系上,共同探究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相互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4.身心健康,拥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身心健康,是指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教师身心健康,心情愉悦,就会享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在教育中,人格塑造是师德内涵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永恒主题。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塑造新时期教师的身心健康素质,完善教师人格魅力。在新时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心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合理的职业定位,善待各种评价,具有公道、正派、廉洁、务实、勤勉、慎思、好学、创新等精神。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有了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精神状态、均衡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5.学高身正,坚持高尚的品德言行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学高身正,坚持高尚的品德言行,是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学高身正,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学生经常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学高身正,坚持高尚的品德言行。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教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视出教室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结合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学高身正,坚持高尚的品德言行,为人师表,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6.广博精深,深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劳动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示范性、复杂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广博精深,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的概括。其本质特点是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需要做到:
  第一,以“学”养师德。注重学习,不断积累,方能广博精深。特别是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以自己的广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教育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接受教育,真正体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搞好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一句话要“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以“规”约师德。就是要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落实,发扬民主,完善监督机制。
  第三,以“标”导师德。就是要用榜样引路,学习先进事迹,提高道德典型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号召教师向典型学习,使教师自觉养成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敬业爱生、乐于进取的师德风貌,推动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建设上新台阶。
  第四,以“爱”呵护师德。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
  7.积极进取,执着的创新精神
  终身学习是师德的生命,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教师要拥有积极进取,紧跟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拥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
  8.诚实劳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实践中,只有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学术创新,努力创造先进文化,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发展和技术进步。
  学术道德、学术行为失范乃至学术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瞠目结舌,已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前段时间一些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术剽窃事件让人记忆犹新,这些事件涉及的不单有出名心切的无名小卒,也不乏一些名声不菲的专家教授。教师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有:主观上不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客观上受现实中不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所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道德建设问题,除了要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之外,必须改革与创新教师评价机制,从制度上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
  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教师需要做到:第一,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要探求真知,忠于真理,自觉维护学术的高尚、纯洁与严肃性。不得在学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和伪科学活动。第二,正确对待学术活动中的名利,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第三,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等浮躁作风和行为。
  新时期加强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的内涵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总之,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师德素质和师德规范的内涵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障。让拥有人民教师光荣称号的我们,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卫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周芳.高校教师道德建设[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3]程松杰.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4]马健华.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翟国静,杨莉.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6]郑荷芬,倪志明.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发展[J].教育导刊,2008(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芙黄膏联合冰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手术术后肢体肿胀
1 病例资料rn患者女,38岁,以“胸闷、气促2个月,加重10d”为主诉于2014年3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3 min-1,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0 min-1,律不齐
期刊
@@
从南昌昌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的背景出发,针对昌北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提出完善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但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正进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超常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带来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新建本科院校要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校的人事档案工作从属于高校的人事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必须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这是当前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的任务之一。    一、当前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    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用人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改革的总体趋势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用人制度从行政任用关系向协商聘用关系转变。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从行政任用制转变为聘用(聘任)制,这种聘用(聘任)制度
2012年2月24日,吉安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吉安市图书馆召开。会上,各县(市、区)图书馆馆长就2011年和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吉安市图书馆馆长邹美兰部署了读者服务、改善环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
[目的]探讨基于跌倒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预防跌倒知信行水平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现在的高校已经把原来全方位教师角色,细分为教授不同课程的许多专门的任课教师了。任课教师只负责具体课程的教学,而不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由辅导员负责。而每个辅导员一般要负责200名左右的学生。这么多的学生,每个人的思想变化、品德状况、人生困惑等问题,都要辅导员去解决。如此大的工作量,仅凭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做细做实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