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重新建模之单元导读课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作品的阅读对象,即儿童。很少通过整合资源,开展单元导读课。往往开展的都是一周一单元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既缺乏整体性又很难挖掘文章的深度。因此,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中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模式亟待建立。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补充阅读;儿童视角;单元导读课;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整合资源,重新建立单元导读课模式的意义
  1.单元导读课,即着眼单元整体,围绕单元主题,使学生通过诵读、朗读等形式初读整个单元所涉及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从而为本单元后期的精读课文的挖深、拓宽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2.建模的重要意义:从教育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方法的探索。从课程角度讲,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它将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
  二、案例分享——北师大版第四册《青青的山》单元导读课设计
  【教学内容】
  1.熟练背读单元导读诗歌。2.浏览教材课文《山寨》《美丽的武夷山》《华山》,画出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试试用一个词说出课文的特点。3.了解同步阅读资料《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绿色的竹楼》《故乡》《风景》《理想的家》《黄山》《热闹的大山》《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4.补充阅读古诗:杜甫《望岳》;杜牧《山行》;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王之涣《凉州词》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读背诵环节
  本环节旨在通过背诵单元导读诗歌《风景》(选自《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记忆质量,让单元主题《青青的山》的情感融入学生。
  风 景
  王增雅
  绿树站着,青山躺着,白云飘着。
  为了探望青山,云儿拍动着翅膀,来到翠绿的山谷。
  为了采摘云朵,树儿张开手臂,伸向蔚蓝的天空。
  在整个诵读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反复朗读。如:师生承接读,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读,填空背诵读等。训练朗读的同时,提炼出单元主题:青青的山。
  (二)同桌自学汇报环节
  在了解了单元学习导图后,本环节是单元导读课的重点所在,即运用朗读、浏览、略读、默读等方式,初读几篇主题教学课文,分享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归纳单元主题下每篇课文的特点。低段的课程还可以结合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目标进行相应的指导落实。
  1.浏览教材课文《山寨》《美丽的武夷山》,画出精彩词句。试试用一个词说出课文的特点。
  2.同桌讨论交流2分钟。
  3.随机抽查,分享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评、朗读。
  (1)《山寨》。好词: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好句: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2)《美丽的武夷山》
  好词:造型奇特、山势险峻、古朴的竹筏;(叠词)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轻轻、徐徐、入诗入画。
  好句:
  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曲曲弯弯地漂行。
  4.生字闯关: 认读认字表的字,重点认读“寨、炊、柱”(翘舌音),“汪、峰、省”(后鼻音)
  5.写字:观察“垂、爬”的笔画,说说需要注意的笔画。写一写
  过渡语:刚才是我们课本上的两篇主题课文,我们抓住了两个特点,一是神秘,二是美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位著名诗人所做的古诗,看看他们眼中的山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补充名诗背诵环节
  本环节旨在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单元主题中心词“山”,了解诗中写了什么山,用一个词说说初读时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1.朗读几首古诗。
  2.猜一猜:杜甫《望岳》;杜牧《山行》;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几首古诗都提到了哪些山?
  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挑战背诵情况
  4.《华山》这是由宋朝寇准在七岁时所做的诗,读一读,体会诗意。
  (四)升华感情
  今天,我们走进了这个单元的多篇课文,感受了古代诗人眼中的山,老师相信在你心中山不再是孤独的,会是多姿多彩的,会是充满着精神的。
  三、《青青的山》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青青的山这一单元,围绕着“山”这一中心词,涉及了散文、诗歌、古诗等多种文体形式,展现出不同特点的山。本学案设计旨在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初步接触单元课文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诵读,感知每座山的特点,读出心中对每座山的感受。从中初步体会到山不只是“青青的山”,还有“雄伟的山”“高大的山”“变化多端的山”“美丽的山”等等,让孩子能带着对大山的憧憬,进入下一单元精读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毕英春.王学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1 X Y单元主题教学示例” [J].人民教育,2012(Z3).
  [2] 刘宪华.单元主题教学法——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0(10).
  [3] 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课本中必修的经典篇目,《陈情表》的实际课堂教学大多以阅读为主,重在分析与感悟其中的情感价值,鲜有涉及其文在逻辑结构生成方面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分析《陈情表》一文的逻辑结构和细节描写为例,例谈其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该课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陈情表》;逻辑结构;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
【摘要】本文分析中的案例采用的是张家港市梁丰中学朱军老师所授的新课《苏州园林》,主要就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及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进行了相关分析。文中认为,这堂课“课堂教学流程简洁、严谨;教师课堂掌控沉稳、自如;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门留有缺憾的艺术,本文对此也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严谨;沉稳;有效;板块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他认为,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在最柔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很难使其发生改变了。他还认为,一个尚待学习的老年人是可羞又可笑的;训练与准备是青年人的事,行动是老年人的事。这里夸美纽斯表达了最佳教育年龄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同时其观点又过于绝对化,这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终
【摘要】古诗词的存在是具有一个时代和一个时间的阶段发展性的一个代表,与现代文的学习不同,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找对方法合理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优化;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提道:“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的汉语书面需要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书写文化和口语文化源远
【摘要】“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是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文化传承和国民素质提高活动,受到各地区高校的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有效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本文从“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入手,对“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策略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
【摘要】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具体表现形式,想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写能力,就要深入研究口语交际与写话之间的有效整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及应用性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通过口头作文,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口语交际与写话训练的有效整合方式。  【关键词】低年级;口语交际;写话;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2020岁末,国内青少年足坛有些意外地抢到了出镜的机会:在浙江省U14年龄段的一场比赛中,杭州队某球员恶意飞踹对手要害部位,当场因为领受到第二张黄牌被罚出场。这段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之后,当时的举动被无数人称为“断子绝孙脚”,进而引发各界开始关注隐藏在青少年足球领域内的恶行苗头。  在足球、篮球这类强调身体对抗的项目中,球员之间时常会出现激烈碰撞,出现受伤等意外在所难免。包括在最新的《民法典》中,也对
【摘要】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和中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阅读能力也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阅读教学,拓展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努力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展现语文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有效阅读;语文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重视对学生阅读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有较为
【摘要】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语文性,彰显语文自身的魔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践教学经验,立足于大数据技术背景,就如何提高课堂语文性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语文;语文性;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常态阶段,初中语文课程在不断推进改革过程
1984年9月,本刊出版洛杉矶奥运会特辑,刊发记者冯贵家撰写的文章《第一枚金牌的主人》,详细叙述了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故事。许海峰堪称中国体育历史上一座里程碑,从亚运会摘金到成为中国射击队教练,再到踏上体育行政管理岗位,人生中重要的几次转身,《新体育》都为其留下了记录。谈起《新体育》,许海峰回忆起那一段段往事。許海峰我与《新体育》  许海峰与《新体育》的关系十分特殊。上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