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祁门红茶等级无损检测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om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快速无损的茶叶产品等级评估,应用近红外(900~1700 nm)高光谱成像技术对6个等级的祁门红茶进行分类。首先利用线性和非线性降维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视化算法包括线性方法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多维尺度变换(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和非线性方法的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ur Embedding,t-SNE)、Sammon非线性映射
其他文献
为揭示安福火腿的品质特性及其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对其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游离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及肌肉中氨基酸的组分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从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分别检测出19、29种游离脂肪酸(皮下脂肪的总游离脂肪酸含量是肌内脂肪的7.992倍),29、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味活性值分析法分别得到7、14种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己醛、辛醛、壬醛、(E,E)-2,4-癸二烯醛和双戊烯是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共同呈现的关键挥
为了研究半胱氨酸处理对金针菇低温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影响,将新鲜金针菇分别采用15 mmol/L半胱氨酸和清水浸泡处理20 min后于2~3℃贮藏12 d,并定期检测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5 mmol/L半胱氨酸处理能够抑制新鲜金针菇的呼吸强度和褐变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并保持较低相对电导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并保持较高的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贮藏结束时,半胱氨酸处理组的PPO和
为了解冷鲜鸡的货架期,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品质表征参数,研究了冷鲜鸡在不同温度(5、10和15℃)下的变化规律,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了不同温度下冷鲜鸡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实际样本验证。结果表明:Arrhenius方程中TVB-N的活化能Ea为52.636 kJ/mol,指前因子k0为3.8×107。以5、10和15℃作为验证温度,其相对误差为6.30%,6.00%和3.91%,实际样本验证最大相对误差为−10.5%,说明该
为研究剁辣椒家常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沉积农药条件下,通过优化分散固相萃取方法建立了剁辣椒中5种农药的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经水洗、晾干、切碎、加盐腌制4道家常加工工序后,吡虫啉、啶虫脒、精甲霜灵、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5种农药在剁辣椒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剁辣椒中5种农药的残留量随着加工工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全过程加工因子分别为0.2、0.32、0.23、0.21和0.14。经过剁辣椒家常腌制21 d后5种农药的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量大大降低
温度对乳酸菌储存和应用有重要影响,为挖掘乳酸菌温控启动子以及探索冷激反应的分子机制,对植物乳杆菌CGMCC8198经4和37℃处理后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差异基因β-羟脂酰-ACP脱水酶编码的fabZ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应用MEGA 7.0软件分析其进化亲缘关系。再通过BPROM、BDGP、IPSW以及WebLogo 3.0对基因上游区域进行预测,最后克隆启动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启动子报告分析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低温诱导分析。结果发现fabZ基因低温刺激后上调,生物信息学结果也
目的:探究正北芪多糖(Astragali radix polysaccharide,APS)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低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
以双蛋白营养粉为基料,以高纤膳食组合(魔芋粉、奇亚籽、菊粉)、麦芽糊精以及果粉为原料,研制一款高蛋白、高纤维、易饱腹、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的双蛋白营养代餐粉。对高纤膳食组合的粉碎方式及混料配方进行探究,发现三种原料按比例混合球磨产物得率高、颜色较浅、颗粒均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代餐粉配方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佳配方为:双蛋白营养粉添加量74%,高纤膳食组合添加量12.3%,麦芽糊精添加量8.5%和果粉添加量5.2%,此组合的代餐粉香气浓郁、入口顺滑、细腻,能够快速溶解。对该组合代餐粉的营养成分和粉体
目的:获得纤维素酶酶解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豆渣酶解动力学模型。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和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型(Genetic Algorithm-Neural Network,GA-ANN)两种方法研究pH、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还原糖生成量的影响。结果: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优化的豆渣酶解工艺条件为:pH5.2、纤维素酶添加量4.4%、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3.2 h,在此条件下还原糖生成量为2.65
固体分散体被认为是在药物领域解决原料药物水溶性和溶解速率差的最成功的方式之一,由于在解决功能活性成分水溶性、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茶样品中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建立白茶的特征性指纹图谱,为白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以福鼎、政和等地的多种类白茶为样品,经提取溶剂、流动相、波长、流速、柱温等条件筛选,确定白茶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用70%甲醇在70℃条件下进行提取,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5℃,进样量为10μL;咖啡碱作为参照峰,计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