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宾语动词的呼应语结构投射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应语结构投射对研究双宾语结构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他借我十块钱”、He gave me a book,指出“借”和give都是双宾语动词。然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他借我十块钱”有两种含义,以及其句子结构的生成。最后,本文又指出“借”和助动词have都有或强或弱的呼应特征。
  【关键词】呼应语结构投射 双宾语 呼应特征
  呼应语结构投射即呼应和时态的功能语类如何作为中心语在句子中进行投射的问题,其讨论源于“分裂屈折语素假设”,该假设将屈折语素分析为一系列功能性中心语,每个中心语都有自己独立的词组结构。该假设还指出以屈折语素为中心语的词组应该进一步被分析为时态中心语及其相应的词组(TP),以及表示呼应的中心语和相应的词组(AgrP)。在整个句法结构中也分别有了主语呼应词组(AgrSP)和宾语呼应词组(AgrOP)。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或目标。如果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在呼应条件下进行,那么宾语呼应词组分别为间接宾语呼应语词组(AgrIOP)和直接宾语呼应语词组(AgrOP)。在呼应语结构投射中动词如果有强的呼应特征,需要上移到AgrS,反之则不需要。
  一、“借”和“give”的对比分析
  (1)a.He gave me a book
  b.他借我十块钱
  (1)a中give是双宾语动词,gave后有间接宾语me和直接宾语a book。(1)b中“借”后有“我”和“十块钱”两个宾语。其中,“我”是间接宾语,即“借”的动作的方向或目标;“十块钱”是直接宾语,即“借”的承受者。所以像give一样,“借”也是双宾语动词。
  但是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1)b有歧义。“借”有“借入”和“借出”两个意思。所以句子(1)b可以理解为:
  (2)a.他向我借十块钱
  b.他借给我十块钱
  二、“借”和give双宾语的句法结构
  首先是(1)a的句法结构。由于me和a book分别是gave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gave先与a book合并再与me合并;为了核查a book的直接宾语特征,gave和a book分别移到AgrO和spec-AgrOP。然后gave和a book分别移到AgrIO和spec-AgrIOP,以核查me的间接宾语特征。接着AgrIOP与轻动词v合并,gave与v结合。最后主语he从spec-TP上移到spec-AgrSP,这样(1)a就生成了。
  而(1)a又可写为:
  (3)He gave a book to me
  (3)中的to me是个介词短语(PP),表示目标/受益者。同样,(2)a中的“向我”和(2)b中的“给我”也是介词短语,分别表示来源和目标/受益者。仿照(3),(2)可写为:
  (4)a.*他借十块钱向我
  b.他借十块钱给我
  显然(4)a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因为在汉语中做来源的介词短语一般不放在句末。在(4)b中表示来源/受益者的PP“给我”像(3)中的to me一样可放在句末。
  下面来分析(3)的句子结构。首先gave与a book合并再与to me合并;gave和a book分别移到AgrO和spec-AgrOP,以核查a book的宾语特征;然后AgrIO与v合并,gave与v结合;最后主语he从spec-TP上移到spec-AgrSP,这样(3)就生成了。(4)b的结构与(3)相似。
  在分析(2)a之前来分析一下(2)b,如果“给我”存在于VP中,最后生成的将是(4)b。假设“给我”存在于vP中,最后生成的将是(2)b。但是(2)a中的“向我”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另外一组句子。
  (5)a. They probably have given up smoking
  b. They have probably given up smoking
  在(5)a中,助动词have位于TP的副词probably之后,但在(5)b中,位于probably之前,说明其在(5)a中位于T的中心语位置,然后从那里移到了(5)b中AgrSP的中心语位置。这说明在英语中的有限助动词有强或弱的呼应特征,当他们有强一致性特征时,前移到AgrS,当有弱的呼应特征时,停留在T。据此我们猜想是不是“借”跟have有同样的特征,使“向我”和“给我”分别可以放在“借”前后。
  但为什么下面一组句子是错误的呢?
  (6)a.*他借向我十块钱
  b.*他给我借十块钱
  上文提到“向我”表示来源,“给我”表示目标/受益者,这就验证了猜想,即“借”受表示来源的PP“向我”的影响显示了强的呼应特征,受表示目标/受益者的PP“给我”的影响显示了弱的呼应特征。
  三、结语
  本文指出“借”和give都是双宾语动词,可以用双宾语结构投射解释他们的生成结构。但(1)b有(2)a和(2)b两种意思,他们可模仿(3)写成(4)a和(4)b,其中(4)a不符合汉语习惯。(2)a和(2)b的PP“向我”和“给我”分别放在“借”之前和之后。我们假设“借”像助动词have,有强或弱的呼应特征,介词短语既可放在“借”前后。鉴于表示来源的“向我”和表示目标/受益者的“给我”分别放在“借”之前和之后,这就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即“借”受这两个介词短语的影响分别表现出了弱的呼应特征和强的呼应特征。
  参考文献:
  [1]Radford,Andrew.Minimalist Syntax: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路华.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其他文献
【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郑州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交流和商务合作越来越多。因此在郑州各处公共场合都有双语提示标语。郑州地铁的各个站都有双语站名。本文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为例,分析研究了郑州市地铁站名的英译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改善。  【关键词】郑州地铁一号线 站名英译
【Abstract】Based on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em translation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Day?– A Psalm of Love” by Lizhen.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ateg
【摘要】授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授课者都会遇到各种的突发状况。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作为老师,培养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教学机智,才能够对意外的课堂状况作出迅速正确判断与及时应对策略。  【关键词】授课 教学机智 课堂意外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教材基本内容,分析了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学习状况,探讨了导入真实语境对话和活动教学构思;力求化难为简、求循序渐进,使学生适应过程自然轻松;开展调查报告,激发学生表现欲。  【关键词】英语教学 构思生活  一、说教学目标  1.孩子能听,说,读,写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clothes, stayed at home, watched TV, did some
【摘要】公共标识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深,标识语的翻译愈加受到重视,但如今公共标识语双语翻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拼写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和国家形象。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就公共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标识语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翻译 问题 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公
【Abstract】Generative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centered,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ers’
【Abstract】We live in a world that news reports are explosive everyday. Learning styles of news help u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s report. Distinctive from other genres, news report is cha
【Abstract】Ralph Emerson was a leading American poet, as well as a philosopher known for his championship of the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movement. This essay seeks to explore his transcendentalist m
【摘要】《布鲁克林》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2009年发表的作品。小说秉承了托宾一贯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爱尔兰小镇女孩艾丽丝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不顺心的情况下,通过姐姐罗丝的资助和神父弗拉德的帮助,艾丽丝移民美国,在布鲁克林的生活和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时,因姐姐意外去世重返爱尔兰小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艾丽丝移民美国的原因,以及重返家乡后沐浴在亲人和朋友的羡慕的目光中的艾丽丝是否去留的内心纠结及最终选择
【Abstract】Love is the eternal theme in literature.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The bait and A red, red rose all devote to express love, but the expressing effects are not the same. The art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