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高考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高考最为熟悉的印象就是全国统一高考。民国时期,也曾实行过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也分文理科,只不过实施全国统考的时间不长,只有1937年-1941年四年左右的时间。当时民国的教育部设有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以及分配录取学生等工作。1938年6月,教育部颁布《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规定国立大学实行统考统招(沦陷区各院校除外)。到了1940年,实行统一招考的学校范围扩大到公立院校,私立大学和专科学校仍实行自主招生。遗憾的是,由于抗战非常时期,全国性统考无法组织,统一招考办法推行仅三年便被迫中断。
  01跨越千里参加入学考试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京师大学堂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相当于初试。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这次考试借鉴了西方的经验,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后,全国各地纷纷创立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在招考形式和录取方式上,仍然继承清末办法,由各校自主招考,民国教育部仅制定相关招生原则进行协调,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1937年,为了适应全面抗日的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提高大学普及程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所当时中国顶尖的学府进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当时的全国统考,考生仍须和清朝时一样届时赶考,因为并非每个县都设有考点。当时全国仅设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等十二个招生区(沦陷区除外)。对于偏远地区的考生来说,跨越千里参加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招生考试,实属不易。
  统考定于每年9月1日至4日举行。笔试分文法商师范、工科、医农3组。考试科目为公民、国文、英文、史地、数学5门,另任选物理、化学、生物1门。命题要求以高中课程为限,以教育部所审通用教材为依据,不宜空泛或偏重记忆;难题与简单题比例各占25%,难易适中者约占50%。
  因为全国统考相对公平,所以考试效果和社会反响很好。当然不少高校也灵活采取“保送免试”的办法,那时已经有高中会考,会考成绩优秀者可直接保送上大学。一般说来,免试保送生的比例占当年大学招生总人数的15%左右,但保送生的成绩要求不低于80分(满分100)。另外,各大学设有“预科班”或“先修班”,这些学生中有半数可以免试在本校继续深造。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因战事严峻及交通更加困难,高校统一招考被迫中止。在艰难条件下,教育部仍实行小范围的联合招生。首先由民国教育部划分出相应考区,指定区内的公、私院校使用一张卷子,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其他大学联合招生。此后,高校招生方式主要是单独招考、联合招考、委托招生、成绩审查及保送免试等5种,由各高校酌量采用。1942年,全国划为10个联合招生区,比如昆明区,有2所大学,由西南联大为召集学校;重庆区所属10个院校,中央大学为召集学校。
  当年来昆明报考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大家取道各有不同,却都历尽艰辛。有一位历史系刘姓学生直接挑了一担行李,从家乡河南一步一步走来。物理系一位姓应的同学,是宁波人,在西康买了一头小毛驴,一路骑着来到昆明。
  02教会学校学费昂贵师范院校免收学费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国立、省立)、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如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私立大学如震旦大学等。各个学校的学费收取标准不一,私立学校学费100块大洋起步,高的达到200块大洋;教会学校学费200块大洋起步;公立大校学费是几十块大洋。即便如此,公立大学的学费与当时人们的收入相比,也是比较昂贵的。
  北京大学第一学年学费60块大洋,清华大学40块大洋。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等私立大学,费用要高一些,加上吃住等,这笔费用不算小。民国高校中,教会学校和医科学校的学费最高。燕京大学学费162块大洋,辅仁大学学费160块大洋。金陵女子大学“五四”时期的每学年学费高达200块大洋,4年大学读下来,仅学费就要800块大洋,这还不算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当时的书籍费20块大洋,校服费10块大洋,实验费24块大洋,图书馆借阅卡10块大洋。这样算下来,读个大学,至少要花费1000塊大洋,这些钱在当时够买好几套房了。
  这样昂贵的学费,工薪阶层的子女
  一是上不起的,因此教会学校学生来源多是官宦子弟、富商子女。不过,教会大学收费高,它们的住宿条件、教学质量都很好,算得上当时的贵族学校。
  私立、教会高校学费之高,让家境贫寒的学子望而却步,但是也不是没有出路,家境贫寒的学子可以上师范院校。民国时期,高校资源有限,为了培育人才,尤其是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师范人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于师范教育给予政策倾斜,再加上一些社会贤达人士的捐助,有的师范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给予师范生经济补助;有的师范学校还提供免费的住宿。因此,师范学校成为很多学生的首选学校。民国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著名报人徐铸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刘和珍、许广平都曾就读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03破格录取的偏科大师们
  在民国报考大学不容易,而且录取比率也很低,能够考入高校的,换到当下绝对是学霸。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民国大学录取时,考试成绩是重要标准,但有时也不完全唯分数而论,也会根据学生的素质、才能,破格录取。
  1917年,20岁的罗家伦参加北大招生考试,作文成绩满分,深得批改试卷的胡适赏识,获胡适向学校招生委员会的推荐。然而调阅成绩发现,罗家伦的数学考了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非常一般,委员们频频摇头。最后,主持会议的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一锤定音,以“偏怪之才”的名义破格录取了罗家伦。1919年“五四”运动中,罗家伦是其中一员健将,后来更是成为著名教育家,担任过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的校长。   早年闻一多报考清华,其他科目平平,作文特别优异,被主考老师赏识,破格录取。后来闻一多“投桃报李”,在1930年,他也破格录取了一位学生:臧克家。
  当年26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短小精悍的二三句话,富有哲思,打动了闻一多,他破例给了98分的高分。虽然在这次招考中,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鸭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
  有人说,钱钟书在民国时期属于破格录取的,其实并不属实,钱钟书的考试成绩属于偏科,总成绩尚可,并不算破格录取。1929年夏,钱钟书考清华,国文特优,英文满分(100分),数学15分,他的外语和国文单科成绩名列第一,总分在清华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白话诗人康白情也差一点与北大失之交臂。1917年康白情报考北京大学,国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数学却考了零分,按规定北大不能录取,胡适以辞职要挟,北大才无奈地录取了他。
  1931年初,吴晗投考胡适主持的北大文学院,结果,文史与英文皆为满分,数学却是零分。北大不予录取,吴晗只得转考清华大学历史系,文史、英文又是满堂红,数学依旧吃了“鸭蛋”(也有说法,清华不考数学)。不过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在录取的五名学生中,他的成绩名列第四,直接就读二年级。
  此后,胡适对北京大学数学零分不能录取的规矩有过评论:“北大的考试制度太不合理,像吴晗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竟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太可惜了。”后来北大取消了数学考试。
  04考试题目千奇百怪
  不久前,在湖南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发现了一套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立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卷。考卷的篇幅不大,只是短短的几项,远没有当下高考试卷的十多页多。大致内容有:
  本国历史地理,填空题:中国最大之米市在____;最大之渔场在____;陶业最盛之地在____;产大豆最多之地为____;产石油最富之地为____;贸易额最多之商埠为____。
  世界历史地理,填空题:歐战的结果____国破裂,____国____国疆土削减,____、____、____等同新兴。
  国文作文题:就下列五题中择一,文言白话均可。“苦热晓行灯路夜”。
  1932年,18岁的周祖谟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语系,均被录取。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试题之一为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据说题目是文学院院长胡适出的。报考清华时,试卷之一是“对对子”,题目为:上联“孙行者”,要求对下联。他当时想对的:一是王引之,二是胡适之,结果就以胡适之为对。这个题目是陈寅恪所出,标准答案是“祖冲之”,但是陈舒恪对“胡适之”的答卷也颇为赞许。
  北大、清华两所学校都录取了周祖谟,因清华学费每年费用较高,周家家境清贫,无力供给,最后周祖谟选择了北大中文系。
  本刊综合
其他文献
[目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吡格列酮(pioglitzonePIO)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抗炎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对载脂蛋白E基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交态分析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在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交通流参数对交通状态的影响,总结得到目前应用于交通状态判别中的各种交通流参数,并分析了各个参数
如今,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很多学校的教学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已是必然之举.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很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教育是提高国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
当今的后进生智力不低,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只是学习不认真,做事不积极,缺乏耐心和毅力,责任意识淡薄.本文主要探讨后进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责任意识,使之勇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政策和人口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发
琼·辛顿,192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是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毕业后曾担任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参与美国二战时期的核武器机密研究“曼哈顿”计划。在上个世纪40年代,她在美国最强盛之时离开,来到了当时赢弱不堪、物质匮乏到一穷二白的中国。27岁前,她是前途无量的美国物理学家,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的少数美国女科学家之一;27岁后,她跑到中国农村养奶牛,一待就是整整62年……她是获得中国绿卡的第
期刊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在近年来的实践中,高校图书馆特别重视管理服务上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人文价值观念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自然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便是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良好展现。  而随着计算机技
期刊
对于大学外语教师来说,日常的外语教学不光是为大学生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是给我们提供科研选材的摇篮.如果能将在教学中所有的启示与经验注入到科研项目中,应该会是最为直接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