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数学的记忆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中的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 记忆 方法
  数学中的记忆能力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总结浅谈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对数学记忆的认识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数学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其次,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
  三、初中数学的记忆方法
  1、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所划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2、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識。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3、模糊记忆法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4、视、听、动等多功能记忆法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成顺口溜以提高记忆效果。“动”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既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在环境中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去试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6、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7、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记忆口诀如下:
  首先提取公因式,
  其次考虑用公式,
  十字相乘排第三,
  分组分解排第四,
  几法若都行不通,
  拆项添项试一试。
  数学教学讲究语言收那个的准确性,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往往使学生难于理解与接受而口诀正是语言朴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与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从上面几种数学公式的记忆方法来看,都是实际数学中探索出来的,这些方法,必须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要避免生搬硬套,机械使用。如果运用得当,在实数教学中运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教学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同时,学生也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结合实际,大胆采用自己独创的记忆方法,并且互相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较好地提高了数学成绩。
其他文献
目的:颈部重要结构密集,缺乏相应的骨骼保护,容易损伤.颈部穿透伤发病率占所有创伤的5-10%,死亡率为3-6%,并伴有严重并发症.颈部贯穿伤在颈部穿透伤中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颈
我的婆婆苏兰女士,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经历过解放战争和和平建国的峥嵘岁月,经历过流弹在屋顶上飞的和巨大的炸弹一屁股扎在房门口的恐惧日子,吃了我们现在年轻人根本没有吃过
摘要: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不仅是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困扰着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安全事故。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安全第一”。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小学体育课因其具有特殊性,学生很容易因种种原因造成意外伤害。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发生,体育教学中要强化课堂常规,洞悉课堂细节,培养良好习惯。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场地器材;教学细节;活动习惯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  关键词:语文 词语 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
摘要:今天的初中生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明天的中标准。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还是靠教育。而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初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惜贻笑大方,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创造性阅读,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倡导并鼓励“多元解读”。但是,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使得一些课堂不免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看似热闹实则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多元解读”甚至是不顾作者本意和文本价值取向任意曲解。比如:《范进中举》中学生解读出:范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胡屠户解救范进的方法不科学,应该及时找医生;《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缺乏环保意识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坚强后盾。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在一些語文观摩课和示范课中,语文老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精心准备了精美的课件,一上课就为学生放映生动可观的
输卵管癌合并双手指端坏疽临床罕见,文献鲜有报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中医院中医妇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2013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液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怎样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怎样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
彝汉双语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科重要的应用研究课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双语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恰当地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双语关系,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更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而对双语现象的研究也成为有关专家学者和民族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对四川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和发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