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学视野中的儿童课内外阅读实践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不同特点及其心理反应,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课内外阅读实践的并行发展。
  一、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不同特点与心理反应
  (一)课内阅读的约束性与课外阅读的自由性
  小学生的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是体现教学价值的阅读,其表现为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有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学生的阅读有规可循,有矩可蹈,不能兴之所至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小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是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在阅读内容上,可自由选择;在阅读方式上,也可以自由选择,既可逐词逐句慢慢咀嚼,也可一目数行,还可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受情节的吸引,受优美词句的吸引,受美的意境的吸引,受文本“召唤结构”的诱导,内心自然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冲动,一种飘飘然的愉悦之感油然而生,甚至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感觉。在欣赏、评价时,学生根据自我标准来取舍,充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二)课内的深阅读与课外的浅阅读
  教学得当的课内阅读是深阅读。文本阅读的深度,一般分为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三个部分。言语层面的阅读,主要是了解字面意思;形象层面的阅读,主要是经过联想而在头脑中唤醒具体可感的动人情景;意蕴层面的阅读,则是充分领会文章的内在思想,与作者心灵感应、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课内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由文本的言语层面的理解,上升到形象层面乃至意蕴层面的理解,是由浅入深最后抵达深阅读。深阅读,要经过艰苦的思维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思维的痛苦而并非是获取新知的喜悦。
  自发的课外阅读是浅阅读。一般说来,浅阅读是只停留在文本阅读第一层面的阅读,是一种追求感官刺激或以消遣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方式。小学生的浅阅读,一般表现在只追求情节的离奇和刺激,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大去理会文本中的意蕴。对他们来说,浅阅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直截了当获得快乐的方式。
  (三)课内阅读的功利性与课外阅读的休闲性
  课内阅读是功利性阅读,学生的阅读, 更多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为了获得优良的考试成绩,有阅读的认知效果的压力,有阅读方式的规范约束。假如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会如同嚼蜡、兴趣索然。
  自发的课外阅读是休闲性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或者是动漫书,或者是文学类读物。动漫书情节夸张、内容有趣;文学书内容丰富、情趣盎然。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生活经验或期望被激活,好奇心得到满足,情感得到愉悦,是课内阅读所不能比拟的。
  二、课内外阅读并行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平衡功利性阅读与休闲性阅读
  首先分工要适当。功利性阅读要拒绝肤浅阅读。功利性阅读体现读书实用功能,目的是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生成智慧。课内阅读要着力于功利性阅读,进行深阅读的实践。首先是落实要求, 施加深阅读的压力。教师应落实课标要求,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关键之处作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体味诵读,展开想象,细细体会蕴含在词句篇章里的意蕴,让学生领悟“深阅读”的魅力,掌握阅读技能。休闲性阅读是浅阅读,主要是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体验审美。自发的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休闲性阅读。课外阅读的指导,既要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运用阅读方式,自主安排读书时间,也要指导学生适当摘抄,积累优美词句,以及写读后感,不能放任学生追求情节的离奇以满足好奇心。
  其次是要注意深阅读与浅阅读的互相渗透,在课内阅读指导中,要适当体现游戏精神,适当增加情趣元素,使学生乐于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有反馈地阅读,在浅阅读中体现深阅读的要求与策略。
  (二) 协调认知与情感
  1. 寻求教学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的沟通与交融。现行的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首先应当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知识与培养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努力创设多元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独特的艺术氛围。
  2. 传达与知识信息相联系的情感信息。文本中的情感信息的表达,有四种类型,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对蕴含显性或者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叙事性文本),教师要善于让教材内容中的显情情感因素充分释放,更要注重发掘与感受教材内容中的隐性情感,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
  3. 创造有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产生的,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课内阅读,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深沉的爱和期待,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立足于平等,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气,对话的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外阅读,学校要营造书香氛围。比如: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书目推介栏;创设漂流式图书馆或利用走廊设置开放式书吧;大力倡导师生共读,大部分学生可能读的书籍特别是教师要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尽可能先读,以便在读书内容上可以和学生实行无障碍的阅读交流。
  (三)精读、略读、速读的协同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工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精读中学习运用心理视线,一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心无旁骛地默读、咬文嚼字地品读,一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符号、语音、图像等相互融合,体验情感。
  略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明确略读主要是筛选文本的主要信息,对遇到的一些暂时不解的内容,可以忽略不理;遇到难理解的词,可联系上下文猜想领会;书的标题、小标题和目录,都是要略读的内容。
  速读的指导,要侧重提高速度能力:1. 掌握默读方法,默读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重复看;2. 学会跳读法,能跳过一些无关的句段,抓住文本的关键性材料,提高阅读效率;3. 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即时读完,即时作“尝试回忆”。
  此外,要训练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根据不同读物灵活应用阅读方式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每当毕业一年多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回到学校看我,兴奋地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休,或是“赖”在一年级教室里还想再听听我上课,就想起刚接手这个班我屡屡“作秀”时的情景。三年
目的:调查在医院内污染织物清点、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管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5月跟踪调查污染织物在院内清点、收集、储存、运输四个环节,发现院感风险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0例(4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ICU谵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ICU的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
当前,教师在课堂中适量地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其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服务于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又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情境,使
新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外在的教育行为,都是为这个主体发挥帮助、促进、催化的作用。那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助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超越传统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助学功能。  一、激趣功能  激趣,就是借助教师精练性、激励性的语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例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开放性手术的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
<正>一、激发兴趣——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原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不断驱动他们孜孜不倦地深入探
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家长对婴儿抚触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和行为水平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新乡市红旗区某三处预防保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