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p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主要基于时代背景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并提炼课程理念,提出个性化课程开发的行动纲领和实施策略,这是本选题意义之所在。
  一、明晰理论基础
  作为“秉承华中科技大学文化传统”的附小,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基于自身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关注科学人文和谐发展的文化传统,借鉴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建构了自身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提出“给孩子完美的童年,让师生完满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平衡发展,快乐成长”的培养目标,以及“把附小办成一所面向未来,有科学涵养和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依据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全人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尊重个性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自由放纵。全人教育不等于要学生样样都要学,全人教育的精粹在于让学生获得比较均衡的学习经历,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引发其可持续发展。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全人教育的课程是整体平衡的,以培养整体平衡的“人”,即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课程开发总体上应构建科学和人文整体平衡的课程,努力消解课程领域的二元对立现象,恢复课程的联结性。
  二、确立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一是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二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选择;三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提升课程的适应性;四是在行动研究中逐步凝练课程开发的策略。
  课程体系建构要立足于学校文化,践行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于本校校情和学情的课程体系,即“助力完美童年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其中,“完美”一词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科学涵养与人文关怀并重,对课程进行整体开发,促进学科融合;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有特色,有个性。整个教育过程必须从个性的整体性出发,课程必须体现内在的丰富性。
  课程开发应突出教师作为研发者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从领导层到发展部、课程部、保障部、教研组等都通力协作,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课程开发模式。学校还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审视现行课程与教材,广泛开展课程研讨活动,完善课程结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校“让师生完满地成长”的办学理念。
  三、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如,美术组教师就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方面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美术学科引入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民间艺人、艺术家等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学科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特色的形成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美术教师以多种方式整合湖北特色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本地域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附小是武汉市为数不多的、拥有全套苹果设备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APT信息化教学模式,把评价手段(Assessment)、教学方法(Pedagogy)、信息技术(Technology)融为一体,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科学组教师基于网络协作学习和以评价量规为支撑设计了《追踪日全食》一课,最终在第十三届中小学NOC活动全国决赛中获得NOC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如学校各年级语文组根据自身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确定了研究内容,采取集中教研和年级教研的形式,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校本阅读课程研讨”“个性化教学”“基于智慧教室项目的识字方法习得”等一系列的课题研讨,集中研讨的主题在关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多方合作共同开发个性化课程。学校个性化课程开发是在多方共同合作中进行的。其中U-S(大学和小学)的合作方式较好地推动了我校课程开发的研究。这几年,我校与华科大教科院、华师信息技术系、江汉大学外语学院、上海郑杰校长工作室展开了合作,他们在理论研究、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构、课程价值分析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许多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校课程建设更加完善合理。
  四、管理评价及其实施意义
  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更加侧重于课程管理的扁平化措施,旨在激发开发者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强调创造性实施课程,引导开发者做出高层次的决策,并进行自我管理。鼓励教师自我设计,注意在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将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保障。学校关于课程的评价,不仅局限于对课程目标达成与否的判断,而是扩大到对课程总体安排的评定。既要多方面了解课程实施结果,同时更要审视课程实施过程;既要关注对课程方案的评价,还关注与此相关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随着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不断推进,学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他们更喜爱来学校学习,充满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方面学生在学业成绩上领先(学校年年被评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学生共有1801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萤火虫合唱团代表湖北省在第七届世界合唱大赛中荣获金奖;“OM”代表队在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世界亚军;模型队在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舞蹈队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展演获一等奖;足球队荣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学足球赛三连冠。
  学校助力学生完美童年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快乐、自在”的愿景,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学会选择,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从课程“消费者”到课程“生产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增强,教师的学校认同感、满足感和归属感增强。
  基于“快乐周末”校本课程的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访谈,我们发现“快乐周末”校本课程给家长也带来了重要变化。一方面,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促进了民主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促进了家校合作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此外,课程开发对学校来说,不仅建构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促进了学校管理者对课程开发和学校发展的思考,推动了大学与小学的协作、合作,还丰富和重构了学校文化。学校总计开发了约60门的“快乐周末”校本选修课程。先后整理出《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教材整合手册》等22套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办学也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高效课堂标杆学校、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东湖开发区“绩效管理先进单位”、东湖开发区“特殊贡献单位”、东湖开发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东湖开发区足球传统学校等。
  如今,学校课程开发已逐步走上正轨,课程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查遗补漏,为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结构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王静名师工作室”以提高教学实效、探索教学规律为指导思想,以专家讲坛、聚焦课堂、课题研究、名师沙龙、学习研修等为基本活动方式,引领全市生物教师专业成长。为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工作室还发动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育教学问题探讨,并及时更新资源,分享资源,以提升全体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  工作室首席名师王静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正高级教师。30多年的教学生
生物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把生物技术融入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呢?  一、作为导课部分激趣增疑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用时不多,但它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可以激趣增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往往能勾起学生对某节课乃至生物学科本身的兴趣。教学中,教师选取适当的切入点向学生介绍这些前沿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发散
“微点作文”的三大突破。第一,过去作文教学湮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微点作文”变随机教学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过去作文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只重形式,如何开头、怎么结尾、怎样选材、如何构思,落实在理论的讲解和范文的模仿上,并没有探求其中的表达规律和生成规律。“微点作文”教学从细微处入手,建构了一个立体化系统,作文分基础篇和综合篇共108个点,分步骤探求表达的规律,使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了个性化的思考。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对历史问题、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为例,谈谈在“五元五步”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操作方法。  一、预习检测  学生先用一节课进行预习。预习要求为阅读教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这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和教育价值定位的进步。神龙小学作为武汉市综合评价改革的试点实验校,指向“互联网 ”评价体系内涵及策略的研究,将大理想化为小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一、“纵贯线”——评价升级,蝶变之旅  2012年暑期,学校出台了《七彩评价体系》,将“能力、承担、发展”作
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应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身边事、身边物出发,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务必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  举例子,明确信息技术重要性。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是把信息技术等同于“玩电脑、上网”,对这门学科不了解。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喝的水。  例如,一般我在第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又说,“教是为不不教”。前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后一句话突出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两者都不可偏废,但不同的课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就可以侧重于人文教育。  一、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斑羚飞渡》是一篇小说,讲述的是斑羚群在后有猎人、前是悬崖的绝境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摆脱绝境的故事。斑羚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牢记两句话:一句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句是“文以载道”。前一句是孔子所说,强调了文采,即笔者所说的“言”;后一句是韩愈的名言,强调了文章的思想性,即笔者所说的“文”。“言”与“文”如同一架马车的两只车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何做到言文并重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过秦论》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反复诵读,品“西汉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教学中各种新教法、新模式层出不穷,一派“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热闹景象。只是莺语再美,长作此声,难免使人厌倦。造成这种弊端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选择的同质化。而一旦形成同质化,所授内容极易蜕变为“伪内容”。  一、角色取向泛道德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处的“道”,绝非狭隘的“道德”。但是,在思想激荡的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或是无意地充当了“道德
泰勒指出,强调课程问题要从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方式和目标评价四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而言,我们要从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四方面入手。  一、课程目标意识——为什么教?  课程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定位教学价值,我们才会有效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才会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的课程目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