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文批改的陷阱中爬出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作文评改之烦琐,效率之低下,几乎令每个语文老师举首蹙额,痛苦不堪。多少年来语文教师们苦心孤诣,努力探索,各种方法满天飞,归结起来无非是“老师改”和“学生改”两大类。我觉得作文还是要老师来“处理”。我用“处理”这个词而不用“评”“改”“批”这类传统的词,是想提出这样一个新的解决作文问题的办法——老师专题评析,学生自己修改。
  所谓专题评析,是指按照作文教材的要求,一次作文解决一个问题,教师的评析只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其余问题一概不管。学生习作收起来后,教师只需浏览全班学生作文,对学生选取的立论角度进行分类,便可知哪些作文选取的角度最新最合理,哪些作文选取的角度一般,虽然正确但没有新意,哪些角度选取似是而非,哪些角度选取错误。然后集中精力分析学生选取角度出现错误的原因,联系学生作文实际进行评讲,在评讲时,选取角度特别精当的学生讲述他选角度时的思维过程,选取角度失利的学生讲述他的思维过程,教师对该思维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最后用另一道题做选取角度训练即可。比如下面这道题,就可以如此处理。
  题目: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自选角度、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在野猪成为国家保护动物后,神农架林区野猪数量急剧增加,破坏了当地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当地人想出个办法,用高音喇叭播放狮子的吼声来吓唬野猪,这招果然吓得野猪们不敢再来破坏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野猪们不但更加明目张胆的搞起破坏来,还拱倒了电线杆子和高音喇叭。
  这是个没有什么限制的新型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学生习作收上来,整理一下,有如下的角度选择:
  1.野猪很聪明,不要以为动物都很笨。
  2.适者生存。
  3.动动真格又如何。
  4.要善于求变。
  5.要学会创新。
  6.骗,终非长久之计。
  7.治标更要治本。
  8.造势更要用势。
  9.弄虚作假者戒。
  10.虚张声势要不得。
  11.学习野猪的质疑精神,拱倒那些伪崇高的“电线杆子”。
  12.别被那些唱高调的吓破了胆。
  推敲学生们选取的这些角度,我们在评讲作文时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分析:1、2是完全偏颇的。角度1完全从生物学的方位入手,忽略了题干中的“联系社会实际”的基本要求,势必写成一篇类似于科普小论文的东西;角度2所谓的“适者生存”大概是想说野猪适应了狮子吼叫的声音,就会无所谓了。这与“适者生存”本意毫不相干,而这个材料也无法和“适者生存”所宣扬的进化论联系起来,强写下去,势必偏离题意。角度3、4、5属于似是而非的东西,它和材料有联系,但也有距离。稍不小心就会偏题。角度3的作者就提出,在关键时刻,杀几头野猪来警示其余,就像国家的“严打”,杀一儆百。材料已经告诉写作者,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你公然鼓吹杀几头野猪,就已经偏离题意很远了。如果能杀,神农架人比谁傻些吗?由此推出的和国家严打相类似就不能成立。角度4提出求变化,这本身并不偏题,但是只在形式上求变,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野猪为患的问题。所以由此推出的社会生活中要学会求变的立意也会因此而打折扣。角度5忽视了神农架人架高音喇叭放狮子吼声已经是创新而不是守旧了,但他们的创新失败了。所以由此推出“要学会创新”的角度同样是表面上有理,而实际上无理。6、7、8、9、10角度由野猪事件涉及的不同侧面推及各种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引申合情合理,是很好的立意。11、12角度从野猪角度逆向思维,立意新奇,也是好东西。
  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这样的评讲就是解决问题的评讲,它反馈及时,针对性强,解决的是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远胜于字斟句酌、改得满篇见红的老学究似的评改方法。如果我们把中学生作文训练分解成若干目标,逐个按目标进行训练,按目标进行专题性评讲,就可以既解放了老师,又盘活了作文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余映潮,一个初中语文界响当当的名字,影响了无数热爱语文教育的志同道合者。而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耕耘在语文教学的广袤土地上,不断播种、浇水、松土、施肥,也不断收获红彤彤的果实。  正如余映潮在《致语文教师》的自序中所言:“坚持燃烧自己创造的激情,这就是‘智慧’。”彼时彼地,正值2012年的秋天,身处武汉映日斋的他,思如泉涌、心游万仞、笔耕不辍,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凝结成了这本218页的
清代梅曾亮评《项脊轩志》曰:“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即借项脊轩来叙述祖孙、母子和夫妻间的 “天属亲情”。细读文本我们发现面对这些天属亲情的失去,归有光的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当老妪复述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对有光的疼爱时,归有光写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祖母当年持一象笏至,并勉励归有光“他日汝当用之”时,归有光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泣”和“长号”响亮有力,音满意足
对于单维目标辖制下、以“主知主义”为主导的文学课程内容的批判,在胡根林博士的新著《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中几乎是比较严厉而不遗余力的。他认为“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是线性思维”,“这种单维的文学知识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多元理解力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尽管他承认这种批评或反对本身绝不意味着“反对知识教学”,然而这种前后看似扞格难通的表述直指当前文学课程内容之要津,却是不言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了诗教的重要性。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学者林从龙先生曾来我校讲学,对中华诗词的历史地位、社会功能、鉴赏标准作了精辟的分析阐释,并提出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图表类型众多,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见的基本类型。按照Microsoft Excel对图表类型的分类,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还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来形成复合图表类型。相比语文学科,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运用图表更为广泛,但在“非连续性文本”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一种分阶段、分层级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连续性评价模式。这一标准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功能性指向,而且可进一步审视小说教学的现状;进而以强化小说教学梯度意识,搭设小说阅读教学的脚手架;在具体情境中创设典型任务;关注学生主体性,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等策略来促进小说阅读教学的革新。   一、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学的功能性指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说明文大多语言平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行文严密近乎刻板,以至灵动不足,读之乏味,尤其是那些科技译文,让学生感觉生疏难懂,惟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说深入探究了。我们完全理解学生的阅读初体验,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说明文。其实,文本的审美体验有不同的形态:小说起伏迭荡的情节,含蓄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的人物塑造是一种美;诗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深邃朦胧的意境,匠心独运的修辞表现手法是一种美;散文
语文教学过于功利化,教学活动只是围绕考试打转,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效果还不太理想。教师抱怨学生对语文学习投入太少,学生认为语文学和不学一个样。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审美实践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该对语文教师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审美品位诸方面提出一个可操作性的系统要求,在认真实施的基础上,引领语文教学走进审美的境界,在审美实践的潜移默化中,
卓越教师的培养要从教师的专业内涵和专业外延相结合的高度去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只是从培训形式、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外延层面去搞一些不接地气的通识培训,那只能是竹篮打水,劳而无功。从语文教师专业内涵的角度看,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个指向水平完全不同的概念。阅读是读者对书面文字符号进行感知、理解、反应、综合而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经典文本一个最大的特征即是常读常新。怎样读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在对比中品咂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比的角度可以是不同的文本,也可以是文本内容之间的对比,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文本内容之间的对比往往更具实际的操作价值,关键是找到有教学价值的对比内容。  再次备课《祝福》时,摒弃之前读到的关于《祝福》的一切文字,以一种初读的心态,逐字逐句地读,突然发现,《祝福》有不少蕴含对比关系的内容,在一番对比中品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