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虚实艺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艺术,无不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从而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虚实相映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作者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与客观景物的特征,有时化虚为实,有时化实为虚,有时虚实相融,创造出瑰丽无比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是科学,又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段,同样能够创造出给人以深刻启迪与美感享受的教学境界。
  
  一、以虚击实,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紧扣教材,切忌脱离课本的架空分析。”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在设计教学切入口,分析课文思想内容、形式结构时,始终围绕课文打圈圈,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我们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里的虚是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或创设一种情境,或创造一种气氛,或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或为理解课文作铺垫等等。
  在选择一篇新课文教学切入口时,往往最能充分发挥虚实相映的教学艺术。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采莲》一文时,先在课前将教室作了一番精心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四周还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上课伊始还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这一教学步骤看似节外生枝,偏离了课文教学,是虚笔,但虚笔并非是闲笔,而是为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跟随老师一起品读课文,畅想采莲人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采莲人的快乐。这一以虚击实的教学设计确实高明,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引人入胜。
  
  二、避实击虚,掀起高潮
  
  语文教学中的高潮,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的时刻,是学生思维火花灿烂闪烁的时刻,也是最为宝贵的师生感情水乳交融的时刻。它是使课堂教学立体的关键,又是课堂教学一定发展阶段的自然显现。高潮处理是否得当,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高潮的处置,可在开头处、中间处,也可在结尾处。可用情境再现,设问激动,也可引入例证、避实击虚、思维延展等方法引导和推动高潮的出现。在一次青年教师评优课上,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第六册的《狼和鹿》一文时,距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这位老师突然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你们说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里教师没有按照常规对课文作总结性发言,而采用避实击虚的方法,以看似题外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纷纷猜测后,她再向学生介绍自然界有关生态平衡的事例,而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如何拯救凯巴伯森林。教师这一引入例证、思维延展的方法,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有的说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有的说要爱护动物,不能任意残杀;有的说要做一些标语牌,上面写上一些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之类的话来提醒人们注意……此时,整个课堂小手林立,小脸通红,一派生机,教学出现了高潮。最后教师顺势一点:凯巴伯森林由原来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到如今的一片枯黄、死气沉沉,使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要保护生态平衡。”多好的回答呀,此时的教学水到渠成,师生感情水乳交融。整个教学设计,虚实相衬,不脱不粘,使教学情境和谐隽永,余韵悠长。试想:如果此时还是紧扣课文来小结,不从虚处落笔,怎能达到这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呢?
  
  三、虚实交融,情景相生
  
  以上两例,可以明白地分为虚实两块,以实为主。以虚击实。在教学中我们还可用虚实交融、情景相生的方法。这在诗歌教学中常常被使用。苏教版第十册的《游园不值》和《绝句》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美景,赞美春景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唤起学生有关春天的表象,再根据诗意让学生绘出彩图,要求学生根据诗情画意在限定时间内构思一段写景的话,然后进行交流。这种方法比那种紧扣诗句实实在在的烦琐分析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他们的想象力,去领悟原诗的意韵。
  可以说,恰当地运用虚实相映的手法。可以使语文课上得充满活力。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自始至终围绕课本上的字、词、句、章进行分析与训练,那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一堂课,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课。如果说,语文课是一条浇灌学生心田的水流,那么它应有不竭的源头与新鲜的支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心智与情感的浪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能否恰当地运用虚实相映的教学艺术,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立足点是否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否着眼于语文知识与能力整体训练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丰富知识,勇于开拓,在教学中既不脱离课文,又不死守课文;既敢于开放,又善于收拢,努力达到虚实相映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二战后至今,日本经济从迅速发展到陷入长期低迷.这给日本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带来了影响,使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究其变革的原因,则正如企业所有权状态随机依存理论所指出的那样:
在外力f=f(x)∈L^2(Ω,R^d),初值v0∈J0(Ω,R^d)(d=2,3)的情形以(dV^n/dζ,ω^k)+v(vx^n,ωx^k)+b(v^n,v^n,ω^k)=(f,ω^k)(k=1,…,n),v^n(0)=(v0,ω^1)ω^1+…+(v0,ω^n)ω^n定义的复的ГaЛepknH近似证明了二维Navier-Stokes方程的弱解和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由ГaЛep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
为给秸秆圆捆打捆装置和其它打捆机构提供相应的力学参数和理论基础,根据麦茎秆的几何尺寸,并利用万能试验机控制夹具加载速度对不同含水率的麦秸秆进行弯曲、轴向压缩和径向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如,我们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这些都是记忆表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使人们可以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因此,在他们的认识活动中,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
从教学整体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花时多、效率低的“发胖式”的阅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讲得多,但实际突破不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不明显。这恐怕与我们语文教师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而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思考不多有关。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要从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去审视,拓宽、延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提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与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    一、利用音乐来陪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很久以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教导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  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教学实践及阅读收获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选准句式训练点,内化例句举一反三,让美句积淀起来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学
借助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理论,将遵从Wolff法则生长的骨骼看成待优化的连续体拓扑结构,对骨骼重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化。利用ICM(independent,continuous,mapping)方法,建立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动态的对话过程。随着“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后,学生发言机会多了。那么,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面对学生发言,教师要关注生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