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何发挥网络德育的有效教育功能,建构有效的网络德育内容和方式,是需要思考的主要话题。从生活即教育理念出发,思考从当前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出发,针对系列网络影响,遵循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建构有效的德育内容,实践有效的德育方式,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
  [关 键 词] 网络德育;德育内容;德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48-02
  网络德育,是现代德育的一个新分支,因时因人因社会发展而生,正以全新的环境为现代德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说:“新时代与新数字工具的结合,使我们必须重新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当然更包括其内容与方式。”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职业教育更是“生利教育、利群教育、技能教育和大众教育”,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理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才发展所需。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内容与方式,如何有效地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正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课题。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在谈教育时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那么,是网络的生活,就是网络的教育。有效的网络教育内容根植于网络生活。如此思考,网络德育工作就可以从当前学生网络生活出发,针对网络影响,遵循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建构有效的德育内容,实践有效的德育方式,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群体的新特征
  (一)认知方式多样化,思维方式平面化
  网络的多彩信息为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需要,“需要的发展,从本质上提高人、升华着人”;拓展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如使用广泛的微信平台,正在培育、丰富和提升着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社会本质。
  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丰富需要的同时,很多职校生迷恋手机游戏、网络购物、网络聊天,网络阅读爱好者,喜欢浏览的是图片新闻,悦纳的是通俗性网络小说,远离经典,追求快餐式阅读,一知半解的学习,只是一“看”而不三“思”,思维能力在退化,更何谈获得精神的成长。
  (二)行为选择自主性,道德规范意识弱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凸显:虚拟空间,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和发送信息,“拥有了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进行选择与重组的决策权和主动权”。也正是这个虚拟空间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自律性差的学生会浏览一些不良网页的内容,浏览一些垃圾信息,从而弱化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更有甚者,不知自己触犯了道德原则,道德意识越发薄弱。
  (三)道德取向多元化,主流价值观淡化
  开放的网络空间,多种思想文化并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高职学生,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面对这种观念纷杂、价值多元‘冲击波’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整体价值取向面临着多元并存、传统与现代兼容的境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困惑、苦恼和迷惘,充满着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目前网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在弱化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淡化。
  以上三方面,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认知方式、行为选择和道德取向上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需要教师关注、尊重、培养和引导。这三方面中,起思想引领作用的是道德取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对积极道德取向的选择和形成是关键,有了向上的道德价值取向,认知方式和行为选择就趋向正面发展了。
  二、网络影响下高职德育主要内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德育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具体可行,它既是我国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凝聚职校生群体的价值共识,成为规范和引导职校生网络思想健康成长的价值观念。
  (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植根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中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魂”,习主席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增强网络信息道德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除了教育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和提高信息运用中的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等。信息道德和法规意识教育是重点,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网络欺诈等,我们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控、自律的能力,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履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意识,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三、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有效德育方式
  (一)建设优质主题德育网站
  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用积极向上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吸引学生。要保障德育内容的“四性”,内容优质才有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十二个主题的相关视频宣传材料是相当丰富的:有“百家讲坛”讲述十二个主题,有网络名人谈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二个主题的微电影,有新华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片……丰富的内容,可以任由学生选择观看,为鼓励学生可设置相应的学分,作为理论学习的一个分值。也可以进行网络知识竞赛,如对网络信息道德素养的学习,可以把知识点细化,通过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点滴中学习道德规范,加强信息道德意识。   (二)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活动
  坚持主导和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丰富的网络教育活动,比如,“身边的诚信故事”征集活动、“校园最美学生”优秀事迹介绍和评选活动,用身边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感召人,进行正面的教育引领;也要注意网络疏导,要深入网络论坛,参加学生网络群体的交往活动,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较为有效的是多维网络交流与互动活动:可以组织网上面对面交流,请优秀毕业生与学生网上零距离交流,谈学习、谈人生、谈职业生涯、谈职业素养等,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可以聘请校园保安部门老师在网上实时交流校园安全问题,如网络诈骗现象及应对方法等;可以有侧重地观看一些彰显工匠精神的精彩视频,在形象的感化下,引发自我反省的过程,促进自我自主发展。
  (三)加大网络德育信息的开发
  生活中处处是德育: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内容的源泉之一,其中校训、校歌、校史都蕴含了丰富的的德育内容。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编写一篇篇短篇的校史、介绍一个一个优秀校友的励志故事、制作校园历史短片等,充实网络德育内容;也可以联系校园外的教育力量,建立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库,比如心理咨询师的一些心理疏导方法等,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德育合力。新加坡高职院校建立立体性的德育网络,除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方式外,还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学习职业道德素养。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可以开辟企业精神介绍平台,多方位展现丰富的企业文化,呈现企业人的工匠精神,来感化学生。形象的感染,能激发主体内心的心理发展过程。
  (四)构建德育微视频的教育平台
  “微信”“微博”“微视频”在职校生中运用较广,特别是“微视频”的“短精快”是网络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短”是不占用太多时间,“精”是围绕一个主题,“快”是传播速度快。“微视频”运用于网络德育是一个创新。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制作,道德教育本就是师生间的互学互长。可以成立微视频德育协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来参与,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鼓励学生以“确定主题—寻找素材—提炼观点—阐述价值观”的思路来制作微视频,然后把优秀的微视频,利用午餐时间播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当然,主题、观点、价值观等都要引领,要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信息道德素养”等为主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基调积极向上、明朗。
  网络德育的发展空间很大,充分挖掘网络发展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发挥网络德育的育人功能,引导高职生在自身与社会和网络的良性互动中健康发展,网络就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空间。在实践中,深刻体验网络德育只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取代整个校园德育工作,很多网络德育之外的工作必须做好,比如,在线互动,方便快捷,但不能取代师生间、生生间良好的交流,不能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直接对话与沟通。“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参考文献:
  [1][美]唐·泰普斯科特.數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黄楠森.人学原理[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3]宋振超.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去年5月12日,我参加了我的第N个迷你马拉松,但全程和半程却是我想也没想过的事情,难以理解的是这一次走完迷你马拉松之后,我却鬼使神差的萌生了跑步的念头,并且从次日就开跑
在热中子与快中子成份比大于70的条件下,用6.5×1016cm-2和6.5×1018cm-2剂量水平辐照纯净GaAs样品,研究由于嬗变产生的杂质和损伤。所得结果表明:热中子对Ga、As发生俘获核反应,其最终稳定产物Ge作为两性杂质元素被
介绍了核动力的发展及应用, 对用于PWR的阀门提出了特殊要求。从动密封方面论述了核阀的基本结构类型, 对全封闭电动闸阀的屏蔽电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副、阀门和无触点位置控制指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加,我国医学院校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口腔医学也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努力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为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最终让学生养成从数
房地产企业怎么在行业变革的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并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意识到以创新和绿色为发展理念的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IM技术与房地产项目管理相结合,能有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前西方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当前社会热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时代意识和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将二者进行融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进行探析。首先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概念作简要解析,然后详细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将二者相融合的策略。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摘 要] 团体心理活动是团体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将团体心理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在论述团体心理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并对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 键 词] 团体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7)34-0146-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也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