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兰:省城来的女书记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在我57岁的时候,组织又派我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为期两年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生活又开始了。......................................................... ................. ..
  ——摘自吴树兰驻村日记
  2014年3月13日上午,阳光灿烂,春风拂面,吴树兰在省扶贫办领导的陪同下,乘火车至确山县委组织部报到,然后从县城一路西行,直抵目的地竹沟镇西王楼村。
  无法割舍的情愫
  吴树兰现任河南省扶贫办副厅级巡视员,从偏僻的新蔡乡下走进省城,从默默无闻的牛马倌成为省直机关领导干部,一路风雨兼程,先后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党的十二大代表。从省畜牧专科学校到驻马店地区畜牧局,到省扶贫办,多年来的工作一直没有离开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儿,始终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2010年7月,她响应省委组织部的号召,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新蔡县孙台镇大吴庄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经过3年多的努力,她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创办了奶牛场、养鸭场、服装厂、建筑公司,年实现利润6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2686元增加到2013年的5600元。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结束后,吴树兰回到省直机关,此时她已经56岁,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大家都以为她会好好地休整一下疲惫的身心,按部就班上班下班,过几天轻闲的日子。然而,吴树兰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始终忘不了农村的父老乡亲。于是,她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第二次到农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最好是山区。
  竹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重要的红色根据地,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西王楼的山山岭岭是当年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和红军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险,多年来西王楼村仍处于半封闭状态,村里基本不了解国家老区和贫困村建设的政策。村委会到各个村民组和居民点都是泥土路,从山上到山下只有牧羊人走出的羊肠小道,一遇雨雪季节,道路泥泞不堪,人畜无法通行。村委所在地山口村踞竹沟镇9公里,全村南北长10公里,东西最宽处3公里,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2980亩,主要分布在山南河道两侧。全村23个村民组分散为46个自然村和居民点,有的居民点只有一两户人家或独居户,不通路也不通电,长年不下山,几近与世隔绝。全村550户2037人,贫困户就有243户,贫困人口710人。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没有村办工业企业和项目。全村外出务工680人,很多年轻人走出大山后再也不肯回来,留在村里的多是“3860部队”。
  只有弄清情况、摸清底子,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良策。在村委会放下行李,和村干部见面后,吴树兰第二天就开始了调查研究之旅,一个村一个村,一户一户地走访,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从村委会所在的山头村到深山里的张竹园、碾盘沟、老李沟、千年岭上的居民点和独居户,要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山路陡峭,荆棘丛生,上山下山羊肠小道有时坡度达六七十度,让人望而生畏。吴树兰和村干部一起,一大早背上方便面和装满凉开水的大茶杯向山里进发。到老李沟只能沿着山间冲刷出的河道,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艰难攀登。从早晨走到太阳西斜,听到狗叫,住在山半腰的李相庭急忙迎了出来。村里干部介绍这是从省里来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时,这位73岁的老人激动地连话也说不好了:“老天爷,你们是咋进来的?路太难走啦!不瞒您说,这些年,我在老李沟见过的最大的领导是村民小组长。”
  就这样,吴树兰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和每一户人家,有的地方还不止去过一次,听到了许多在村干部那里了解不到的问题,吃透了村里的情况,她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同时也看到了西王楼村发展的优势。西王楼村森林覆盖率70%以上,山上虽然大多是灌木丛和低矮的松树、杂树,但发展林木经济很有潜力;村东北部的千年岭风景优美,山中溪流潺潺、泉水叮咚,一条小河从村中穿流而过,水质清冽,终年不断,村妇在河边洗衣槌石,在朝霞和落日余辉的衬托下是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碾盘沟、老银洞、千年岭,古老的地名,悠久的传说和红军游击队的战斗传奇,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山区环境质量好,适合畜禽养殖,这里出产的确山黑猪品种纯、肉质好,如果组织更多的村民发展山区饲养业,前景广阔。
  在吴树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全村每一户人家的具体情况。她把村里人分类三大类:一类是有资金有项目、创业精神和经营能力,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帮助他人;第二类是有的有项目但缺少资金,有的愿意投资但没有选好项目,需要在他们中间牵线搭桥;第三类是家庭生活贫困,脱贫致富没有门路,需要重点帮扶。在同乡亲们朝夕相处中,吴树兰深深感受到山里人的朴实、勤劳与善良,他们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对干部充满感情,迫切希望组织起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
  摸清了情况,理清了思路,吴树兰充满了信心。她认为,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整合资源,发挥有利因素,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力量。首先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的难题,改变生存状况,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走出一条西王楼村发展之路。
  从党支部和村级组织建设抓起
  2014年7月31日,雨后初晴。西王楼村委会办公室,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过生日”活动,全村30多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济济一堂,共庆自己的节日。党员生日,是指党员入党纪念日。村党支部宣布了十几位过“生日”党员名单,这些党员中最长的入党已有30多年,最短的也有七八年。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大家举起右手,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每位过生日的党员都回顾了自己入党以来的历程,总结了工作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经历,使吴树兰深知农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一个村子、一个单位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能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吴树兰发现,在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乡村,都是党支部的作用没有发挥好,相当多的村级党组织形同虚设,有的几乎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事关巩固基层政权。农村发展稳定,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尤其是支部成员年龄老化问题。二是由于农村党支部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生事物反映迟钝,普遍没有自己的经济发展项目,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创业。三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满足于上面交办的任务,应付检查,没有想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农村党支部长年不开展活动,西王楼村党员已经多年没有交过党费,党费由村里从别的款项里代交了事。
  在村党支部生活会上,吴树兰和支部成员交流了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和思考,与大家展开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如何找回共产党员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如何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如何带领大家改变西王楼村的落后面貌。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处处想到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意见统一后,村党支部决定:从现在起,每个党员都必须认真履行交纳党费的义务,村里党员划分为几个党小组的名义开展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在文明村建设中,一户带五户,做好表率。村党支部为每位党员制作了党员门牌,挂在门上;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佩带党徽,突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每三个月要向党支部写一份思想工作汇报,党支部定期评选先进,树立典型,要求党员做五好文明家庭、科技创新的带头人。为了开拓眼界,吴树兰带领村组干部、全体党员分别到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辉县市回龙村、裴寨村等村落参观学习,大家从中看到了差距,深感时间紧迫、任务紧迫,增强了发展的压力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西王楼村有46个自然村,村干部只有7人,过去是村干部往各个村子跑,虽然十分辛苦,但工作还是落在全镇的后面。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党支部和村委会召开46次群众会议,直选了23名村民小组长和23名妇女小组长,把具体的工作交给了小组长去干,同时解决他们的工作报酬。根据村民直选的成功经验,村里选举成立了监事会、工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这些措施健全了村级政权组织,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组织,让广大群众有了归宿感,增加了当家做主的责任感,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为了认真抓好“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矛盾调解化解制度、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西王楼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农产品展示中心、党员培训中心。2015年4月24日,省委书记郭庚茂专程到西王楼村调查了解,充分肯定了西王楼村的四项基础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把西王楼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扶贫示范村。
  激发村民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性
  为老百姓办实事,讲究一个“实”字,一件一件去落实、针对西王楼村存在的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发展难等问题,村党支部逐一分析,把解决问题的规划交给群众,由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众人拾柴火焰高。
  要致富,先修路,村支部确定了用三年时间修通村中28公里的环道和自然村之间硬化路面道路的规划。经过多方筹措,第一批45万元修路资金到账,先修哪条路却犯了难,每个村民组要求修路的积极性都很高涨。经过讨论,决定先修从村委会所在地山口村到樊村1500米长的道路,沿线村民组群情振奋,村组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劈山挖土夯实路基,户主不用动员就主动移走树木和建筑物,原以为比较麻烦的拆迁等问题迎刃而解。短短十几天,一条崭新的道路便修好了,贯通了几个村民组和饲养场、居民点的联系,养殖户再也不用发愁雨雪天气运进草料、春节期间牛羊外运道路不通的问题了。紧接着,吴树兰又东奔西跑争取了70万元修路专项资金,开始修通往秦碾、西山坡的3公里水泥路。吴树兰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动员发动群众。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村民们迫切希望掌握粮食增产和科学饲养技术,吴树兰从省畜牧专科学校请来畜牧专家曹杰坤和靳双兴教授到村里为农民讲课。课堂设在镇礼堂里,虽然那天下大雨,但很多农民一大早就来到会场,大礼堂坐满了人,两位教授从上午九点讲到下午一点半,农民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记笔记,从技术、品种、管理到销售,恳请教授现场解答释疑,意犹未尽。
  2014年8月12日,西王楼村委会同时举办两场群众会议:建立村扶贫基金会和养老基金会。扶贫基金会是通过企业家资助、扶贫贷款等方式筹集基金,资金集中使用,通过基金会把钱投资到有潜力的项目中,在确保基金安全的情况下,收益共享。养老基金会由村干部每人2万元,有意参加基金会的老人每人入股2000元作为基金,由基金会负责经营和投资,按期分红。扶贫互助社开展农产品贸易投资,2015年盈利50多万元。按照年初合作社制定的方案,2015年底经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理事会研究,村两委批准,张国安等4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结合国家“十三五”扶贫开发,村里制定出具体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确保2019年前,全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2736元以上,.2020年作为巩固提高期,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建档立卡回头看,村里重新确立了148户贫困户,共470名贫困农民。对148户贫困户做到项目到人,资金到户、帮扶到户,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乡级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全部都结上了对子,有了致富的项目。其中因学致贫的36户找到了资助,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因劳动力致贫的80户贫困户农民,加入了村扶贫互助合作社,40户在2015年实现脱贫,72户贫困户找到脱贫项目,有望在2016年年底脱贫。村扶贫互助合作社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筹集各类社会帮扶资金4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个。引进夏南牛新品种,给予每户夏南牛养殖户1000元补贴,引导村民扩大养牛,全村2016年初存栏牛1000多头。新发展养鸡专业户10户,饲养1万多只鸡。村里还成立了养牛协会、养羊协会和养猪协会,把饲养户联合在一起,带领乡亲们发挥山区优势,壮大饲养业,共同开拓市场,对优良品种确山黑猪、山羊、肉牛,提纯精养,培育“竹沟”品牌。   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西王楼村“美丽乡村”规划已由省设计院编制完成。根据村域人口规划、土地整治项目、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对5户以下的居民点以拆迁合并,将全村整体规划为12个居民片区,配套完善道路,桥梁、电力、通信、供水排污、消防等设施,以特色农业种植及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生态养殖、生态粮食作物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生态果林种植为辅助发展产业,实行“猪牛羊-林-果”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建立林下生态鸡标准化养殖场,发展肉牛羊标准化养殖,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协调发展,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来,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经济社会长足的发展进步,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挤在墙角侃大山晒太阳的人没有了,赌博打牌、打架斗殴现象基本绝迹,大家见面打招呼最多的话题是上了什么项目,谁评上了先进。
  经过努力,2015年以来,省内外76位企业家在西王楼村开展扶贫工作。村里同5个大专院校开展村校合作,接待了43名大学生在村里实习,有17家县级以上单位在村里进行扶贫试点工作;聘请12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成为西王楼村的荣誉村民,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帮扶、助扶、产业扶贫的积极性。2015年8月,吴树兰代表西王楼村在全省介绍了扶贫开发的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吴树兰被评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
  将心比心..真情无价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吴树兰付出最多的就是“情”,她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多次走遍全村500多户人家,问计于民,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鼓舞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生活。
  西王楼小学设在村委会所在地山口村,在校一至五年级和学前班6个班级217名学生,只有几间简陋的教室,没有文化体育设施。山里的孩子上学一早一晚要走十几里山路,6年级学生要到镇上小学就读,家长不放心,只好放下手中的活计早接晚送,孩子们中午只能在学校啃凉馒头。村里没有幼儿园,不少人家不辞劳苦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道路遥远,也不安全。教育事关未来,吴树兰和村党支部书记曹川林多次到县里汇报情况,解决了营养午餐问题和喝开水难的问题。在县委领导安排下,县教育部门帮助村里制定了学校改扩建计划,增加师资,完善一至六年级教学,村幼儿园也在规划之中,使山村的孩子们从小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014年4月,村里组织全体在家的村民到竹沟镇卫生院参加体检,这是西王楼村村民第一次集体参加体检,很多人一大早就穿上新衣服下了山,在村干部带领下,喜气洋洋地来到镇卫生院。通过体检,村里为每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防、治疗和保健。现在,村卫生所建设已列入规划,并选好了地点,做好了设计,着手招募医生,实现村民看小病不出村、确保健康的目标。
  村里发展经济需要资金,甚至连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吴树兰千方百计去筹措,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一向不爱求人的吴树兰从不愿为了自己的事去求人,为了村里的事业发展和帮扶贫困户,却一次次放下面子去求人,碰了钉子也不怕。她登门请自己所认识的企业家到西王楼村考察、投资,出资扶助贫困户和贫困生,欠下一大堆人情。企业家们也因此而感动,纷纷向村里伸出援手。看到农民家庭生活困难,遇上老人和病人,她都会送上200元救急钱,几乎花光了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成为地地道道的“月光族”,在大吴庄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时如此,来到西王楼村依然如此。她自己则省吃俭用,甚至连一件光鲜的衣服都没买过,从来也不知道什么“名牌”。仅从衣着打扮上看,这位省城来的“大干部”与村里妇女并没有多大区别,以至于一次到某大机关办事,被机关工作人员误当作上访者拦着不让进门,幸亏领导过来解了围。
  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老百姓当作亲人。西山坡村民组村民陈跟松有一个五口之家,家里有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了,妻子罗光珍从云南嫁来,没有身份证,办不了户口,外出打工,探亲连火车也坐不下,给生活带来很多困难。老陈一家多次申请,没人理会,到云南老家去办身份证,人家不给办,迁出地让迁入地写证明,迁入地则强调要迁出地出证明,互相推诿,办一个户口虽然算不了多么大的事,对于普通老百姓却是难于上青天。15年过去了,夫妻俩多次求告无门,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吴树兰在家访时记住了这件事,她没有耽搁,立即向镇派出所和县公安局反映情况,商讨解决办法,终于为罗光珍办好了户口和身份证。
  吴树兰从到西王楼驻村那一天起,就沉在村子里,难得回到郑东新区舒适的家中,即使回郑州一次,也是忙着为村里筹款、跑项目、请专家。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深感对不起80多岁的老母亲、丈夫和独生女儿。别看她在工作中风风火火,其实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不久前在体检中又发现有白内障,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村里工作忙,她一忙起来就忘了一身的毛病。竹沟镇为了她工作方便,在镇政府为她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但她经常住在村委会简陋的小屋里,自己做饭,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忙起来泡一碗方便面了事。有时常常凌晨五六点起床忙到晚上七八点,从山上下来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倒在床上就睡,连晚饭也省了。第二天一大早,又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工作。她始终无法忘怀乡村和土地对她的哺育,在她身上,总有一种用不完的劲,这动力,源自于她对大地母亲的感恩,源自于她对父老乡亲的爱,源于自要改变落后面貌强烈的事业心,源自于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源于她内心不甘人后的责任感……
  河南实施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程以来,深受农村干部群众欢迎,很多村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驻马店市目前实施万名干部包村活动,给农村工作带来新气象。在河南还有不少西王楼这样的贫困村,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像吴树兰那样,扎扎实实从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做起,美丽的中国梦和美丽乡村一定能早日变成现实。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评述了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制备类金刚石碳膜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和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射频CH_4等离子体中,各种离子和中性基
推进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Promot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
谈到进行修辞活动的要求时,陈望道依据修辞和内容、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提出“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著名论断。①后来的一些著述虽然从不同方面充实了陈氏的观点,但依旧着眼
针对一般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存在的输入端功率因数低、谐波成份大的缺点,提出了无输入滤波电容的高功率因数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Aiming at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
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以A/D转换器为核心,并配以适当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电阻炉温度自动控制.设计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将PID控制增量转换成占空比,并由数字电路输出有一定占空比的矩形波
一、80年代的森林能源与农村能源形势自1973年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来,发展森林能源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联合国责成国际开发署把发展林业薪炭林列为乡村发展计划的重
云南引种蓝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于蓝桉生长快,叶可炼桉油,经济价值高,近年在我省已广泛地发展起来。但从全省来看,成龄蓝桉树较少,并且绝大多数分布于四旁,它们是我省蓝桉
People used to say thatBritlsh food was boring andbland(淡而无味的).Nowadayspeople in Britain have a world offood to choose from.Travel around London and you’l
“覃”字读音考辨覃承勤覃,本古字。作姓,当读秦(qn)。在中国姓氏中,覃氏并非偏姓。覃氏现有苗裔400万,广播国内9省(区)、海外15国,涉国内13个民族。按人口计,在全国5660个姓中,占第193位。中国习惯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