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石一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院长及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学者,先后获部省级和厅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2012年获首届“中国妇产科医师奖”。
医疗专长: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疑难杂症、不孕不育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生孩子是每个家庭和产妇的大事,选择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常常难住了许多家庭和准妈妈。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原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社会因素和产妇怕痛等原因,我国产妇的剖宫产率甚高,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全国平均54%,个别地区或医院高达80%或更高。
自然分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躺着生、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趴着生、坐着生、泡在水中生等。目前,最为传统的分娩方式仍然是躺着生,据说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看他情妇如何分娩,为了让国王看清楚,产妇被安置在床上躺着分娩,国王看后颁令“只能给躺着分娩的妇女接生”。所以,卧式分娩(躺着生)一直流传至今并占统治地位。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召开了“促进自然分娩”的推广会议,分娩方式问题又引起新一轮思考和热议甚至争论。目前,提倡“自由体位分娩”已成为国际妇产科学界的一种趋势。
实际上,各种分娩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何选择,主要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定。如:
要考虑各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如产妇会阴破裂、盆底损伤等和婴儿因分娩导致的相关影响。
产妇的身体条件,包括初产或经产、产力、会阴体的高低和大小、耻骨弓角度、耻骨高低、阴道弹性等。
胎儿状况,包括体重、胎龄、头围、有无窒息、胎位等。
医护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对各种分娩方式的认识和态度,医院的环境、设备条件等。
躺着生
躺着生即传统的卧位分娩,相对而言,这种分娩方式有利于保护产妇的会阴,减少盆底损伤,产妇生后恢复较快。人类对卧位分娩已有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因此这种方式至今仍占主导地位。
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
站着生是国外古代的传统分娩方式,而跪着生见于古埃及法老宫中的一座浮雕,描绘埃及末代女王克娄巴特跪着分娩,周围有数名妇女为其接生。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均不利于保护会阴,所以阴道甚至肛门、直肠撕裂者甚多。不过,2014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家庭产房内有一位26岁的初产妇,母胎条件均好,产力强、产程进展快,产妇在活动区走动后回到床边已无力上床继续分娩,结果站着生了个3320克的男宝宝,但会阴及盆底有无损伤未见报道。据说,站着生、蹲着生可利用地心引力,同时便于产妇用力,可缩短产程。
坐着生
坐着生需要有专门的坐式分娩椅,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更不是每位产科医护人员都会如此接生。
剖宫产
除非有剖宫产的母婴适应证,否则弊端多多,如出血多,损伤大,日后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如月经异常、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特别是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很多曾剖宫产的妇女会再生一个,而再次妊娠和分娩存在很多潜在危险,大出血、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对我们“剖宫产大国”而言,选择剖宫产,对医疗、经济、家庭、母婴健康等方面均不利,孕产妇们不能因为怕痛、怕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怕会阴侧切、怕产后阴道松弛或其他社会因素,而随便选择剖宫产分娩。
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是在分娩发动后让产妇浸泡在水中,医院有特制和专用的分娩池、浴缸,也有在大海中甚至冰窟窿内分娩的记载。水中分娩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首例尝试水中分娩的产妇于2003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顺利分娩。
目前认为,分娩时受地心引力影响,同时水的浮力和温热作用可使产妇在第一产程减少疼痛,缩短产程。水中分娩有适应证,只限于足月单胎、没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经监测母胎均正常、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3500克的情况,适合者可试行。
至今,水中分娩在国内外并不被看好。德国医师认为,水中分娩时产妇如有尿液和粪便排出会污染水质,“尿、粪、水混合”对母婴不利;近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均认为水中分娩是“糟糕的事”,需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因已有新生儿溺水、窒息、脐带断裂、大出血、感染等报告。水中分娩的确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如:水温和水位控制、产妇体位、升降移动设备等,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如:不能很好地保护会阴、无法估计出血量、与一般分娩不同的新生儿口鼻黏液处理体位和方式等。
专家提醒:
每种分娩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医疗机构的宣传应符合国情,切莫夸大某种分娩方式的好处。孕产妇不应赶时髦,切勿随便自作主张要求采用什么方式分娩,应慎重考虑医务人员的建议。预产期前,孕妇应学习和掌握分娩知识,做好分娩准备,分娩前做好个人清洁工作。如果能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家属陪伴分娩,有助于营造更温情轻松的气氛,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必要和有条件时,可在导乐分娩师的指导下或适当麻醉下,减少痛苦,安全分娩。
石一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院长及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学者,先后获部省级和厅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2012年获首届“中国妇产科医师奖”。
医疗专长:擅长妇科肿瘤、妇科疑难杂症、不孕不育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生孩子是每个家庭和产妇的大事,选择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常常难住了许多家庭和准妈妈。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原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社会因素和产妇怕痛等原因,我国产妇的剖宫产率甚高,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全国平均54%,个别地区或医院高达80%或更高。
自然分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躺着生、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趴着生、坐着生、泡在水中生等。目前,最为传统的分娩方式仍然是躺着生,据说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看他情妇如何分娩,为了让国王看清楚,产妇被安置在床上躺着分娩,国王看后颁令“只能给躺着分娩的妇女接生”。所以,卧式分娩(躺着生)一直流传至今并占统治地位。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召开了“促进自然分娩”的推广会议,分娩方式问题又引起新一轮思考和热议甚至争论。目前,提倡“自由体位分娩”已成为国际妇产科学界的一种趋势。
实际上,各种分娩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何选择,主要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定。如:
要考虑各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如产妇会阴破裂、盆底损伤等和婴儿因分娩导致的相关影响。
产妇的身体条件,包括初产或经产、产力、会阴体的高低和大小、耻骨弓角度、耻骨高低、阴道弹性等。
胎儿状况,包括体重、胎龄、头围、有无窒息、胎位等。
医护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对各种分娩方式的认识和态度,医院的环境、设备条件等。
躺着生
躺着生即传统的卧位分娩,相对而言,这种分娩方式有利于保护产妇的会阴,减少盆底损伤,产妇生后恢复较快。人类对卧位分娩已有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因此这种方式至今仍占主导地位。
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
站着生是国外古代的传统分娩方式,而跪着生见于古埃及法老宫中的一座浮雕,描绘埃及末代女王克娄巴特跪着分娩,周围有数名妇女为其接生。站着生、蹲着生、跪着生均不利于保护会阴,所以阴道甚至肛门、直肠撕裂者甚多。不过,2014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家庭产房内有一位26岁的初产妇,母胎条件均好,产力强、产程进展快,产妇在活动区走动后回到床边已无力上床继续分娩,结果站着生了个3320克的男宝宝,但会阴及盆底有无损伤未见报道。据说,站着生、蹲着生可利用地心引力,同时便于产妇用力,可缩短产程。
坐着生
坐着生需要有专门的坐式分娩椅,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更不是每位产科医护人员都会如此接生。
剖宫产
除非有剖宫产的母婴适应证,否则弊端多多,如出血多,损伤大,日后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如月经异常、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特别是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很多曾剖宫产的妇女会再生一个,而再次妊娠和分娩存在很多潜在危险,大出血、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对我们“剖宫产大国”而言,选择剖宫产,对医疗、经济、家庭、母婴健康等方面均不利,孕产妇们不能因为怕痛、怕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怕会阴侧切、怕产后阴道松弛或其他社会因素,而随便选择剖宫产分娩。
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是在分娩发动后让产妇浸泡在水中,医院有特制和专用的分娩池、浴缸,也有在大海中甚至冰窟窿内分娩的记载。水中分娩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首例尝试水中分娩的产妇于2003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顺利分娩。
目前认为,分娩时受地心引力影响,同时水的浮力和温热作用可使产妇在第一产程减少疼痛,缩短产程。水中分娩有适应证,只限于足月单胎、没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经监测母胎均正常、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3500克的情况,适合者可试行。
至今,水中分娩在国内外并不被看好。德国医师认为,水中分娩时产妇如有尿液和粪便排出会污染水质,“尿、粪、水混合”对母婴不利;近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均认为水中分娩是“糟糕的事”,需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因已有新生儿溺水、窒息、脐带断裂、大出血、感染等报告。水中分娩的确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如:水温和水位控制、产妇体位、升降移动设备等,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如:不能很好地保护会阴、无法估计出血量、与一般分娩不同的新生儿口鼻黏液处理体位和方式等。
专家提醒:
每种分娩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医疗机构的宣传应符合国情,切莫夸大某种分娩方式的好处。孕产妇不应赶时髦,切勿随便自作主张要求采用什么方式分娩,应慎重考虑医务人员的建议。预产期前,孕妇应学习和掌握分娩知识,做好分娩准备,分娩前做好个人清洁工作。如果能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家属陪伴分娩,有助于营造更温情轻松的气氛,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必要和有条件时,可在导乐分娩师的指导下或适当麻醉下,减少痛苦,安全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