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图能力是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时期,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大班幼儿阅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阅图能力方面需要提高。
  情景一:大班语言活动《上课》中,一开始,老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两名幼儿分别回答:“小动物在叫。”“小动物在唱歌。”老师有点心急,先用手点了点图片中“动物学校”和图片中的八哥鸟,然后画了一个圈,接着问:“它们到底在干什么?”有一名幼儿回答:“小动物在动物学校读‘妈妈、姑姑、哥哥、姐姐、娃娃。’”又一名幼儿答:“小动物在唱歌、跑步、拍球……”。当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老师根据内容,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老师问:“小动物有没有认真听讲,他们在干什么?”孩子对图片中角色的行为有较多的描述,如小山羊想去吃草,小鹁鸪想拍皮球,小公鸡、小喜鹊和小乌鸦在抬头看树上的小动物。但是对角色的具体形象如表情、动作的观察并不多,此过程中,教师一直提醒幼儿:“再仔细看看”,终于有的幼儿指出小鹁鸪好像在打瞌睡,小公鸡没有坐端正,小动物们的眼睛都没有看着老师。教师请幼儿把这些事情说得更有趣一点,并提醒幼儿可以猜猜小动物们心里在想什么,但幼儿的答案缺少想象力,很多都是前面回答的重复。
  情景二:紫叶是大班新生,刚入园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碰碰这儿,玩玩那儿,她看到教室里的图书角投放的图书,很感兴趣,指着封面说:“爸爸,快看,这个小女孩真漂亮。”这时,可昕过去大声说:“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与家长交流,才知道,紫叶原来就读的托儿所并没有区角的创设,每天看的都是同样的几本书。
  大班幼儿在课堂上与生活中的表现告诉我们:孩子不会看图。他们缺乏对图片整体的把握,缺乏对图片细节的关注,缺乏对图片中相关符号的理解,缺乏对图片隐含信息的挖掘,观察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
  一、形成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了幼儿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师开展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在有些教学活动中,个别老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教学是为了走完一个活动流程,还是让幼儿获得更好的能力?是教师主导课堂,还是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一些教学活动中,看图通常是作为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因此在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时,教师常以发现主要问题为标准,一旦孩子抓住了基本信息,教师引导就戛然而止,如案例一中教师一开始希望幼儿能把握住小动物不专心上课的信息,然而一旦找到这些信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对小动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观察,造成幼儿读图比较粗浅,所谓只抓住形而没有抓住神,纵使教师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幼儿却失去了学习阅图的机会。
  2.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影响了幼儿观察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的提问与回应是师幼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激发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应具有有效性。
  案例一中,教师一共问了6个问题,分别是:(1)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2)它们到底在干什么?(3)小动物们有没有认真听讲,他们在干什么?(4)请你再好好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5)你能不能说得更加有趣一些?(6)猜猜小动物心里在想什么?其中(1)、(2)、(3)、(6)属于教师提问,(4)与(5)属于教师追问。
  从以上提问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与追问都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的提问缺少层次性与信息性。如前三个提问,教师都在重复同一个问题“他们在干什么”,除了偶尔的肢体提示,教师在言语上的引导既不存在递进,也缺少信息传递。教师的问题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幼儿的观察与回答始终停留在原地。
  其次,教师的回应缺少针对性。案例中教师的回应比较笼统,如“请你再好好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缺少信息引导,而“你能不能说得更加有趣一些?”,这样的追问容易让幼儿摸不到门道,不知道从何着手,“更有趣些”对幼儿而言更适合表演而不是表述,幼儿通常能够发现自己说得不够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说得更好,当探究找不到一个着力点时,幼儿较容易出现无助感。
  3.教学环节设计影响幼儿对图片的感受能力。
  阅图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肢体的。视觉上的阅图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画面直观的信息,而肢体模仿可以让幼儿在情感上获得体验,让幼儿对图中主人公的状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案例一中,教师并没有为幼儿阅图创造情境,只是单一地通过提问来让幼儿获得信息,如教师一直说“请仔细观察”“请你好好看看”,让幼儿仅仅通过观察获得信息,幼儿的表述就比较平淡,看起来像在罗列信息,情感色彩比较少。
  4.教师的教学经验影响孩子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新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往往对目标的达成度看得比较重,教师常常怕孩子观察画面时天马行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犯同一个错误——太过心急,孩子观察刚刚开始,教师就开始干预,拼命引导孩子往自己预设的目标靠拢,这种干预导致孩子的观察面越来越窄,思维活动越来越受限,影响幼儿观察的深度与广度。
  5.幼儿园物理环境创设影响幼儿阅图的广度和深度。
  幼儿园环境是促使幼儿发展的载体。而一个良好区域的创设能使幼儿得到丰富的刺激,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区角中投放数量充足的,色彩艳丽的图片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阅图的能力。情景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图书封面的小女孩手拿火柴,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幼儿紫叶,由于原托儿所中硬件环境的不到位,造成幼儿认知的片面性,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
  6.孩子的年龄特点影响孩子看图的深度和广度。
  大班孩子的观察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学龄儿童、成人比,其观察水平仍缺乏细致性、独立性、持久性。他们观察时常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对他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去反复观察,对那些不感兴趣的则视而不见;他们的观察易受老师、同伴的暗示,常会复述别人说的话;他们观察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较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这些影响着孩子看图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高大班幼儿阅图能力的策略
  1.明确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明确活动要达成何种目标,要带给幼儿何种活动体验,教学活动如何体现教学价值。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履行引导作用,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幼儿学会去发现、去表达、去探究。如案例一中,教师不必让幼儿的思路锁在“他们在干什么?”,在幼儿回答完后,可以允许幼儿对图片有自己的新发现,如问一问幼儿“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山羊?”或者让幼儿说一说“你猜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幼儿结合图片进行联想,让幼儿对图片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成果。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有侧重地进行备课,我们可在每次备课前确定与阅图有关的备课主题,如:“如何通过提问与追问提高幼儿阅图能力”“如何通过备环节提高幼儿的阅图能力”,在集体教研过程中,可开展以“提高幼儿阅图能力”的教研活动。对于有教学挂图的活动,我们应在教学活动前认真研读挂图,发掘图片的信息,以图片为素材,充分领会教材的价值。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
  首先,我们应多一些信息式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如案例一中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这张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说说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可能会更加有效。
  我们认为,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幼儿从人物、地点、时间、状态等各个当面有层次地观察图片,避免让幼儿一下子捕捉太多的信息,也避免幼儿遗漏信息,同时,我们在提问中帮幼儿提炼了观察的要点,如“表情”“眼神”,这样的问题更具有信息点,帮助幼儿有目的、有条理地阅图。其次,我们的回应要有针对性。案例二中,如果我们用“你从哪里看出来?”“你怎么知道的”等问题进行启发,并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如当幼儿说道“山羊想吃草”时,我们可帮助幼儿演绎成一段话“小山羊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却在想念着那片草地,我猜它的嘴巴里快要流口水了”。我们对幼儿的回应既可以追问也可以演绎,还可以提炼,总之,要让幼儿获得观察的线索,表述的信息与模仿的机会。
  4.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图情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阅图方式,让幼儿的阅图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感官肢体共同参与的。例如,在绘本阅读活动《小绵羊生气了》中,我请幼儿说说小绵羊生气了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幼儿观察到小绵羊“眼睛瞪得大大的”“脸很红很红”,但当我请一个幼儿模仿小绵羊后,大家的描述就丰富了,如“眼睛快要冒火了”“全身发抖,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害怕呀”。幼儿通过观察、体验获得对图片的全新认识。
  5.注重引导幼儿获得阅图技巧。
  大班幼儿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可帮助幼儿认识图片中某些特殊的符号,如:打雷、闪电、风、雨、打呼噜、说话、想象等等。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同时,班级中开展阅图说话比赛,阅图想象比赛,阅图讲故事比赛,阅图找不同等等,让幼儿在比赛中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阅图的兴趣。
其他文献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评价作为角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评价活动只流于表面形式,孩子在评价中往往只关注别
期刊
每当秋冬季节,大雁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结队出发,飞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天,它们会长途跋涉,重回西伯利亚繁殖。大雁在长途迁徙中,时而摆成“人”字形;时而排成“V”字形;时而“一字斜阵”展翅飞翔;时而变换队形;时而飞行位置左右交换……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实际上,雁阵的形成,并非大雁们要在蓝天白云之间向人们表演飞行艺术,而是它们在长期飞翔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最省力的群体飞翔方式。 雁群采用以上方式飞行时,后
期刊
摘 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我园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不断开拓幼儿生活中学习的具体内容,认真创设幼儿生活中学习的最佳环境,努力追求幼儿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效果。实践证明,以幼儿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展活动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可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民间艺术 社区 环境布置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
期刊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富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天性的与幼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教育活动。幼儿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幼儿是游戏的天然建构者。而民间游戏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活动对幼儿的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民间游戏中有效培养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明确提出:在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但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大多美术教育活动却仅在绘画技能的训练上,美术欣赏教育不仅缺失而且使幼儿错误的认为绘画就是美术的全部,从而在美术教育观念上出现偏差,使幼儿审美能力缺失。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作用  1.美术欣赏能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进行美术
期刊
摘 要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为了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园级调研 教师 保教水平 资源共享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
期刊
笔者曾观摩了“春天到了”的科学活动课:20多名幼儿围坐在老师身旁,看着春天景物的图片,听老师讲述着春天的特征。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春天的树怎么样?有哪些花儿开放了等等,孩子们远离了自己真实生活的“百草园”,课堂显得枯燥、压制。笔者认为,幼教的主阵地虽是课堂,但支撑孩子发展的课堂不应是老师讲的内容,而是模拟孩子真实生活的生态“百草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讨:  一、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沟通和推理的,更是用来联结各种相关事物的。在我们一贯的理解中,数学与科学性、概念性、严谨性密不可分。  关键词  生活化数学 数学元素 数学教育模式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接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即使是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小班幼儿初涉数学领域,如何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进行引导,让他们领略数学世界
期刊
摘 要  我国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适合幼儿的民间艺术内容,寻找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良好途径,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这样,我们就能在保留本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幼儿健全人格。  关键
期刊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方式,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而操作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核心。教师应该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价值,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具有探索性的操作材料,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育意图隐藏在材料中,并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