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幼儿“玩”出精彩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观摩了“春天到了”的科学活动课:20多名幼儿围坐在老师身旁,看着春天景物的图片,听老师讲述着春天的特征。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春天的树怎么样?有哪些花儿开放了等等,孩子们远离了自己真实生活的“百草园”,课堂显得枯燥、压制。笔者认为,幼教的主阵地虽是课堂,但支撑孩子发展的课堂不应是老师讲的内容,而是模拟孩子真实生活的生态“百草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讨:
  一、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在课堂中设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杜威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为此,我们的课堂中不能少了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在一次自由活动时,我故意打开窗户,让教室里飞进来了两只小麻雀,佳佳“麻雀、麻雀”的惊叫声引来了小朋友们的围观,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你们看,小麻雀的嘴有点儿像三角形哎!尖尖的。”
  “这两只小麻雀是一对好朋友,可能他们迷路了……”
  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也加入进去,平时最爱发问的军军马上问我:“老师,小麻雀住哪儿啊?”,我故意没有回答,想听听其他幼儿怎么说。有幼儿说:“住在高高的大树上。”爱插嘴的文文又问:“小麻雀走路为什么跳着走啊?”这下引出了孩子们更多的问题:“小麻雀为什么会飞?为什么小麻雀不怕冷?冬天不像小燕子一样向南飞……”教室里好不热闹,整个对话和观赏的过程,就是我引导孩子探索的过程,就是我培养幼儿关注自然的过程,就是我激发孩子兴趣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因贴近孩子生活,关注了幼儿兴趣而显得真实、有效。
  针对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小鸡捉虫”,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我创编了游戏儿歌让幼儿边说边做:“小小鸡,真可爱,高高兴兴去捉虫,捉到1条转1圈,捉到2条跳2下,捉到3条笑3下,哈哈哈!捉到4条拍4下,(拍手或腿),捉到5条数一数,1、2、3、4、5。游戏中转、跳、笑、拍、数的次数与捉虫数一一对应。通过游戏幼儿较快地了解到,少了一下就不对应了。
  二、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引导幼儿感受生活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体验过程,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的。由此我们的课堂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如在科学活动课“声音”教学中,幼儿常常对声音从哪里来产生好奇。有的孩子认为有嘴才能发出声音,有的说声音不一定靠嘴巴发出来……我便产生了即兴生成活动的念头:我找来卡纸、尺子、橡皮筋、锣和鼓等,让幼儿自由摆弄,动手玩一玩。通过敲一敲、抖一抖、击一击,幼儿发现这些物品都发出了声音。接着我在鼓上放了一只纸折的小兔,我敲击鼓面,小兔跳起来,引导幼儿发现因为振动,所以纸跳起来了。由此孩子们发现了声音产生的奥秘——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问:“振动没有了,声音会消失吗?”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幼儿的注意,他们很纳闷,我趁机鼓励他们再玩一玩,自己寻找答案。结果他们又发现了:阻止振动,声音就没有了。课后,我又搜集了一些关于声音的实物和图片,预设了活动“好听的声音”,推动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还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一些饮料瓶。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起了“瓶子赛跑”的游戏。我为他们准备了3块一样的木板,在木板一头底下垫了不同的东西,搭了3个不一样高的跑道。从高到低,1号跑道最高,最低是3号。接着我拿出3个一模一样的饮料瓶,让幼儿猜:这3个瓶子同时从跑道上往下滚,哪个瓶子跑得最快?
  幼儿凭经验猜想,有的说1号跑道,有的说3号跑道,还有的说一样快。但无法准确地说出哪个最快。其实幼儿无法说出正确答案时的迷茫,正是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动力,这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我及时把握时机提出:“到底哪个瓶子会跑得最快呢?我们一起来动手玩一玩吧!”,结果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是1号跑道上的瓶子跑得最快。为什么1号跑道上的瓶子跑得最快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究:探索跑道高度、瓶子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通过再次的操作,他们得知:当跑道的高度不一样时,瓶子跑的速度也不一样。跑道越高,瓶子的速度就会越快,反之,瓶子的速度就会越慢。当我搭了3个一样高的跑道,在上面分别铺上丝绸、地毡和旧羊毛毯之后,我再次引导幼儿想一想:让3个瓶子同时滚下去,哪个瓶子会跑得最快, 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最后我又提出:如果跑道上不铺任何东西,高度也一样,但饮料瓶一个有水,一个是空的,同时从跑道上滑下去,哪一个更快?幼儿对结果的追求,一次又一次激发了探索的动机,探究活动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又不断地得到满足,他们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获得了知识,感受到了快乐。
  三、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丰富幼儿的环境体验
  散步的时间到了,我带领孩子们沿着教室后面的花园小径慢慢地走。走进了我们班的种植园地,孩子们惊奇地叫起来:“咦,这是什么?长了叶子?”我说:“是咱们上次种的豌豆,都长叶子了!”“哎,老师,快来看,这儿有一只螃蟹。”我一看,果然有一只小螃蟹在爬着,也不知它从哪儿来的。“这只螃蟹一定在找东西吃。”平时最会动脑筋的阳阳说。“你知道螃蟹吃什么?”“我知道,吃泥土、吃鱼虾、昆虫,是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蓉蓉自豪地说。我说:“对,那螃蟹它怎么吃东西呀?”灵灵说:“撕碎了吃,是我爸爸告诉我的,我还知道螃蟹有雌的和雄的。”我说:“是啊,雌蟹和雄蟹是这样分的,看它的脐,如果脐是三角形就是雄螃蟹;如果脐是椭圆形就是雌蟹。”“老师,快看看这只螃蟹是雄的还是雌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我迅速抓起它,一看,是一只雄螃蟹,孩子们兴趣高涨。
  春天来了,幼儿园的小花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我把孩子们带到花园中说:“你们找找花园里共有多少种花?”孩子们兴奋地找了起来……一个孩子大声喊:“这里有红的花!”,其他的孩子马上发现花儿还有白、黄、紫、粉红、橘黄等颜色。我再让幼儿数一数每种花有几个花瓣,哪一种花的花瓣多,哪一种少。 幼儿在愉悦的心情下,主动探索学习。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种种的自然现象无不充满着科学的奥秘,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孩子的注意,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因此,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充分利用感官,看看、听听,使孩子获得知识。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都要正确耐心地给予解答,使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拥有一份纯朴的情怀,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园周围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小朋友们常三五成群地趴在窗口看农民收稻谷。看着孩子们好奇而专注的神情,我带他们到田间地头,观察农民伯伯种植的红薯、芋头、毛豆、萝卜等秋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小朋友看到了稻田里的稻草人,和水稻进行了亲密接触,也认识了镰刀与收割机等。
  我再请农民伯伯介绍自己的劳动,让幼儿向农民老伯伯提问题,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边看边玩边说,增强了劳动的意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学会了与成人交往,增加了对农民伯伯的了解,增进了感情,丰富了生活经验。田野是农村孩子很好的游戏天地,孩子们在田野里玩泥巴、有的孩子用脚踩泥,有的用手团泥,在田埂上跑步……玩得非常开心。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智慧之源!可见,丰富幼儿的环境体验能让孩子自由表现,让我的课堂成效斐然。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惟有给幼儿提供适合于其自身发展的“百花园”,才能引起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其心智的发展与成长。
其他文献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其儿童崇拜思想透过历史的缝隙向我们照耀,依然有其不可磨灭的光芒,促使我们今天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儿童,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也颇有启发。  一、丰子恺儿童崇拜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思想的浸染  丰子恺儿童崇拜观念的形成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又肩负着对未来文化的创造之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深深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理结
期刊
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观点。大自然是丰富的,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亲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如今在城市里成长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蓝天、阳光、花草了,在家家户户大门紧锁的高楼里,在家里长辈的过分呵护和溺爱下,孩子逐渐丧失了亲近大自然的本性。大自然以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时刻吸引着每个幼儿,激发着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如果我们幼儿教师能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
期刊
摘 要  游戏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通过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来丰富孩子的生活,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充分享受游戏的权利,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
期刊
良好行为习惯指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从福禄倍尔创建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
期刊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游戏评价作为角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评价活动只流于表面形式,孩子在评价中往往只关注别
期刊
每当秋冬季节,大雁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结队出发,飞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天,它们会长途跋涉,重回西伯利亚繁殖。大雁在长途迁徙中,时而摆成“人”字形;时而排成“V”字形;时而“一字斜阵”展翅飞翔;时而变换队形;时而飞行位置左右交换……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实际上,雁阵的形成,并非大雁们要在蓝天白云之间向人们表演飞行艺术,而是它们在长期飞翔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最省力的群体飞翔方式。 雁群采用以上方式飞行时,后
期刊
摘 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我园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不断开拓幼儿生活中学习的具体内容,认真创设幼儿生活中学习的最佳环境,努力追求幼儿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效果。实践证明,以幼儿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展活动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可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民间艺术 社区 环境布置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
期刊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富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天性的与幼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教育活动。幼儿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幼儿是游戏的天然建构者。而民间游戏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活动对幼儿的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民间游戏中有效培养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明确提出:在提高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但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大多美术教育活动却仅在绘画技能的训练上,美术欣赏教育不仅缺失而且使幼儿错误的认为绘画就是美术的全部,从而在美术教育观念上出现偏差,使幼儿审美能力缺失。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作用  1.美术欣赏能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进行美术
期刊
摘 要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为了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园级调研 教师 保教水平 资源共享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