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南京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很高兴能向大家推荐我们南京师大心理学院的这个专业。
首先谈谈我的个人体悟吧。在一年的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门专业的魅力。其实初报这门专业的时候,可以说我不是十分了解它,只听说心理学专业正逐渐热门。从填报到最后录取我有些误打误撞,幸亏我马虎选择的后果没有不堪设想……高考志愿填报的马虎,也让我事后深刻体会到了专业选择对高考后的学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南京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其历史渊源也比较悠长。专业老师相当有资历,他们学识广博,上课幽默风趣,社交广泛并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折服。在这些老师的带领下,南师应用心理学学术水平日益精进。比如顾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积极推动学生向校外发展,培养自己的独立与沟通交流能力;普通心理学的刘老师,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上他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这门专业随着社会的需要越来越热门了,我相信这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心理学院虽然才成立不久,但拥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江苏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且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随园校区有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大二大三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会接触这些设备,当然也会有临近毕业的学长学姐找我们大一学生做被试,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些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如果你还考虑到本科毕业后出国或考研的事情,这儿有很多学长学姐可以亲身讲解他们的体悟哦。
江苏大学不在南京,而是在镇江。江大很美,被称为镇江的东郊花园,占地3000多亩,非常之大,有12个食堂,3个操场,图书馆非常之奢华,据说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面。此外,江大排名居全国大学前100名,理工科是非常强的。
我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班(偏金融),我们大四将去美国学习。这是我们学校首次开设这样的专业。当时选择这个专业,一是因为高考分数不是特别高,二是因为本来就准备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一下,三是自己还蛮喜欢数学的。
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很广,尤其在美国,就业前景很好,但前提是你要学好。我的教材是全英文的,学起来有点吃力。我的大一一年某种程度过得像高三,因为我们不像其他学校的国际班是自己的老师教,我们是请合作的大学派老师过来上课。大一时来的是两位美籍华人,老师很和蔼。据说明年来的是持3国护照的老师。
美国的上课方式和国内不同,平时分很多,高数老师每周要考试,所以我们为了考试经常要癫狂。C 老师经常让我们自己设计程序,很痛苦,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过可以两个人合作。美国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学费也不便宜,包括学费和书本费。在假期你还要准备雅思考试,如果你准备在美国读研究生,那你还要在大学准备GRE、GMAT考试等等。
从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断言:21世纪,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进入各个经济强国以及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核心产业行列,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经济领域。
如今艺术管理专业在中国高校已成为一门时髦专业,不仅艺术类院校纷纷设立,各大综合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只不过,它的叫法五花八门。艺术商务也尾随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兴起之后成为各大院校争相推崇的又一新兴专业。
艺术商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我自入学以来一直被告知就业前景广,人才市场需求量大。这样的专业、新职业,看上去似乎很美,殊不知所有新兴专业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阵痛期。许多人认为,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很强,很难理解艺术为什么还需要管理这一概念,更不能理解为何艺术也具有商品属性。所以“艺术商务”这一概念并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专业成立时间晚,发展尚未成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专业应用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与之对口的相关岗位少之又少,从而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是坚持自己的专业方向,还是顺应市场潮流放弃自己的理想?成为又一个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哈姆雷特式问题。
曾经有科学家调查过,一个人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100%的忧虑,有90%是瞎耽误功夫,还不如把明天的事情交给明天呢!生命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今天,明天仍然会还不错。所以说只要我们安安稳稳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大四估计会不错。专业,在未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已经做出选择,就业如影随形,只有端正了对专业的态度,才会尽可能避免“被就业”这一尴尬境况的出现。
某一个行当,再兴盛,也有滥竽充数的混入其中,他们也许将终生萎靡;某一个行业再衰败,也有强者绝地而起。行业,只能决定大势,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成败与否,取决于自己。
对于我自己选择的专业,从刚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它,这也是在成长中得到的收获。或许直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对于我的专业,我想说的是:我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一直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而非一味顺应市场潮流。既然选择开始,也就选择了坚持。
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现今大学专业与就业紧紧相连,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愿入读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热门专业)。在我看来,大学的专业选择有偶然和必然性,但个人兴趣常被置于集体利益之后。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班级里,这太常见了,超过90%的同学是被调剂的,而换专业几率渺茫。四年里,我感受着大家形形色色的变化:一部分人达成了专业认同,或进入幼儿园工作,或读研;一部分人还在边缘挣扎,可以称之为专业认同模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认同,或消极度日,或另找出路。我属于最后一部分人。
是的,刚入大学的兴奋期过后,我发现自己抗争在边缘,一边是认同专业,追逐优异的成绩、专业老师的欣赏、班集体的温暖;而另一边是,没有归属感,难以获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我终于明白,优异的成绩、老师的欣赏后面是我个人兴趣的缺失,就如同甜美的巧克力或香醇的美酒无法真正去除内心的忧愁。
很多人会抱怨,抱怨国家的教育体制,抱怨高考制度等等。抱怨不能改变此时此刻,而你就活在此时此刻。我不断在思考:我的出路在哪里?要么,你的兴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要么,学会适应,改变你的兴趣符合需要。
就这么幸运,我的机会来了。
学校第二专业的开设,是我的机会。当时意见纷纭,“二专无用论”“二专浪费时间论”“二专压力论”……而我只知道这是我的机会,我选择了心理学。这是我高中三年梦寐以求的专业,高考选考生物,也是为了心理学,但命运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当年广州大学心理学专业不招收选考生物的考生!
不得不说,心理系的老师对我影响颇深,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着实领略了心理学的魅力。他们有的朴实坦率,有的激进热烈,有的温文尔雅……无不个性洋溢。或许是我对心理学的喜爱给他们添加了光环,或许吧!敬师重道,灿烂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如今两年的二专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于是,我选择了考研。天道酬勤,我被苏州大学心理学系录取了。
(编辑 蓝 忆)
首先谈谈我的个人体悟吧。在一年的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门专业的魅力。其实初报这门专业的时候,可以说我不是十分了解它,只听说心理学专业正逐渐热门。从填报到最后录取我有些误打误撞,幸亏我马虎选择的后果没有不堪设想……高考志愿填报的马虎,也让我事后深刻体会到了专业选择对高考后的学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南京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其历史渊源也比较悠长。专业老师相当有资历,他们学识广博,上课幽默风趣,社交广泛并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折服。在这些老师的带领下,南师应用心理学学术水平日益精进。比如顾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积极推动学生向校外发展,培养自己的独立与沟通交流能力;普通心理学的刘老师,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上他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这门专业随着社会的需要越来越热门了,我相信这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心理学院虽然才成立不久,但拥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江苏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且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随园校区有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大二大三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会接触这些设备,当然也会有临近毕业的学长学姐找我们大一学生做被试,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些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如果你还考虑到本科毕业后出国或考研的事情,这儿有很多学长学姐可以亲身讲解他们的体悟哦。
江苏大学不在南京,而是在镇江。江大很美,被称为镇江的东郊花园,占地3000多亩,非常之大,有12个食堂,3个操场,图书馆非常之奢华,据说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面。此外,江大排名居全国大学前100名,理工科是非常强的。
我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班(偏金融),我们大四将去美国学习。这是我们学校首次开设这样的专业。当时选择这个专业,一是因为高考分数不是特别高,二是因为本来就准备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一下,三是自己还蛮喜欢数学的。
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很广,尤其在美国,就业前景很好,但前提是你要学好。我的教材是全英文的,学起来有点吃力。我的大一一年某种程度过得像高三,因为我们不像其他学校的国际班是自己的老师教,我们是请合作的大学派老师过来上课。大一时来的是两位美籍华人,老师很和蔼。据说明年来的是持3国护照的老师。
美国的上课方式和国内不同,平时分很多,高数老师每周要考试,所以我们为了考试经常要癫狂。C 老师经常让我们自己设计程序,很痛苦,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过可以两个人合作。美国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学费也不便宜,包括学费和书本费。在假期你还要准备雅思考试,如果你准备在美国读研究生,那你还要在大学准备GRE、GMAT考试等等。
从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断言:21世纪,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进入各个经济强国以及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核心产业行列,因此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经济领域。
如今艺术管理专业在中国高校已成为一门时髦专业,不仅艺术类院校纷纷设立,各大综合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只不过,它的叫法五花八门。艺术商务也尾随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兴起之后成为各大院校争相推崇的又一新兴专业。
艺术商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我自入学以来一直被告知就业前景广,人才市场需求量大。这样的专业、新职业,看上去似乎很美,殊不知所有新兴专业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阵痛期。许多人认为,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很强,很难理解艺术为什么还需要管理这一概念,更不能理解为何艺术也具有商品属性。所以“艺术商务”这一概念并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专业成立时间晚,发展尚未成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专业应用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与之对口的相关岗位少之又少,从而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是坚持自己的专业方向,还是顺应市场潮流放弃自己的理想?成为又一个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哈姆雷特式问题。
曾经有科学家调查过,一个人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100%的忧虑,有90%是瞎耽误功夫,还不如把明天的事情交给明天呢!生命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今天,明天仍然会还不错。所以说只要我们安安稳稳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大四估计会不错。专业,在未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已经做出选择,就业如影随形,只有端正了对专业的态度,才会尽可能避免“被就业”这一尴尬境况的出现。
某一个行当,再兴盛,也有滥竽充数的混入其中,他们也许将终生萎靡;某一个行业再衰败,也有强者绝地而起。行业,只能决定大势,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成败与否,取决于自己。
对于我自己选择的专业,从刚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它,这也是在成长中得到的收获。或许直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对于我的专业,我想说的是:我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一直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而非一味顺应市场潮流。既然选择开始,也就选择了坚持。
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现今大学专业与就业紧紧相连,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愿入读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热门专业)。在我看来,大学的专业选择有偶然和必然性,但个人兴趣常被置于集体利益之后。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班级里,这太常见了,超过90%的同学是被调剂的,而换专业几率渺茫。四年里,我感受着大家形形色色的变化:一部分人达成了专业认同,或进入幼儿园工作,或读研;一部分人还在边缘挣扎,可以称之为专业认同模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认同,或消极度日,或另找出路。我属于最后一部分人。
是的,刚入大学的兴奋期过后,我发现自己抗争在边缘,一边是认同专业,追逐优异的成绩、专业老师的欣赏、班集体的温暖;而另一边是,没有归属感,难以获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我终于明白,优异的成绩、老师的欣赏后面是我个人兴趣的缺失,就如同甜美的巧克力或香醇的美酒无法真正去除内心的忧愁。
很多人会抱怨,抱怨国家的教育体制,抱怨高考制度等等。抱怨不能改变此时此刻,而你就活在此时此刻。我不断在思考:我的出路在哪里?要么,你的兴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要么,学会适应,改变你的兴趣符合需要。
就这么幸运,我的机会来了。
学校第二专业的开设,是我的机会。当时意见纷纭,“二专无用论”“二专浪费时间论”“二专压力论”……而我只知道这是我的机会,我选择了心理学。这是我高中三年梦寐以求的专业,高考选考生物,也是为了心理学,但命运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当年广州大学心理学专业不招收选考生物的考生!
不得不说,心理系的老师对我影响颇深,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着实领略了心理学的魅力。他们有的朴实坦率,有的激进热烈,有的温文尔雅……无不个性洋溢。或许是我对心理学的喜爱给他们添加了光环,或许吧!敬师重道,灿烂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如今两年的二专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于是,我选择了考研。天道酬勤,我被苏州大学心理学系录取了。
(编辑 蓝 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