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探究学习,儿童能得到些什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奇心是人类的基本特征。通过评价学习的自然规律,探究过程可以给儿童在形成和保持新的世界观方面所需要的直接反馈和个人经验。这些观点可以简化为:探究怎样才能使儿童在获得和理解科学概念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蝴蝶是从哪儿来的?
  云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在晚上的时候到哪儿去了?
  蚂蚁吃东西吗?
  冬天的时候,为什么天黑得那么快?
  怎样才能点亮闪光信号灯?
  从早年开始,人类就对遇到的自然现象感到迷惑,并提出许多关于这些现象的问题。不论通过语言还是行动,这些问题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一种要求了解或发现的强烈欲望。因此,好奇心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但是,人们是怎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呢?是通过自己直接探究的呢,还是从那些已经知道的人身上获得答案的呢?
  不管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还是我们怎么知道答案是正确的,都是人类好奇心的诱因。自从好奇心成为探究的中心以来,这些问题也是探究的一个整体,而反过来探究则变成了人们思维和学习的习惯。
  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协会提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通过探究教学的主要成分细化。各年级和各学科的学生将有机会用科学探究方法发展思维的能力,把各种途径的行动与探究联系起来。其中包括提出问题、计划、调查研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搜集资料(数据),批判地和逻辑地思考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建构和分析不同的解释,交流科学的观点,等等。它涉及到探究的质量,特别是与科学学习和实践有关的探究,同时,探究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关。
  一、通过行动进行交流
  探究,实际上就是实践的和智力的活动。在幼童活动中,“探究”常常关注那些能够马上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例如,当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从沙发上滑下来的时候,她会脚先着地而不是平着倒在地板上。因此她还会爬上沙发重复刚才的动作。孩子会重复几次,并且对自己用脚先着地觉得很兴奋。孩子对此觉得很奇怪,心想:“如果我再做一遍,还会脚先着地吗?如果我一次又一次地做,会怎样呢?”儿童就是在完成不同的任务中建立起这些知识的。这是人类早期探究的指南,也是人类利用探究经验帮助自己智力发展的航标。
  虽然孩子成功地从一个地方跳到另外一个地方,但是她本身的经历并没有对如何完成这个任务进行解释。解释是一种把智力活动与通过探究收集的事实结合起来的结果。解释的拓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必然组成部分。
  当儿童参与有探究特点的活动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看见”他们思维,分析他们知识和个性的窗口。反过来,通过直接与儿童的问题接触,与儿童回答问题的方式接触,教师可以获得很有价值的知识,关于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阶段的知识。他们能够评价儿童的问题——它们是什么,它们如何构建起来。教师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儿童:看他们使用的工具,搜集的资料,在试图回答问题的时候考虑什么东西,等等。教师还能够听到儿童的对话、对探究过程、结果和科学意义的讨论。
  因此,探究是一个强有力的策略。通过这个策略,儿童能够交流他们的知识。例如,当儿童用电池和导线把灯泡成功地点亮的时候,他们不仅已经交流了有关自己掌握的物理学电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教师帮助儿童构建这种知识。当儿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增加的时候,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得与电流活动联系起来的额外的科学概念,如阻抗和电流。
  二、决策与科学概念
  一般而言,儿童在作出重大决定方面的机会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受成人严格控制的儿童。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究,实际上给了他们第一次和直接决定的机会。他们可以以不同的观点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原因,在各种任务中采用什么科学工具,如何组织材料,怎么根据这些资料构建模型,可接受的结果或对工作活动的否定。这也是很明显的特征:儿童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学会发展他们自己的决策能力。智力和学术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状态。儿童参与科学探究使他们从自己探究的结果中直接获得精确反馈的机会。例如,当儿童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电池、灯泡和电线发光时,就从自己所用的材料中直接得到反馈。这些灯泡可能或不能发光,依靠所用的教材和这些反馈经验连接。
  通过探究,儿童获得真实情境中的概念,因此能够意识到已经概念化的程度。例如,儿童课堂中的录像文件是从WGBH(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家公共电视台)提出科学调查。儿童学习如何测试以各种可吃的液体方式测试糖。与一个孩子的期望相反,当测试糖的时候,牛奶测试呈阳性反应。这个儿童知道牛奶来自母牛,但根据她的知识知道,母牛是不吃糖的。在这个观察的基础上,这个孩子得出结论:在母牛中肯定有些东西发生,因此把糖转化成牛奶。这个孩子获得了有关化学反应的概念,她对牛奶测试结果的观察,使她形成了有关在母牛中可能反应的新概念。
  从他们的探究里,儿童学习各种有关液体的全部信息。他们学习“电流”的概念意味着运动材料和方向的连续性。他们在许许多多普通的案例中学到,液体不是一种东西,但却是物质的混合;当儿童进一步探究时,对液体的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了。然而儿童可能运用这些概念发展其他科学概念。儿童自己调查研究的这些结果对他们提供直接反馈。
  三、探究的好处
  当孩子通过探究学习科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和符号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说、写、数数、画)。通过用各种方式交流相同的信息,教师可能对每个儿童科学学习的水平有了直接和精确的认识。这也给教师提供了有关儿童成功进行探究能力的知识。结果,教师可以做到更好地帮助儿童获得科学、科学探究的知识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本质。
  探究对学生的社会发展和智力发展也有贡献。学校的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以协作的方式进行的。当他们进行探究的时候,要在笔记本上记录文字和图画,并进行反思。在向同学公开的公共论坛上,也要自己来准备和展现。
  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之间合作,还有助于帮助发展语言和其他文化素养及能力。另外,探究需要儿童接触书面材料,以把自己的“发现”与真实科学知识进行比较。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儿童就已经进入该研究领域更大的科学共同体。
  四、 结论
  儿童一般把探究的中心放在直接可观察的和常常是可接近的现象。儿童通过提问、获得答案、从调查研究结果中获得意义,并把自己确立的意义与已经建立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建立了一整套知识、技能和思维习惯,同时也形成了探究的能力,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概念。儿童发展探究能力与获得科学概念之间的交融以及互为基础,在成功的探究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
  当学校采用探究方式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就把探究与儿童自然学习的冲动联系在一起,学习科学因此成为典型的人类获取知识的拓展方式。它同时也巩固了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在每个儿童的智力和文化整体发展中的一个本质要素。
  
  注:该文译自美国初等中等和业余教育司、教育与人力资源协会和美国科学协会合编的《关于探究学习的思想、观点和策略: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课堂研究》(Inquiry Thoughts, View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K-5 Classroom)第二章。作者迪亚斯(Hubert Dyasi)是科学教育的教授、纽约市立学院培训中心科学教师发展部的主任。迪亚斯博士曾经是纽约州K-8年级数学、科学和技术教育系统方案的主要撰写者,也是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教学标准工作组成员,并且帮助开发一份科学探究标准的附录。1995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全国科学教育机构设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迪亚斯教授被选为该校的首席研究员。
  
  (译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永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已被企业、行政、军队等领域广泛重视,学校管理中也日渐重视校长的领导力建设,但以领导力理论作为整个学校改进的研究还鲜有耳闻。笔者认为,用领导的视角看待教育,用领导力的观点与方法改进学校,对提升学校效能很有意义。    一、以领导的视角看学校教育    领导从本质上看是人格及其影响的过程,领导力就体现着这种影响大小的能力。学校教育工作包括教育与管理两个方面,但每个方面都伴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和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的支持下,以解决影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专业师资匮乏和“哑巴英语”现象等系列问题为核心目标的应用研究项目,实验以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升为切入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大胆、自信等综合素质。  2004年7月,潍坊市教育局审时度势
先生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因为做错事没少挨父母的打。那时,农村父母大都会打骂孩子,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受父辈影响,先生在教育儿子时,偶尔也会运用体罚手段。比如,儿子在床底下点火,放学后与同学去网吧玩游戏,他都会抓住儿子的小胳膊,拍打两下。  虽然这样的拍打一点都不疼,只是略施惩戒,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每一次儿子都不服气。有一次被拍打以后,他就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大人可以打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曾言,现代社会中,影响和反映大众道德价值观念最深刻的已不再是传统的文本作品,而是大众传媒。同理,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对大众教育观念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反映的教育现状可能比文本作品也要深刻得多。   目前为止,大部分比较流行的教育题材电影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教师为主角,比如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题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死亡诗社》《热血教师》等都是以教师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严重的“震荡”,社会传统价值受到了冲击。新旧价值的冲突对既有价值提出了挑战,从而导致价值危机的出现,这种危机的表现或者是否定传统价值,从而提出新的价值“口号”,或者是针对价值信仰多元混乱的局面,奉行价值“虚无主义”。这种价值危机同样波及到了当代大学生,因此,高校价值教育势在必行。  一
我都没认出你  小马哥去省妇幼保健院做采访,正在医院的楼道里走的时候,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大夫,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小马哥看着面熟,心想:“这人我好像认识呀,叫啥来着?”那位女大夫此刻也正盯着小马哥。小马哥忽然说:“哦!原来是你呀,你不穿衣服,我都没认出来你!”开门  一天中午,拾谷雨和小马哥外出采访刚回来,大家已经锁上门去吃饭了,拾谷雨掏出钥匙开门,开了半天没开开。小马哥说:“钥匙拿对了吗?你再
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路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东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  对于这道题的教学,我突发灵感,大胆设想,设计并生成了以下课例。    一、用图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提前试做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目的?  生1:我直接用算式:200—1=199,199×5=995(米)。  师:为什么?  生1对算式中“1
一、科研之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让我真心待你    在一所高中担任教科室主任,直接面对的就是教育科研。说起科研,教师们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爱悠悠恨悠悠”,且爱少恨多。不少教师在遭遇论文评比“寒冬”之后,向笔者抱怨,要不是评职称才不去受这份罪。也有的老师说,他教书这一辈子也许就是“挤”了两篇职评论文了。写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一个字:愁;三个字:愁啊愁。笔者总结了老师们几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做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山东省课改定点联系学校,我们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学校、教师和学生一体联动,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163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在《威海教育》2009年第4期做了经验介绍,2009年12月,威海市有效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一
有一个故事,一直印在脑海里:一个球上有两个孔,相互贯通,球内却是九曲十八弯。一根线在手里,如何快速从这头进去、那头出来?答案是智者用蚂蚁牵引棉线,另一头是蜂蜜。我想那一定是一次完美的旅程。  伴随着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智者的教师能否找到一个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曲径通幽的“棉线”与“蜂蜜”,无疑成为摆在每一个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位教学理念徘徊在陈旧与创新之间的中年教师来说,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