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技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精准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后,迫切需要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借助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让这些成为可能,故“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成为趋势。本文以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精准化教学。实践证明,在平板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更方便让学生思维外显,实现精准教学,并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平板技术;精准教学;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一、背景情况
  (一)传统课堂的弊端
  精准教学就是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所开展的因材施教,传统课堂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学效果的评估高度依赖于教师经验,无法量化课堂效果,无法构造系统的评估体系。二是教学活动局限于学校之中、课堂之上,无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及时、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云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可以快速、便捷、实时地采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使精准教学变得现实。
  (二)当前教学研究情况
  借助平板技术的教学研究现状。查阅中国知网,借助平板技术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利用平板构建诊断性教学体系,以互动和个性化为核心,对评价目标与对象进行学习准备程度的测评,通过评测结果修改教学活动计划。二是运用平板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三是在语文、数学、地理等科目中运用平板把握学情,达到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精准评价和精准辅导。而本文另辟蹊径,探讨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好落实学生“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
  跟其它学科相比,基于平板技术的教学在化学学科优点明显。一是化学学科演绎过程较为簡单,教师课堂上在平板演绎教学思路更方便清楚,学生在平板可直接做答,课堂直接提交,教师当场反馈,便于让学生思维外显,即让学习的输入与输出均更便捷。二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了平板技术,课前先给学生推送实验视频,可达到两个目的: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到位、遗漏重点现象问题,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印象更深刻;提前让学生预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更可控,减少实验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平板技术下的化学精准教学实施。
  二、实施流程分析
  我校大力推行的以平板为核心工具的云技术软件,能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随时、随地、方便地连接起来,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受到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此外,云技术呈现的数据分析能让教师全面且及时掌握学情,获得各种反馈,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备课,实现因材施教,从而让精准教学更有保证。总之,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支持平台,使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优点,见图1。
  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其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三、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的案例分析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2019年),第四章复习课 “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基于平板技术下的精准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好落实学生“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
  (一)课前——精准判断学困点、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平板调查:周期律知识的作用,学生反馈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周期表周期律的作用定位不清晰,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考试。第二,不清楚周期律周期表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工具之一。通过课前小测,显示学生的学困点是:认识元素化合物的角度不全面。胡久华、王磊在《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中强调:学习元素化合物还有周期律这个工具。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完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结合周期律、类别观、价态观形成完整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周期律认知模型预测“镓”性质后,通过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强化了“实证”的重要性,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2)通过用周期律预测SeO2的性质,再结合类别观,价态观,全方位地预测了SeO2的性质,并通过史实材料验证预测的正确性,强化了“实证”的重要性并建立完整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核心素养。(3)通过预测“钡”的化学性质,强化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
  (二)课中——及时发现问题、精准反馈、精准干预
  1.第一环节:知识、体会——梳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强化周期律
  技术的作用:教师使用平板发起作题【梳理任务】,学生学案中自主完成,平板拍照提交,教师使用同屏展示学生答案,并切换不同学生的答案。
  学生活动:分析规律变化的原因,学生间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回顾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强化学生“位-构-性”三者相互转化的联系。
  2.第二环节:迁移应用——运用周期律,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证研究,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1】推断及预测“类铝”相关知识。
  技术的作用:教师发起做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后,组长平板拍照提交(见图3),教师再广播同屏,平板上书写勾画分析。
  学生活动:学生个人先在平板完成性质的预测,再小组合作补充,小组代表提交完善后的性质,交流分享。
  实时反馈:第一,学生对周期律的应用范围不清晰,错误地认为Zn比Ga活泼,理由是:同周期,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明确周期律仅适用于主族元素。第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遗忘率高,课堂上书写方程式错误率高,速度也慢。多数学生出现:Ga 与碱反应生成Ga(OH)3的情况,此外,还出现Ga与碱反应,方程式忘记加水的情况,在交流分享中,学生解决了问题。   实验验证:镓能否溶于酸和碱?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见图4),结合实验现象、体会周期律在预测性质方面所作用。
  【学习任务2】通过哪些实验可证明“类铝”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技术的作用:教师发起做题,学生思考,学生代表提交答案,并在自己平板查看其同学答案,点赞。教师同屏展示代表答案,其它学生完善答案。
  实时反馈:学生认为金属性强的金属都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而忽略了活泼金属可能先与水先反应的问题。通过学生互评环节解决此知识漏洞。
  【小结】对于研究陌生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表周期律作用:第1、预测性质;第2,比较性质的强弱。
  设计意图:①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形式预测、评价、实验验证,将“宏微结合” “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合理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想认识陌生物质的思维习惯,不断落实学生“三重表征”的学科思想,渗透实验观、微粒观、变化观的学科观念,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②为了体现论证的重要性,让学生用实验验证了镓分别与酸,碱的反应,课前给学生推送过做实验注意事项,因此在课堂做的实验更高效。
  ③设计有探讨价值、有深度的学习问题,课中给学生学习任务,学生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采用平板教学,及时得到反馈,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缺陷。在平板辅助下,每位学生的答案都可能是共同讨论的样本!!
  3.第三环节:完善模型——完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
  【任务3】Se是第四周期第VIA族的元素,你认为SeO2有哪些性质?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技术的作用:学生个人自主完成任务,平板拍照提交答案;教师查看报表,分析时广播同屏,切换资源。
  学生表现:类比同主族的S元素对应的氧化物SO2,多数学生可正确预测出Se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因为SO2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所以预测SeO2也可与之反应,而忘记是从价态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根据周期律中的递变性,大部分学生可以预测SeO2的氧化性比SO2差。
  實时反馈: 第一,学生片面预测SeO2性质,能从周期律角度(相似性、递变性角度)来分析,忘记了还有另外两种角度:类别、价态来分析。第二,学生认为SeO2有非金属性,混淆元素和物质的性质。及时发现问题后学生讨论,最后达成正确的知识观。
  【实证检测】投影来自大学《无机化学》——SeO2性质。
  设计意图:以“SeO2”为素材,让学生体会到中心原子在周期表中位置相近,对应的物质性质也相近。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周期律的认知模型,结合类别观,价类观及周期律这个工具,建立完整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即
  4.第四环节:巩固模型
  【任务4】 ①含Ba元素的物质有哪些?你的依据是什么?②任意预测一种含Ba元素的物质的性质,你的依据是什么?
  技术的作用:学生个人自主完成,平板拍照提交答案;教师查看报表,分析时广播同屏。
  学生表现:通过上一环节的建立模型,学生应用模型,自主完成预测,平板提交,组员完善答案。
  实时反馈:学生有了模型后,根据价类二维图完整构建含Ba元素的所有物质,并从价态、类别、周期律角度展开性质的分析,可惜的是,部分同学认为Ba元素是 1价,导致所写的含Ba化合物的化学式全错,这是老师所预料不到的事情!平板辅助下,教学就像是一面放大镜,让老师发现各种各样平常被老师无视的学生问题!问题暴露后,在其他学生点拨下,出错学生幡然大悟。
  设计意图:
  ①课堂采取组内讨论(集思广益,同时讨论消化)和组间互评(借助外组的智慧,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问题)的形式,提交答案的学生可以 查看其他小组同学的答案,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及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②建立Ba的“价-类”二维图,并根据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巩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
  (三)课后——在线后测及根据后测结果推送个性化资料
  为了更好实现对本节课的评价,课后利用平板向学生推送课后测试题,学生平板提交,教师平板一键批改选择题,平板具有统计正确率功能,教师精准获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后续精准给学生推送习题及学习资料,对于典型的答题范例,可以通过平板的在线答疑推送给全班同学。以课前小测和平板调查结果为起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课中是知识的应用、扩展和深化,课后根据后测数据,检测效果并组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这样设计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使评价和教学紧密相连,本节课的评价结果不是终点,还可以是下一节课的起点,实现“教、学、评”的不断上升。
  四、总结
  通过云技术的平板教学后,学生有两点反馈:第一,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大幅度提升他们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第二,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受到的空间(课室、学校)、时间(在校时间)限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传统教学无法让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云技术下的平板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学习的互动。可以做到让同学把有价值东西展示出来、讨论起来、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思维深化,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中,还可以捕捉到同学的很多思维漏洞,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种问题得到解决,且挖掘了问题的本质,并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基于云技术的平板教学,以终为始,实现目标精准化;过程实时性,实现课堂高效性;课后可通过前测后测数据对比,精准评估教学效果。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启智慧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赶个时髦,说说“精准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9):23.
  [2]傅蒋,甘霖.实施精准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复述更是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复述的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复述信息的能力提高甚微。本文阐述了思維导图对提高复述能力的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复述前搭好脚手架,在听、说、读、写和课外活动申利用思维导图,以提高初中生英语复述能力。  [关键词]英语,思维导图,复述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
【摘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出现自卑、胆小、内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三美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效方法。  【关键词】三美教育;留守儿童;身心;人格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由于各种限制,这些背井离乡的父母无法带领子女外出,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
【摘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统编教材创造性地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对此,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阅读策略”,巧用策略,有效地开展阅读策略教学,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单元  统编教材创造性地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五年
部分当过班主任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也较为抗拒担任班主任工作。特别是新时代的班主任,不仅需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劳累、琐碎和厌烦。的确,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更难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的经验,谈谈一些看法。  一、了解个性,发挥特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摘要】在互聯网 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充分发挥了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供的信息和反馈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全面影响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大数据时代也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自我培养,追踪科研技能,从而打造智慧课堂。  【关键词】大数据;课堂教学;应用  一、大数据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热门词汇渐渐成为大众
【摘要】“师生共评”是指基于评价对象的观点,学生负责点评,教师负责判断、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能协助教师高效掌握学情,明确教学重点,助力学业进步。在“师生共评”模式的推动下,新课程标准能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更好落实。  【关键词】师生共评;诊断学情;教学相长  一、“师生共评”模式提出的缘由  1.思政课堂评价主体单一  在观摩各级公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
7月4日下午,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动员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动员大会精神,对全省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组织动员各地各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成
【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说会写充分体现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言语是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直观感受的外在寄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我手写我心”将声音转化为文字,表情达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想说;能说;会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
[摘要]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现状、家庭背景,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注重爱的教育,帮助幼儿转变发脾气、哭泣、害怕等不良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关注;情绪;发展;爱  一、问题的提出  《指南》提出:“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幼儿情绪情感不稳定因素大多数取决于其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情绪表现,及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学科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开展自制环保教玩具的活动对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完善环保教育、幼儿园特色环保教育课程的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班环保教育;渗透式策略;自制教玩具  一、概念的界定  (一)“渗透式”策略  “渗透式教育”的核心在“渗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