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试卷上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乡下的老家,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
  去乡下的路上,我问雷默考试的情况。他眉飞色舞地告诉我,试卷背面附有答案,答完题,考生就能估算出成绩,自己这次发挥得不错。
  “什么?答案就在试卷上?”我觉得莫名其妙,“那你们一定都考满分啦!”
  “不会的。没有人去抄答案的。”
  我不假思索地问:“答案为什么要附在试卷背后?不就是让你们抄的吗?”
  雷默立即解释:“不,不!我们严格按照考试的规定,在前两个小时里只做题,之后的十分钟对答案。无论对错,都不能涂改答案。”
  雷默告诉我,芬兰的公务员考试,有时会在试卷背后附上答案,以便考生评估分数,发现考砸了,就要自觉补习、补考,直到合格。
  我感慨万千。多年来,芬兰公务人员的廉洁闻名世界,在一些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他们拒绝通过不合规矩的手段达到目的。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已成为芬兰的社会风气。我终于明白,像雷默这样的芬兰公务员为何这么“傻”。
  (摘自《青年参考》)
其他文献
从送电脑的“板儿爷”,到IBM公司优秀员工,他用了四年。  从工程师到单单不败的销售黑马,他用了三年。  从执笔写作到创下国内新作者版税纪录,他只用了八个月。    改变人生阶段  高中毕业后,胡震生读了两年成教会计专业,英文烂得只能考十几分。  他21岁到北京,没关系,没朋友,更没钱。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中关村拧电脑螺丝。住在偏僻郊区,对上班路途没概念,他连续五天,每天中午12点到公司报到,第六天
期刊
迈克买彩票中了一千万美元。领奖那天,他穿上黑色长袍,戴上黑色面罩,把头和脸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迈克仍然感觉不太保险。他又用墨水把眼圈描黑,在鼻子上贴了一块胶布,给嘴巴化个花妆,使嘴巴看起来像被烧焦一样,惨不忍睹。  迈克顺利领到奖金。第二天,他领奖金时的模样被登到报纸上,身边的人都没认出来。  过了三个月,迈克一看还没有人怀疑他,就打算放心挥霍奖金。他从纽约飞到旧金山度假。
期刊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整个欧洲大陆满目疮痍。一个伤痕累累的美国青年,回到祖国调养身体。残酷的战争让这个狮子般强壮的年轻人心力交瘁,空虚迷茫。他经常失眠,做噩梦,彻夜不敢闭灯,成天钓鱼狩猎,狂喝滥饮,无所事事,还常和父母争吵。后来,酷爱文学的他毅然拿起笔,决心用文学给自己疗伤。他在芝加哥租下一间公寓。选择芝加哥,是因为著名作家谢伍德安德森住在这里。  安德森是当时文坛的风云人物。
期刊
有一对夫妇,丈夫很喜欢打保龄球,却很怕老婆。  老婆爱抽烟。一天晚上,老婆发现烟抽完了,便叫丈夫去买。丈夫只好乖乖去买。很晚了,附近的小卖部都已关门,这可把丈夫急坏了。  丈夫突然想到酒吧应该有烟卖,于是来到酒吧。吧台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小姐。丈夫一眼就看见了,于是情不自禁地过去跟她聊天。  到了半夜,丈夫突然想起忘了给太太买烟。要是太太知道了真相,自己还不被打死!于是,他问那位小姐,有没有滑石粉。
期刊
有个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别的没学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倒学会了不少。比如说,他法律意识非常强。归国后,他的口头禅就是:信不信我告你!日子久了,朋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我告你”。  最近,“我告你”遇到一个做律师的同学,在心里就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私人律师。  一天半夜,“我告你”被一阵“哗啦啦”的水声惊醒。声音是从卫生间传来的,经久不息,似乎是楼上的邻居在洗澡。邻居是开出租车的,每天半夜下班,下
期刊
常言说,“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刘伟这小子不止一次念叨这句话。  刘伟和我同一天上班,差一个月结婚,骑上“嘟嘟”响的摩托车却整整比我晚三年。本来那次单位发了奖金,我们约好一起去买摩托车。第二天,我一看到这家伙蔫头耷脑的样儿,就知道出事了。  “怎么了?”我关心地问。  “钱没了。”刘伟叹口气。  “被盗了?报案啊!”  “不是,被我老婆送给她弟弟当学费了。”  “什么?不和你商
期刊
对于拖鞋的无比热爱,是我迷恋校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那双一点也不娇嫩的脚暴露在北京恶劣而肮脏的环境之中。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说,那个夏天,他把一条毛巾搭在腰上,当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毛巾就会“吧嗒吧嗒”打在他的屁股上。我对这段话喜欢不已。我想,那个20岁的余华,一定感受到这个简单动作蕴涵的让人陶醉的自由精神。我没有让自己置身于田野之中,不太喜欢那些农田里的肥料味道。我喜欢穿
期刊
不记得从哪一次开始,老同事的饭局上多了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倒像是对自己名字的报复性打击:自来熟的超能力、抗各种玩笑打击的高柔韧性、话题发起者——饭局至爱这样的角色,有他们在,就和冷场说Bye bye。  默默总是很忙碌,席间出去听的两个电话,据说不是帮人摆平交通事故,就是替人联系采访。她对大家正在捣鼓的各类事件也有高度热情,张三正在筹备的活动她要求帮忙策划,李四公司招人她要热心做猎头。
期刊
温总理曾为重庆农民工熊德明成功讨薪,熊德明念念不忘。今年春节前,熊德明精选了3块腊肉、15节香肠,总共12斤,从云阳县城邮局寄出,地址写上:国务院办公厅温家宝总理(收)。  很多人为之感动落泪。大家都希望温总理吃上这些“放心肉”、“民心肉”、“淳朴肉”。我也希望总理吃上这些香肠腊肉。可是,我不由自主地翻开各种“规定”,忽然发现,这12斤肉有可能让总理为难。  从性质上划分,它们属于“以各种名义送的
期刊
小区门口有一对卖水果的夫妻,两个竹筐支起一方木板,上面的色彩随着季节不断变化。深秋时,小摊上的葡萄乌紫如玛瑙,女人对我说:“买点吧,快过季了,再吃要等明年。”男人瞟一眼老婆,显然不喜欢她的虚假广告,仰起脸认真地对我说:“有得买,冷库里存得多,啥时都买得到。”  年底,单位攒了不少废纸旧报,一个叫徐茂兵的红脸汉子上门收购。他和老婆手脚麻利地把纸箱、废纸一捆捆整齐地码在旧货车上,又操起扫帚、墩布把积了
期刊